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翻什么宗室譜牒?

說是借口,其實也不盡然。王斌信步走到附近的長安官驛,拜訪前幾日在華陰結識、又同為公車送來長安的幽州部從事田疇。

兩人在驛館中相見,田疇見他頭戴武冠,身著赤色夏常服,腰系玉佩、綬帶,知道是從宮中覲見回來,當即含笑向他致賀:“恭喜王都尉!十余年過去,終于甥舅團圓。”

“讓子泰見笑了,”王斌拱手回禮,“子泰亦得騎都尉之職,什么時候前往覲見?”

田疇卻回道:“我辭了任命,不用去覲見天子。”

“這卻是為何?”王斌大感詫異,“子泰此行殊為艱難,于朝廷頗有大功,受職理所應當。”

“不過適逢其會、列名表章罷了!”田疇微微搖了搖頭,“要說艱難,鮮于從事一路與我同行,資歷亦在我之上,更該受職才是。我本打算把任命讓與他,奈何朝廷不允,只好干脆推辭。”

“……子泰高風亮節,著實令人佩服,”王斌沉默了片刻,提醒他道,“只是,子泰不入未央宮,不去覲見天子,此行的使命如何完成呢?”

“我等來到長安,讓朝廷和天下知道大司馬堅守臣節,幽州仍在朝廷治下,即已完成了使命。至于大司馬的表奏,已經托公子轉呈到尚書臺,覲見天子之事,亦可由公子代替。”

見王斌似有不明之色,田疇又解釋道:

“大司馬的長子劉和,如今擔任侍中,入宮和覲見都很容易。”

……,……

侍中劉和前來覲見時,劉協正在西配殿臨摹蔡邕的帖書。

蔡邕是當世文宗,書法大家,各地大族的家中有長者去世時,無不以得到蔡邕的親筆碑帖為榮。

劉協雖然習過一點書法,會用毛筆寫這個時代通用的漢隸,但那點水平,在蔡邕面前肯定是完全不夠看的。

蔡邕本不想挑劉協的刺兒。畢竟天子當以習經修德為要,書法不過小道而已。

往年孝靈皇帝在位,酷愛文學和書法,引召了一堆不修德行、不習經典的鴻都門下待制,其中頗有工書之人,他甚至還曾經上書勸諫過。

可看了兩旬劉協的字跡,他實在忍不下去了。

身為自己的學生,字跡不說要出類拔萃,至少也得達到中人的水準罷?

于是,除了修習《春秋左氏傳》外,劉協近來又加了臨帖的課程,每天都要對照著蔡邕的字跡,把當日的學習內容抄錄十遍。

偏偏今天學習的內容,正是后世中學課本中的《曹劌論戰》,劉協學得飛快,乃至頗有闡述,讓蔡邕欣慰孺子可教之余,需要抄錄的作業也變得分外的繁重。

劉和這時候求見,某種程度上算是拯救了劉協的右手。

他陪笑著向蔡邕說道:

“劉侍中向來深居簡出,難得前來宮中。朕欲多和他敘談一會,夫子可否減免今日臨帖的課程?”

蔡邕看了他的字跡,相較前時似乎頗有一些長進,滿意的點了點頭:“事出有因,倒也罷了。只是下不為例。”

“多謝夫子!”劉協連忙應下,繼而請教道,“劉侍中之父大司馬、幽州牧劉虞,為宗室長者,德高望重,乃是同出光武皇帝一脈的宗親。我欲以家禮接見劉侍中,當如何稱呼?”

總不能召來宗正,一代代查閱宗室譜牒罷?

事情麻煩不說,萬一查出個祖孫輩分,稱呼起來也尷尬。

好在蔡邕博學多識,很快給出了答案:

“《儀禮·覲禮》言天子呼諸侯之禮云: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大國,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

“大司馬臣虞,身封縣侯,牧守一州,可比同姓大國,陛下宜以‘伯父’相稱。”

“劉侍中臣和,陛下既以家禮相見,宜以‘族兄’相稱。”

“謝夫子教誨!”劉協笑道,吩咐前來通報的黃門侍郎,“可引劉侍中前往此殿黃門外稍侯,待朕回后寢更衣,即遣侍從相迎,以家禮和劉侍中相見。”

黃門侍郎鐘繇領命而去,蔡邕也順勢告辭。

離開之前,他再次看了看劉協的字跡,指著鐘繇的背影道:

“書法之道,非一時之功,當持之以恒。黃門侍郎掌關通中外,尚書臺承制策命,策書多出其手,如這潁川鐘繇,還有另一位黃門侍郎敦煌張昶,皆擅長書法。”

“陛下課業之外,閑時也可取其策書存檔,多加觀摩,一則增益書法造詣,二來也可漸漸熟悉政務。”

“此事可行否?”劉協故作猶豫,“前時王司徒來見,朕曾以政事相詢。王司徒卻言道,朝廷大事有董太師操持,有諸朝臣協助,陛下年齡尚幼,未加元服,當用心于學業,勿以它事為憂……”

他何嘗不想多接觸下政務呢?

在這幼年的身體里面,畢竟是一個成年的靈魂。

更何況,他知道不久就會發生極大的變故,正迫不及待的想多了解一些事情。

只是,朝廷如今的所有決策,流程上都繞過了他這個未親政的天子;那幾位以備天子顧問的侍中,都沒進能入朝堂的核心,對政事的了解頗為有限。

哪怕是司徒王允的長子王蓋,面對劉協的旁敲側擊時,都似乎對自家父親的謀劃一無所知。

劉協不愿和王允處得太僵,更不想破壞其謀劃,一些要求和試探也就只能點到為止。

對于王允的謹慎,劉協其實挺欣賞的。

正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謀除董卓這樣的大事,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甚至連王允不讓他參與政事,也未嘗沒有保護的意思。

如此一旦事有不諧,他這個專心學業的天子,也能完全排除嫌疑,不受到任何風波的牽連。

蔡邕卻有些不以為然,皺著眉頭說道:

“昔年孝靈皇帝即位,不過十一二歲而已。次年有乳母趙嬈自長樂宮取天子印綬、符節以歸,遂親理政事,彼時亦未加元服。其事雖有瑕,理則無虧。”

“如今長樂宮無主,稱制者唯有陛下。學業之余,亦當漸習政事為宜。”

“否則長期由尚書臺承制策命,禮樂征伐出于朝臣,豈是《春秋》正道?近來關東漸效其做派,各自表奏官職,可見其弊之甚也。”

在蔡邕看來,天子親政,執掌禮樂征伐,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今沒有太后在,劉協這個天子就該盡快熟悉政事,盡快親政并加元服。

更何況,陛下還是如此的聰慧呢?經義一點即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扎鲁特旗| 南部县| 离岛区| 岳池县| 伊川县| 东乌珠穆沁旗| 团风县| 周至县| 鄂温| 四川省| 南雄市| 百色市| 吉木萨尔县| 馆陶县| 抚松县| 八宿县| 梨树县| 北宁市| 松江区| 厦门市| 龙山县| 双桥区| 金山区| 富顺县| 合川市| 洛阳市| 泰兴市| 靖宇县| 灵璧县| 封丘县| 望谟县| 射洪县| 增城市| 满城县| 鲁甸县| 阳新县| 杭锦后旗| 银川市| 田林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