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袁本初豈能受制于人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150字
- 2025-03-29 18:00:00
鑒于這三件事,曹操如今在他的心中,地位已是大為下降。雖然有行奮武將軍的職銜,麾下所領僅有本部千人。
袁紹不覺得曹操是孫堅的對手。
但許攸和逢紀一樣,乃是袁紹離開朝堂時,從雒陽一直追隨到渤海的親信元從,如今他有所保舉,袁紹不好拂了他的意思。
他只能往好處去想。曹操乃是豫州本地人,其家在州內頗有人脈,或能有所臂助?
再者,遣他前往相助周喁,既能全他昔日與周喁的主從之誼,自己麾下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至于他兩人是否能匹敵孫堅……不是還有周喁兄長、丹陽太守周昕么?
實在不行,還可再派周昂領本部代周喁之任,憑著其麾下的丹陽勁卒,必不輸于孫堅所部。
思及此節,袁紹不再猶豫,頷首道:“孟德久歷軍事,堪為其任,即以本部領三月軍資,隨周喁前往?!?
倉曹掾高干順勢回稟道:
“如今青黃不接,將軍以渤海一郡,供應大營諸軍,軍資誠難支應。往者有韓冀州相助,缺口不大;但前時將軍接納其叛將鞠義,嫌隙頗生,供應遂減。依屬下之見,當早作打算?!?
袁紹頗為頭疼。這軍資問題,是他幕府下最為關鍵的事務,才會以外甥高干主持。
如果沒有充足的軍資,這河內大營一散,他的盟主之名就會名存實亡,所掌不過渤海一郡而已。
他問謁者掾荀諶道:“友若可愿前往鄴城,為我向韓冀州說和?”
荀諶出自潁川荀氏。之前董卓亂起,其兄荀彧以潁川為四戰之地,黃巾之亂時已遭荼毒,恐鄉中再遭兵災,有意率宗族前往他處避難。
正好同郡人韓馥為冀州牧,遣人前來召迎,于是舉族遷往冀州。
但荀彧并未出仕,只其弟荀諶入仕韓馥,后來被韓馥派至河內大營,被袁紹任命為謁者掾。
荀諶說道:“韓冀州雅量高致,和談不難;然將軍亦當有所應和。愚意以為,可送還其叛將鞠義,以示將軍之誠心。”
袁紹搖頭嘆道:“鞠校尉以窮困來投,何忍相負?如此四方義士,將如何看待于我?”
他能坐穩盟主之位,除了家中四世三公的名望,靠的就是各地來投的軍力。而鞠義的部曲,在麾下所有部將中都稱得上是精銳。
許攸也不贊同交出鞠義,卻是出于另一方面的考慮:
“將軍手握重軍,軍資輜重這等命脈,豈能系于韓冀州之雅量?不如多分重兵與周喁、孟德,早定豫州之事。此后有了豫州的支應,軍資自無問題。”
這本是袁紹的打算,他袁本初,豈能受制于人?是必定要謀取一州之地作為基業的。
可真要分其重兵,袁紹又有些猶豫了。
這些軍隊,還不容易聚到麾下,又辛苦支應了近一年,分出去了還收回得來嗎?
他甚至想過親領豫州。但他汝南袁氏乃豫州人,按照三戶法,不能在豫州擔任太守、刺史等長吏。
連已經控制豫州刺史治所的袁術,都能任以孫堅,不違法度,他袁紹豈能還不如那個浪蕩子?
逢紀卻有不同的看法:“縱然奪取了豫州,也是數月后的事情,遠水救不了近渴。且豫州四戰之地,前有黃巾為亂,近有董卓荼毒,已經頗為荒殘,產出何如冀州?”
“將軍為討董之盟主,韓冀州又是將軍家的故吏,支應將軍不是應當的嗎?與其派人求和,不如派人以大義相責。若韓冀州依然執迷不悟,大可秉持大義,以麾下重兵要挾,乃至討伐!”
袁紹頗為心動。他很是眼饞整個冀州,但顧慮也有不少:
“前時孟德曾言,如今正合力討董,不宜自相危害。貿然以兵相加,終為不美……且我大營之虛實,韓冀州麾下頗知之,一旦完全斷絕供給,我軍糧餉支應不及,軍心恐怕會大亂?!?
“此事誠為可慮,”荀諶也不想袁紹和同郡的故主產生沖突,當即請命道,“既然不便送還鞠義,也就罷了。將軍可另備厚禮,遣屬下往韓冀州處說和,必然不辱使命。”
“如此就辛苦友若走一趟。”袁紹頷首表示認可。
議事至此結束,諸人各自離開。
然而,逢紀卻折回幕堂,向袁紹獻計道:“屬下有一計,可使韓冀州就范?!?
袁紹大喜:“計將安出?”
“依然是以重兵要挾,”逢紀說道,“本軍既有不便,何不借外州大軍?如此韓冀州必有求于將軍,自然會大力支應糧餉軍資,乃至舉州相托?!?
袁紹明白了。剛才議事時逢紀言猶未盡,是因座中多有韓馥的鄉黨故吏,擔心走露了風聲。
他當即命令幕下親衛嚴加警戒四周,又握著逢紀的手道:“元圖此計甚妙!只是,該引何處的大軍呢?黑山軍如何?”
黑山軍由盜賊、流民組成,亦有黃巾余部,遍布在太行深山之中。
其首領張燕,曾派人到雒陽上書請降,得授平難中郎將。但后來又擅自劫掠河內郡,被朝廷派遣的朱儁擊敗,退回太行深處繼續為寇。
前一段時間,袁紹曾派人前往結盟,張燕也忌憚他麾下的重兵,相約互不相犯。于是他才能派遣楊林走太行軹關道,經河東郡前往長安上表。
逢紀搖頭道:“黑山軍紀律散漫,戰力低微,軍資匱乏。雖號稱百萬之眾,亦不足以撼動冀州。”
袁紹眉頭微蹙:“除黑山軍外,更有何處?”
總不能放開關禁,讓雒陽的董卓軍來冀州罷?那和開門揖盜有何區別?
又或者是盤踞南陽的袁術?那更是靠不住的。
上次韓馥與他商量立劉虞為天子,寫信請袁術共襄其事。袁術卻以大義相責,說當今天子雖然幼弱,卻有周成王之德,不過暫時受制于賊臣而已。并對他準備放出的“劉協號董侯,實為董氏子,非先帝血脈”謠言嗤之以鼻,大加駁斥。
不僅如此,袁術還有意泄露了兩信的內容,一時間風評大漲,頗有蓋過他這盟主的勢頭,讓袁紹心中暗恨之余,對他也再無任何一絲期待,起意和他爭奪豫州。
再退一萬步說,就算袁術信了計謀,愿意放棄南陽這雒陽外的天下第一大郡,圖謀還在未定之間的冀州,可冀州已經被當作自家勢力范圍,又如何甘心讓他過來競爭……
逢紀卻笑著說道:“將軍忘了幽州的公孫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