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幽州使者入朝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144字
- 2025-03-30 18:00:00
在曹操一行由延津渡過大河的同一天,上游千余里的風陵渡口,也有一行人正在渡河。
他們這一行二十多人,以大司馬、幽州牧劉虞麾下的州部從事史田疇為首,乃是奉了州命,前往長安朝見天子,致以恭順之意。
今年年初,冀州牧韓馥,在依慣例向幽州解送錢糧時,向幽州派出密使,和渤海太守袁紹等人一同尊劉虞即天子之位。
劉虞當即嚴詞拒絕,處斬了幾家使者,只留一人回去復命,卻免不了擔心事情泄露,引來朝廷的疑忌。
再者,自朝廷遷都長安,四方長吏之中,多有觀望乃至違令之人。他為宗室長者,當朝大司馬,也需堅守臣節,為天下官員、士人之表率。
于是就有了田疇、鮮于銀的這次長安朝見之行。
為了避免被冀州攔截,并避開遍布太行山的黑山賊,田疇選擇了隱瞞吏職,以平民的身份出發。
接受劉虞的親自路祭之后,一行人在幽州漁陽郡出居庸關,沿關外的陰山山脈一路西行,到達兩千里外的并州朔方郡,而后經西河至司隸河東,在風陵渡口渡河,過弘農郡入長安。
他們走了整整三個月,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離長安總算不遠了。
踏入司隸境內,田疇原本打算在河東郡的郡治安邑縣稍加休整,卻發現縣內有大軍駐扎,打的是董卓麾下中郎將牛輔的旗號,行事頗見跋扈。
本著避開麻煩的原則,他們選擇了繼續前行,前往弘農郡郡治河陰縣。
河陰縣內,同樣有董卓部將駐軍,乃是中郎將段煨。
鮮于銀大嘆晦氣,田疇卻笑道:“仲堅何須嗟嘆。弘農連接司隸三河、三輔,控制崤函要道,駐軍不是很正常嗎?”
鮮于銀稍稍氣順了些,卻還是說道:“話雖如此,只恐怕又不便休整了。”
“這卻不然,”田疇指著不遠處的縣市說道,“我觀這河陰縣內,市肆繁盛,人戶頗多。雖有駐軍,但顯然并無擾民之舉,民眾往來市易,一切如常,或可暫住兩日,一覽縣治。”
“一切皆依子泰。”鮮于銀應道。
田疇思慮深遠,處事周到,章法嚴明。這趟路程走下來,眾人對他盡皆服膺,鮮于銀盡管年長于他,卻一直都以他的意見為首。
兩人拿定主意,沒有通知郡中入住官驛,而是先自己找了羈舍住下。
如此休整了一天之后,兩人外出觀察縣中民風;又隨步前往市肆,訪問縣內民情。
據酒肆中縣民所言,去年遷移河南民眾之時,一部分窮困戶、單人戶的積蓄口糧用盡,難以繼續西遷。有司徒、尚書令王允稟告天子,就地安置了不少窮困的家庭,并以同鄉族兄王弘代為弘農太守,護理這些民眾。
太守王弘就任之后,大力打擊郡中豪強,不少之前依附宦官、得享官爵的勢家都被清算,查抄的資產糧食用以賑濟窮苦,補修農事。于是縣中安定,戶口增加,去年還獲得了不菲的收成。
至于駐軍,軍紀也十分不錯,很少有擄虐百姓的事發生。縣中起初曾害怕過,但如今已習以為常。
有知情的人說,這位段中郎將,雖然出身涼州,為董太師部將,卻是“涼州三明”之一段穎將軍的從弟,治軍頗有兄長之風,不同于一般的涼軍。
田疇和鮮于銀尋訪了一圈,都覺得不可思議。
素有暴虐之名的董卓,其轄下居然是這樣安定繁榮的么?
“三河且不說。如果三輔皆是這般境況,或者差距不大,那朝廷真的復興有望了!”田疇嘆道。
鮮于銀深有同感,頷首表示認同。
兩人正沉吟間,市肆門口忽然傳來一陣喧鬧,隱隱約約是什么“國戚找到了”之類。
隨后,市肆中迅速結成人流,紛紛向門口涌去。
田疇和鮮于銀本想避開,無奈人流實在過于洶涌。他們體質尚未恢復,也就隨波逐流,一直去了縣寺。
看到縣寺門口的告示,兩人總算知道了原因。
原來,天子在司隸各郡縣都發布了告示。一則是追尊皇妣為先帝皇后,謚曰“靈懷”,遣使者前往雒陽文陵行合葬之禮;一則是尋找靈懷皇后的家人,有能致國戚于郡縣、或首先提供切實線索者,皆賞百金。
追尊皇后,這是難得的國之盛典,既能體現天子的孝道,教化天下吏民;又能褒崇天子,加強天子繼位的合法性。
由此可見,朝廷行事頗有章法,并非如河北傳言中那樣,純以虐民為政。
兩人想就此討論幾句,無奈身邊的喧鬧聲實在太大:
“不知國戚是什么模樣?在哪找到的?”
“或許就是閭左新來的那一家?以前看著他們,就覺得頗為不凡。”
“找到的人,可真是有運道啊,能拿到百金的賞賜!”
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紛紛圍在縣寺周圍,想看看所謂的國戚,或者走大運拿到賞賜的人。
直到有縣吏、縣卒出寺來,板著臉宣布今天暫且閉寺,人群才漸漸的散開。
田疇和鮮于銀也隨著人流離開縣寺。返回羈舍的路上,兩人甚至迷了路,問了兩趟才找到正確的路程。
他們一行人走了四千余里,跨越三州十郡,尚且沒有怎么迷路。沒想到臨到長安,卻在這縣中栽了個小跟頭,想來真是頗為好笑。
回到羈舍中,兩人驚訝的發現,已經有郡中的賊曹書佐找上來,正向留在舍中的諸人盤問他倆的行蹤。
聽這書佐的意思,似乎是懷疑他們乃南匈奴的人,犯禁私自離開安置地,前來司隸打探情報。
南匈奴主要安置于并州,其中右賢王部屯朔方,單于王庭屯西河,都是他們曾路過的地方,也曾偽裝成商隊和當地牧民交易過,獲取路上的補給,行裝上頗留下了一些痕跡。
再加上長時間的光照和風餐露宿,一行人從外觀而言,大部分和匈奴人較為接近。
也就為首的田疇、鮮于銀二人,路上稍稍做了點遮護,看起來要好一些,不至于在和朝廷接洽時過于失態。
估計是羈舍的人報告的罷!
既然已觀覽過縣中民風,田疇也不再隱瞞,從袖中取出自己的半通印,向這賊曹書佐說道:
“幽州部從事田疇、鮮于銀,奉大司馬、幽州牧、襄賁侯劉公之命,前來長安朝見天子!煩請書佐代為通報太守,檢驗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