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您不是病了,而是老了——關于《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

“唉!人老了,難哪,老來難哪!”老趙今年70歲,逢人就會訴苦,說自己身體不好。原來,老趙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一直堅持用藥、堅持體檢,治療效果不錯,各項指標基本維持在正常水平。對于這些病,老趙已經適應。雖然每天都要吃藥,但多年下來已成習慣,沒給他帶來太大煩惱。不過,最近老趙開始有了煩惱,近一年,他出現了尿急、尿頻,平均每天要起夜五六次,根本沒法兒睡整覺,導致他白天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嚴重影響了生活。老趙到處抱怨人老了一身都是病。老趙真的病了嗎?在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后,醫生告訴他:這不是病,而是老,是前列腺老了;像他這種情況,在老年男性中很常見,只要程度不重,不用手術,用藥就能改善癥狀。老趙一聽,心中的煩惱頓時消散一大半。

小課堂

1.“一身病”未必都是病,要樹立合理的健康老齡觀

人到老年,會感受到很多不舒服,如睡不好覺、吃東西沒胃口、稍微劇烈運動后就喘不上氣、走路慢等。若出現這些現象,不要立馬認為自己哪兒都是病,造成心理緊張。要考慮到可能是體內器官老化或功能減退導致,如:歲數變大,體內分泌的褪黑素會減少,睡眠受到影響;胃腸功能會因老化變弱,出現食欲不佳;心肺功能變弱,可能運動強度大點兒,就感覺“氣就不夠用”;等等。這些癥狀,若比較輕微,就應考慮是老,而不是病。不把這些正常的衰老現象視作疾病,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聽到一些老年人抱怨自己一身是病,高血壓、高血糖、血脂不正常。掰著手指頭一數,確實不少,進一步了解卻發現,他們常常抱怨的這些疾病對生活并沒產生太大影響。因為遵照醫囑按時治療,各項指標都能控制得挺好。除了多了服藥程序,生活上與他人沒兩樣。

對老年人來說,衡量健康的標準,不能太嚴苛。2022年版《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中明確指出,老年人有些體檢指標不正常,或者雖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但治療后指標能恢復至基本正常,疾病能得到良好控制,不影響日常生活,就可以稱為健康老年人。

因此,老年人對健康要有合理的認知,既不把衰老帶來的不適認成“一身病”,也不因患有一個或幾個可以控制的慢性病,就認為自己再也不是健康人了。此外,不要跟年輕人或者年輕時的自己比健康。老年人要樹立合理的健康老齡觀,學會接納變老的自己,愉快地生活。

2.調整心態,學會與身體衰老帶來的不適和平相處

衰老會帶來各種不適。如何對待這些不適,將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對此,建議老年人采取積極客觀的心態去面對。首先,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會老,其過程不可逆轉,因此要放下“再回到從前”的不實幻想。其次,就醫方面,要認識到醫生治病不治老,目前臨床上尚未找到針對衰老的確切有效的治療措施。若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不僅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有可能引起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給身體帶來嚴重傷害,最終事與愿違,追悔莫及。最后,面對衰老帶來的不適或疾病,要把它們視作老年的一部分,放下排斥心理,心平氣和地與之和平共處。當思想上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人的心態就會平和,心態平和了,身體的不適感覺還可能減輕。相反,如果不接納,只要感覺不舒服,就想著要把它去除,為此整日跑醫院,不管偏方、土方、保健方,全部吃起來;或者選擇封閉自己,牌也不打了,廣場舞也不跳了,不出去進行正常社交了,只想待在家閉門養病。這些做法,不但無益于癥狀的改善,還可能加重病感。

其實,面對常見的衰老現象或衰老導致的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心態真的很重要,建議在做好與慢性疾病長期共存心理準備的基礎上,聽取醫生的建議,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如胃口不好,可以少食多餐,減少不易消化的高油脂食物;睡眠不好,可以服用藥物助眠;打羽毛球后身體不適,那就選擇慢跑或散步等和緩的有氧運動……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適應身體衰老帶來的變化。同時,也不應放棄平常心,要像健康人那樣正常生活、正常社交。

作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老年人要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體,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疾病帶來的不適,并且能盡快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幫助下區分問題是由衰老還是疾病引起,接納衰老,治療疾病,學會與不適和平共處。面對衰老和疾病,心態放正,積極樂觀,不急于求成,晚年生活依然能過得很精彩。

知識擴展

延緩衰老,握緊健康素養這把“金鑰匙”

雖然每個人都會變老,但變老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60歲的年齡,80歲的身體;有的人卻是80歲的年齡,60歲的身體。這固然與個人體質相關,但也與每個人的健康素養密切相關。良好的健康素養和健康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衰老。

誤區解讀

無病老年人才是健康老年人

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當前,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種慢性病共存的現象,其中部分老年人還伴有功能障礙。但對于大多數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說,他們病情控制穩定,生理和社會功能較好,有獨立生活能力,自我評價良好,是否能納入健康老年人群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2022年版《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對健康老年人做出了明確的定義:“指60歲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軀體、心理、社會三方面都趨于相互協調與和諧狀態。”具體來說,老年人只要滿足以下9條標準即為健康老年人: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重要臟器的增齡性改變未導致明顯的功能異常;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控制在與其年齡相適應的達標范圍內;營養狀況良好;認知功能基本正常;樂觀積極,自我滿意;具有一定的健康素養,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積極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社會適應能力良好。

小故事 健康老年人標準的發展和變遷

19世紀4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定義,指“個體不僅沒有疾病和衰弱,并且在身體、精神和社會上都呈現完滿狀態”。該定義面向全人群提出,其中也包括老年人。隨著時代的進步,健康老年人的評價不再局限于沒有疾病,而是逐漸向機體的功能發揮和良好狀態過渡。

1987年,美國學者羅韋(Rowe)和卡恩(Kahn)首次建立成功老齡化模型,其中對健康老年人的評價,要求沒有年齡相關的生理和認知功能的下降,擁有良好的社會功能,但能達到該要求的老年人非常少。此后,對于健康老年人的標準逐漸放寬,允許有慢性疾病的輕微表現和/或機體功能的輕度下降。

1982年,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首次提出了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的5條建議,認為健康老年人是指主要的臟器沒有器質性病理改變的老年人。1995年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修訂增補標準為10條。2013年再次補充修訂標準,強調了健康老年人重要臟器雖有增齡性改變但功能未見異常。但也有學者認為此標準在指導臨床評價中可能過于嚴格,應在實踐中做進一步修訂。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再次委托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牽頭制訂適合中國國情的健康老年人標準。于是,衛生行業標準《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于2022年正式發布,此標準從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多維度出發,建立了科學實用、可操作性的評估指標,對了解我國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政府制定相關老齡政策,以及老年人自我健康評價等方面提供參考和依據。

(劉尚昕 王建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根河市| 双桥区| 永宁县| 武强县| 肇庆市| 乌鲁木齐市| 通州区| 达日县| 舒兰市| 墨脱县| 万安县| 沽源县| 珠海市| 磐安县| 武夷山市| 汾阳市| 阿拉尔市| 黑山县| 文水县| 武安市| 道真| 札达县| 农安县| 永州市| 库车县| 阜城县| 黑河市| 福泉市| 阿拉善左旗| 枣庄市| 永嘉县| 凤阳县| 乐安县| 襄樊市| 自治县| 日土县| 博罗县| 澄江县| 同德县|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