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屬下保舉曹孟德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219字
- 2025-03-29 07:00:00
董卓懶得去想了。反正朝廷所有中外之軍都在他的控制下,有人鬧得過了頭,直接殺掉一批就是。
然而董璜卻不肯善罷甘休,繼續勸說他道:
“小子剛請教過劉長史,他說追尊皇妣之后,依漢室故事,必然會求舅氏以厚封之……仲父且看,天子這是要引外戚入朝堂啊!”
“引外戚入朝又如何?”董卓道,“我董氏,難道不是外戚么?”
董璜愕然的張了張嘴。自家仲父這話,他還真沒法反駁。
漢室極重外戚,故而在孝靈皇帝得立、其母董氏為永樂太后不久,董卓就趕著與河間董氏續了同宗,在仕途上多承照顧。
其弟董旻董叔穎,也因而擔任了三都尉之一的奉車都尉。
這個職位,掌御乘輿車,即為天子出行時駕車,多由宗親、外戚擔任。
后來董卓率軍入雒陽,在路上控制住天子劉辯、陳留王劉協,其中多有董旻通報之力。入雒之后,還打著為董太后報仇的旗號,以此迫殺了何太后。
甚至連擁立劉協,也有董太后的緣故:劉協從小養在董太后身邊,號稱“董侯”。
形勢的發展如果止于這里,不過是漢室爭立天子的又一故事。在此之前,孝順皇帝、孝桓皇帝都曾經歷過奪位之爭。
可等到董卓身任相國、太師,徹底掌握朝堂和軍隊,身份一下子發生了變化,由輔政變成了攝政。其個人的追求,也從輔政外戚,變成了攝政尚父。
以至于董璜都差點忘了,他們隴西董氏,乃是孝靈皇帝母家河間董氏的同宗。
他哈哈一笑,向仲父說道:“我家既是外戚,何不依漢室故事,厚封舅氏呢?除了您和叔父,小子和您家中的幾位從弟,也該封侯才好。”
“此事容后再談,”董卓擺了擺手,問這侄兒,“可知董承何在?”
董承加入麾下,也是續了同宗之后的一個結果。
他父親董寵,乃董太后兄長,以外戚征入雒陽,拜執金吾。但董寵矯董太后之詔,為自己謀取私利,為董太后所嫌,被下獄誅殺,董承等子女也被趕回家中,不予仕進。
與此同時,太后另一位兄長的兒子董重,則入朝封侯,做到了驃騎將軍的高位,和大將軍何進一樣開府治事。
對比如此強烈,這董承心中的落差,可以想見該有多大。
既然無法以外戚入朝堂,他就以族子的身份,在董卓駐兵河東時投入其麾下,此后一直積極鉆營,讓董璜這個最親近的從子頗為不喜。
好在太師對他也不怎么看重,只在入雒陽打董太后旗號那會,授了他一個無號的空頭校尉官職,派往女婿牛輔的麾下效命。
如今太師動問,董璜盡管不喜此人,也只能應聲回道:“現為牛輔麾下校尉,駐于河東安邑。”
“速速召董承來長安!”董卓微微冷笑:
“陛下既然有心引外戚入朝,孤就先給他找一個親近的!”
……,……
董卓回京不過數日,朝廷已派出好幾趟使者。
規格最高的一趟,乃是光祿大夫淳于嘉,他奉命持節前往雒陽皇妣王氏之墳,奉上皇后璽綬,追謚曰“靈懷”,并代行司空事,遷往孝靈皇帝的文陵予以合葬。
另有使者前往數郡,冊命河南尹楊懿、右扶風王弘、弘農太守胡種、河東太守王邑等。
前往司隸各郡的使者,還有一個附帶的使命,要在河南遷來的移民中,征求靈懷皇后的親眷。
又有渤海太守袁紹的上表使者,名曰楊林,帶著朝廷的冊命返回袁紹軍中,冊命其賓客、會稽士人周喁為豫州刺史。
實際上,周喁是在袁紹的行車騎將軍府中為掾屬,但袁紹這將軍號和開府之權,乃關東諸軍共推,朝廷肯定不會承認,只稱其幕下為“賓客”。
也幸虧有這楊林在,否則朝廷還不知指派誰去。
畢竟上次派出使者曉瑜關東的河內、酸棗、南陽諸軍,幾乎都死在了二袁手上。其中派往河內一路的執金吾胡母班,盡管是河內太守王匡的妹夫,卻還是被王匡奉袁紹之命囚殺。
楊林攜著朝廷冊命、印綬等,循著來路經河東郡的風陵渡、軹關陘等返回河內。
大營之中,袁紹見朝廷居然有所策命,一時頗為意外。
甚至連楊林,袁紹在派遣他時,都已經做好了放棄的準備,才棄了帳下諸多名士不用,選了這么個出身、資歷一般的人。
難得他平安回返,立下大功,袁紹也和藹的引他入幕堂,關切的詢問了路上經歷,京中見聞,而后錄其功績,辟為車騎府謁者屬,為謁者掾荀諶之副。
待到楊林退下歇息,袁紹立即召集幕府屬吏,以策書傳示眾人,詢問諸人的意見。
從事中郎逢紀道:“朝廷不用將軍表奏之周昂,改以其弟周喁,必為董卓之謀,旨在讓將軍與令弟爭奪豫州,又不愿如將軍之意爾。”
“雖如此,有朝廷策書、印綬為憑,將軍即可在爭奪中占據名分大義,屬下認為可以接受。”
“所可慮者,周喁的名聲、軍略皆不如其兄,若遣其前往豫州赴任,須有善士輔佐,方可與令弟所署之孫堅匹敵。”
“元圖所言甚是,”袁紹頷首望向諸人,“哪位賢士愿當此重任?”
幕堂中一時有些沉默。
孫堅向來有善戰之名,近來屢次擊敗董卓麾下,第一個打進了雒陽。要和這樣的悍將對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片刻之后,另一位從事中郎許攸拱手道:“屬下保舉一人,孰可配合周喁,與孫堅匹敵。”
袁紹便問何人。
“行奮武將軍曹操。”
“孟德么?”袁紹略有沉吟。
曹操和他從小交好,關東討董,其人乃最早舉事的幾人之一。
但曹操先在滎陽敗于董卓部將徐榮,僅以身免;其后前往丹陽募兵,丹陽太守周昕同揚州刺史陳溫與兵四千,遣其弟周喁任其軍師協助,曹操仍不能統領,士卒出境即叛,僅余其從弟曹洪自鄉中帶來的千余人,這才來到河內投奔于他。
去年末,袁紹聽說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助袁術徹底掌控南陽郡。于是欲仿照其事,以陳留太守張邈不恭為由,安排曹操擊殺張邈,幫他掌控陳留一郡,乃至整個酸棗一路的兗州諸軍。
曹操卻正言相責,說張邈乃是親友,是非皆當容之;且如今正合力討董,不宜自相危害。
袁紹知道他說的有理。而且曹操起事之初,張邈曾派遣衛茲以兵相助,于他頗有大恩,不愿下手也正常。
可如此一來,自己的這番謀劃也就全部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