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醫生臨床實踐(第3版)
- 祝墡珠 王永晨 江孫芳主編
- 2434字
- 2025-03-19 15:18:56
第二節 全科與專科臨床實踐的區別
全科醫生一般以門診形式為主,是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及一般急癥的多面手。社區全科醫生工作的另一個特點是上門服務,全科醫生可通過家訪的形式上門處理家庭中的患者,根據患者各自不同的情況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醫療檔案。全科與專科臨床實踐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服務宗旨與職責上的區別
全科醫療和專科醫療分別負責健康與疾病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
專科醫療負責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時期的診療,宗旨是根據人體生命與疾病本質的研究成果來認識與對抗疾病,并因此承擔深入研究病因、病理等微觀機制的責任。當遇到現代醫學無法解釋或解決的問題時,專科醫療有時也束手無策。在這種意義上,專科醫生類似于“醫學科學家”,其工作遵循“科學”的模式,責任局限于醫學科學認識與實踐的范圍,其最高價值是科學性,即集中體現了醫學的科學性方面。由于專科醫療針對的主要是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患者,對患者的管理責任主要在醫院或診室中,對于患者回家以后是否繼續保持遵醫行為,專科醫生很難顧及。
全科醫療負責健康時期、疾病早期,乃至專科診療后的恢復階段或長期照顧,其關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疾病本身,無論服務對象有無疾病,全科醫療都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顧,即對自己的“當事人”有關健康的一切事務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全科醫生類似于“醫學服務者”與“管理者”,工作遵循“照顧”的模式,責任既涉及醫學科學,又延及與這種服務相關的各個專業領域(包括醫學以外的行為科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文學、藝術等),其最高價值既有科學性,又顧及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即充分體現了醫學的藝術性。
此外,隨著社會進步和民眾對健康需求的增加,基層醫療的公平性、經濟性與可及性日益受到重視,關于經濟學的考慮也已成為全科醫療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這更體現了醫學的公益性。由于這種醫療服務對照顧的注重,可稱之為照顧醫學(care medicine)。全科醫療對患者的管理責任是無止境的,只要患者信任并與醫生簽約,醫生就應關注其健康問題而無論時間、地點,患者回家以后是否繼續保持遵醫行為、其家庭或社區環境是否有利于患者治療與康復,也都屬于全科醫生的管理范圍。
二、服務內容與方式上的區別
專科醫療處于衛生服務“金字塔”的上部,所處理的多為生物醫學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動用昂貴的醫療資源,以解決少數人的疑難問題。專科醫生是運用越來越復雜且精密的儀器裝置救治患者的技術權威,而患者是“聽憑醫生處置”的高技術手段的被動接受者。
全科醫療處于衛生服務“金字塔”的底層,處理的多為常見健康問題,利用最多的是社區和家庭的衛生資源,以低廉的成本維護大多數民眾的健康,并干預各種無法被專科醫療治愈的慢性疾病及其導致的功能性問題。由于這些問題往往涉及服務對象的生活方式、社會角色與健康信念,且全科醫生手中沒有包醫百病的“萬靈藥”,其服務方式多是通過團隊合作進行“一體化”的全方位管理(這種管理的依據既包括現代醫學各學科的新成果,又有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還包括各種行之有效的傳統醫學手段)。在全科醫療服務團隊中,患者(個體或群體)應是醫護人員得力的合作伙伴,是社區/家庭健康管理目標制訂與實施的積極主體之一。
全科醫療是將全科/家庭醫學理論應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區照顧的一種基層醫療保健的專業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重要形式;它是一種集合了其他許多學科領域內容的一體化的臨床專業。全科醫學的特點:①范圍廣、內容豐富、與其他各專科有相互交叉,也有自己獨特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②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初級衛生保健。簡單來說,全科醫療的特點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強調持續性、綜合性、個體化的照顧;②強調早期發現并處理疾病;③強調預防疾病和維持健康;④強調在社區場所對患者進行不間斷的管理和服務,并在必要時協調利用社區內外的其他資源;⑤最大特點是強調對當事人的長期負責式照顧。
其中,“照顧”是全科醫療實踐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基礎醫療保健 包括疾病的首次醫學診斷與治療、心理診斷與治療、個性化支持、交流有關信息、對慢性患者提供連續性照顧、預防疾病和功能喪失。
2.人性化照顧 全科醫療重視人更勝于重視疾病,患者是有個性、有情感的人,而不僅僅是疾病的載體,其照顧目標不僅是要尋找患病的器官,更要維護服務對象的整體健康。
3.綜合性照顧 是全科醫學的“全方位”或“立體性”的體現。
(1)就服務對象而言:不分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
(2)就服務內容而言:包括醫療、預防、康復和健康促進。
(3)就服務層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各個方面。
(4)就服務范圍而言:涵蓋個人、家庭與社區。
(5)就服務手段而言:利用可利用的一切對服務對象有利的方式與工具。
4.持續性照顧 是從生到死的全過程服務,是人生的各個階段、健康-疾病-康復的各個階段、任何時間地點的持續性責任。
5.協調性照顧 為動員各級、各類資源服務于患者及其家庭的樞紐,必要時可為患者提供“無縫式”轉診、會診服務,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聯系相關專科醫院,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6.可及性照顧 提供可及的、方便的基層醫療照顧,具有地理上接近、使用上方便、關系上親切、結果上有效、價格上便宜等特點。
7.個體-群體一體化照顧 重視家庭、社區與個人之間的關系。
(1)以家庭為單位的照顧:個人與其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家庭的結構與功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患者健康,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壓力。
(2)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要求全科醫學服務的內容與形式都應適合當地人群的需求,并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將個體和群體健康照顧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為診治基礎,強調把患者看作社會和自然大系統中的一部分。
(3)以預防為導向的照顧:在人健康時或亞健康狀態下主動關注。
(4)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全科醫療團隊以全科醫生為核心,有大批輔助人員配合,一起為服務對象提供立體網絡式健康照顧。
總而言之,全科醫療與專科醫療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補互助的關系,是各司其職、相互合作的“無縫式”服務。
(于德華)
- 經方醫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特色教材)
- 學齡前唐氏綜合征兒童口肌訓練手冊
- 中醫禁忌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全科醫生臨床實踐
- 康復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金匱要略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消化科醫生案頭藥物速查
- 綜合醫院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防控培訓教程
- 中醫學概論(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患溝通技能訓練(第2版)
- 中醫藥統計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骨科學(第2版)
- 疫苗的質量控制與評價
- 全科醫生崗位培訓教程
- 神經病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