第89章 叫你別跟曹孟德廝混!
- 劉協(xié):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161字
- 2025-04-30 07:00:00
青州平原國以南的黃巾賊勢正在醞釀,司隸河南郡內(nèi),大戰(zhàn)卻已經(jīng)爆發(fā)。
朱儁依托著成皋的虎牢旋門關(guān),竭力抵御著牛輔的四萬步騎。牛輔一時難以攻破,遂遣校尉李傕、郭汜,領(lǐng)本部共兩萬人轉(zhuǎn)道轘轅關(guān)。
轘轅關(guān)與旋門關(guān),皆為雒陽八津關(guān)之一,之前置有轘轅都尉駐守。
然如今孫堅被陽城周昂、長社周喁以犄角之勢壓制,哪還能顧得上守關(guān)呢?
結(jié)果李傕、郭汜如入無人之境,順利越關(guān)進入豫州潁川郡內(nèi),直接攻擊離關(guān)最近的陽城縣。
周昂哪料到敵人會從河南郡方向攻來,一時極為被動。
他且戰(zhàn)且走,灰頭土臉的沿洧水撤往長社城。
周喁主動出城接應(yīng),周昂卻沒給弟弟好臉色,頗有些氣急敗壞的怨道:“看你和那曹孟德定下的好計謀!”
“仲兄這話好沒道理,”周喁辯解道,“你我依托洧水之便利,以犄角之勢壓制陽翟的孫堅,互相支援和配合,已經(jīng)幾次讓孫堅無功而返,難道不是孟德這計謀之功?”
“只是,誰能料到董卓麾下重兵,會突然來攻潁川郡?”
周昂有點語塞。
這次確實是他有些疏忽了,想著河南郡內(nèi)已無民眾,轘轅關(guān)也已荒廢,就沒派軍隊進駐。
但凡他能派個別部司馬守關(guān),李傕、郭汜都不可能這么快越過。
然而聽周喁如此推崇曹操,他又有了新的不滿:
“你也別和那曹孟德走得這么近。去年他前往丹陽募兵,長兄援助了他四千勁卒,可謂是仁至義盡了;前次在尉氏縣,你又分他四千人,是否太慷慨了些?”
“這些士卒,都是我會稽周氏宗中,用幾代人積累的家業(yè)換來的!招募、訓(xùn)練、養(yǎng)兵、軍資、糧草、犒賞,哪一項不是花錢如流水?”
“如果能換得一州刺史,以之作為我會稽周氏的基業(yè),進一步光大家門,澤被后嗣,倒也算是值得。”
“可如果像你這般隨意贈送,拿不到合適的回報,則我會稽周氏遲早家破人亡!”
周喁不說話了。他知道次兄說得對。
在這個時代,有能力聚集數(shù)千人、參與勢力爭奪的大族很有一些,但真正舉兵的卻不多。究其原因,大部分是顧慮這其中的風(fēng)險。
畢竟舉兵就等于是賭博,若得不到官方的身份或認(rèn)可,一個不好就會被當(dāng)作叛逆而剿滅。
哪怕有了官方身份,如果沒能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獲得相應(yīng)的基業(yè)或高位,那也等于是拿家產(chǎn)打了水漂;而一旦事敗,還很可能會遭到曾經(jīng)敵對方的報復(fù)。
周昂警告的那句“家破人亡”,絕非危言聳聽。
他問次兄道:“唯今之計,該當(dāng)如何?”
“只能先避一下了,”周昂嘆道,“涼州軍驍勇,騎兵尤其精銳,非步軍所能硬抗?!?
“我等就算竭力抵擋住,也必然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待到?jīng)鲋蒈娡巳?,肯定無力再與孫堅抗衡,實為得不償失?!?
周喁認(rèn)可的點了點頭,決定放棄堅守了小半年的長社城,和兄長一起退往郡內(nèi)東南隅的新汲縣。
與此同時,孫堅也正做著差不多的打算。
他也不愿與涼州軍死戰(zhàn)到底,繼而讓周氏兄弟占到便宜。
于是他同樣放棄了陽翟治所,退往郡內(nèi)西南隅的城父,依托于袁術(shù)的南陽郡魯陽大營。
他們兩方這一退,整個潁川的北部和中心地區(qū),再無任何防守力量。
李傕、郭汜麾下的涼州軍,宛如開閘的洪水猛獸,沿潁水一路肆虐,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這片昔日戶口繁盛、人才輩出的區(qū)域,很快被糟蹋成一片白地。
在外避亂的潁川穎陰荀氏、長社鐘氏、許縣陳氏、陽翟辛氏等家族,族中主事者聞此噩耗,幾乎個個吐血。
而更慘的,則是依然留在郡中的那些士族,幾乎都覆滅在了涼州軍的馬蹄之下。
有荀諶之兄荀彧,原本就因袁紹陰謀奪取冀州、迫害出自潁川舞陽韓氏的韓馥,一直不肯接受其征辟;這次更是對袁紹徹底失望。
至于那袁術(shù),荀彧更是恨之入骨。
昔年在潁川郡時,太守陰修征辟荀彧為主薄,并舉其為孝廉;到光祿勛擔(dān)任郎官不久,袁紹等誅殺宦官,以郎官代領(lǐng)少府諸署,他擔(dān)任了守宮令,而其時的少府卿,也正是陰修。
陰修于荀彧而言,既為舉主,又兩度為上官,乃荀彧仕途上受恩最重之人??珊髞黻幮薹畛⒅?,曉諭關(guān)東諸長吏,結(jié)果被袁術(shù)悍然殺害,此仇可謂刻骨銘心。
二袁皆是不堪投效,荀彧乃往投東郡東武陽的曹操。
荀彧名聲極大,與鐘繇同為潁川新生代士人之冠。如今他棄袁來投,曹操喜之不盡,立刻任命他為隨軍司馬,并以近期之事請教道:
“有青州平原國相陳元方公、冀州甘陵國相劉和,準(zhǔn)備遣上計吏前往長安,向我東郡借道。我本欲同意,卻擔(dān)心招來袁車騎不滿,文若可有良策教我?”
袁紹與甘陵國相劉和不睦,曾放黑山賊過境侵入甘陵,又有試圖另立朝廷的黑歷史。
劉和派人前往長安上計,自然會避免經(jīng)過其控制最嚴(yán)密的魏郡。
而除魏郡之外,最便利的道路,就是走曹操的東郡。
“此平原、甘陵忠于朝廷之舉也!”荀彧不假思索的應(yīng)道,“東郡也在朝廷治下,將軍亦為朝廷之臣,如何能阻擋上計之路?”
“非但不能阻攔,還要提供沿途的補給,乃至派遣本郡的上計吏一同前往長安?!?
“袁車騎行事如何,關(guān)東、河北自有判斷;諸郡國長吏,其任命大率出于朝廷,人心向背略可知也。將軍之道,不宜盡與袁氏同。”
曹操微微頷首。
這正是他近日形成的考慮,要和袁紹的行事有所區(qū)分。若是繼續(xù)在同一條道路上,比拼各自的家世和名聲,他不可能跟得上袁紹,只會被甩得越來越遠。
有了這個重要的共識,曹操已經(jīng)可以確定,荀彧正是能輔佐他成事的人。
他繼續(xù)考教荀彧道:“然則今日之朝廷,非為董卓所有乎?”
“將軍此言差矣!”荀彧嚴(yán)肅的出言反駁,“朝廷中還有天子,還有太尉馬翁叔公、司徒王子師公、太常種穎伯公、御史中丞皇甫義真公等。諸公依然在朝廷任職效命,并非因為這朝廷是董卓的朝廷,而是因為其乃朝廷的太師?!?
“且董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不得久執(zhí)朝政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