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年期與婦科內分泌疑難病例評析
- 阮祥燕 (德)托馬斯·拉貝 (德)阿爾弗雷德·奧托·繆克主編
- 2524字
- 2025-03-18 22:09:09
病例7 絕經綜合征合并甲狀腺癌術后MHT治療1例
一、病歷摘要
56歲女性,因“子宮肌瘤子宮次全切除術后7年,睡眠不佳、潮熱、煩躁2年”于2013年1月首次就診。
1.既往史
患者既往體健,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病史,否認遺傳病及腫瘤家族史。2006年因子宮肌瘤于外院行子宮次全切除術。
2.月經、婚育史
患者已婚,G4P1,流產3次,LMP:2006 年。
3.婦科檢查
外陰正常,陰道暢,少量白色白帶,子宮頸光滑,盆腔空虛。
4.初步診斷
圍絕經期?
5.輔助檢查
(1)性激素六項:E2 24.0pg/ml,LH 10.1IU/L,FSH 29.4IU/L,T 0.39ng/ml,P 0.33ng/ml,PRL 5.1ng/ml。
(2)甲狀腺功能、胰島素釋放試驗、血皮質醇測定、血常規、凝血、肝腎功未見異常。
(3)乳腺鉬靶提示:雙側乳腺增生、雙乳腺病。
(4)更年期生理功能測定:中度圍絕經期綜合征;輕度張力性尿失禁。
(5)經陰道子宮及雙附件超聲、心電圖、骨密度、宮頸細胞學未見異常。
6.確定診斷
(1)絕經期綜合征。
(2)子宮次全切除術后。
(3)乳腺增生。
7.治療方案
替勃龍1片,1次/d,口服。
8.隨訪
用藥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因個人原因,于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期間,自行停藥,未規律隨診。
2015年1月再次出現潮熱出汗就診。性激素六項:E2 11.8pg/ml,LH 42.2IU/L,FSH 50.7IU/L,T 0.24ng/ml,P 0.45ng/ml,PRL 10.2ng/ml。甲狀腺功能、胰島素釋放試驗、血皮質醇測定、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未見異常。心電圖、經陰道子宮及雙附件超聲未見異常。宮頸細胞學未見異常。乳腺鉬靶:乳腺纖維囊性變,考慮BI-RADS 1類。更年期生理功能測定:絕經綜合征。各項檢查無激素治療禁忌,給予半水合雌二醇貼片每周1貼,外用,共4周;替勃龍1片,1次/d,口服,用藥后癥狀明顯緩解。此后一直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
2016年5月復查乳腺鉬靶:乳腺增生,BI-RADS 3類。因患者擔心,停止替勃龍及半水合雌二醇貼片治療。患者停藥1周后即出現潮熱、盜汗、睡眠差,故再次給予替勃龍1片,1次/d,口服,患者癥狀緩解,規律用藥并隨訪。6個月后復查乳腺鉬靶:乳腺纖維囊性變,BI-RADS 3類。
2017年1月出現潮熱、盜汗加重,復查性激素:E2< 11.8pg/ml,LH 41.2IU/L,FSH 55.4IU/L,T 0.20ng/ml,P 0.3ng/ml,AMH < 0.06ng/ml。調整替勃龍 1.5 片,1 次 /d,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片,1次/d,口服。癥狀明顯改善。每1~3個月復查,期間根據患者癥狀變化,調整替勃龍及戊酸雌二醇片用量。
2018年1月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穿刺病理考慮甲狀腺癌,行甲狀腺切除術,術后病理示,①甲狀腺左葉及峽部:乳頭狀癌,侵及甲狀腺被膜;②甲狀腺右葉:濾泡大小不等,間質纖維組織增生,灶區多核巨細胞聚集;③左、右中央區淋巴結:未見癌轉移。術后口服左甲狀腺素鈉片,并定期復查,監測甲狀腺功能,調整左甲狀腺素鈉片用量。
2018 年 3 月婦科內分泌門診復查,性激素:E2 < 11.8pg/ml,LH 35IU/L,FSH 42.2IU/L,T 0.34ng/ml,P 0.19ng/ml,PRL 7.3ng/ml,硫酸脫氫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96.2μg/dl,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ND)1.46ng/ml,SHBG 20.1nmol/L,游離睪酮指數(free testosterone index,FAI)5.9;胰島素釋放試驗未見異常;經陰道子宮及雙附件超聲未見異常;乳腺鉬靶:乳腺增生,BI-RADS 3類。診斷:絕經期綜合征;雙乳增生;甲狀腺癌術后。給予替勃龍1片,1次/d,口服;雌二醇凝膠1.5mg,1次/d,外用。此后堅持常規復查(不超過半年1次)及激素治療,無異常發現。
2019年4月因患者自行捫及乳腺包塊,行超聲檢查提示乳腺占位,行右乳腺包塊微創手術,術后病理:乳腺組織局灶見泡沫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聚集。復查骨密度無明顯降低。
2019 年 8 月 復 查 性 激 素:E2 < 11.8pg/ml,LH 44.2IU/L,FSH 55.6IU/L,T 0.17ng/ml,P 0.39ng/ml,PRL 9.8ng/ml,DHEAS 100.0μg/dl,AND 1.17ng/ml,SHBG 19.7nmol/L,FAI 3.0 ;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5.2mmol/L。自行停用雌二醇凝膠,調整替勃龍3/4片,1次/d,口服。此后定期復查,無不適及異常,故替勃龍減至1/2片,1次/d,口服。
2020年6月患者自覺潮熱,復查各項指標無明顯異常,調整替勃龍至1片,1次/d,口服;囑定期復查。患者規律用藥至今,現無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等不適,繼續定期復查(最遲半年1次),用藥至今。
2021年1月乳腺鉬靶:乳腺增生,BI-RADS 3類。
二、病例分析
絕經激素治療的把控,需要嚴格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檢查,在有適應證、無禁忌證的情況下進行,但也絕非可怕不可及。
該患者因子宮肌瘤子宮次全切除術后7年,出現睡眠不佳、煩躁、潮熱等癥狀,于2013年門診就診,性激素檢測提示雌激素偏低,FSH升高,診斷絕經期綜合征,有激素治療適應證,且無乳腺癌、無性激素依賴性腫瘤、無活動性動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禁忌證,遂開始MHT治療。考慮患者系子宮次全切除術后,無需孕激素保護子宮內膜,但患者乳腺增生,屬激素治療慎用情況,故選用不增加乳腺密度的替勃龍治療,每1~6個月隨診,監測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性激素、經陰道子宮附件超聲、乳腺鉬靶、骨密度等。患者潮熱等血管舒縮癥狀緩解,檢測各項指標無異常。治療過程中,根據復查時患者癥狀變化、用藥持續時間,不斷調整用藥種類(包括替勃龍、半水合雌二醇貼片、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凝膠等)及劑量,2018年患者因甲狀腺癌行甲狀腺切除術,術后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監測甲狀腺功能。鑒于每次減藥或停藥后癥狀復發,故術后繼續替勃龍治療。現患者激素治療8+年,其中甲狀腺癌術后用藥至今3年,乳腺良性病變術后2年,血管舒縮癥狀緩解,骨密度無明顯降低,未發生乳腺惡性腫瘤、心腦血管意外及深靜脈血栓,各項生化指標未見異常,治療效果滿意。
本例患者系絕經期綜合征、甲狀腺癌術后、右乳良性腫物切除術后、雙乳增生、肌瘤子宮次全切除術后,有潮熱、盜汗等癥狀,且無激素應用禁忌證,給予激素補充治療8+年。期間雖因甲狀腺癌行手術切除,乳腺良性病變行手術切除等,但仍在嚴密監測下一直使用激素治療至今。因此,絕經激素治療的隨訪尤為重要。如在隨訪過程中,有其他情況發生,如本例的甲狀腺癌、乳腺良性腫物等,在相應科室處理后應再次評估患者各項指標及激素應用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慎用情況,并根據患者評估的結果決定是否繼續用藥。本例患者雖患甲狀腺癌及乳腺良性腫物并經手術切除,但因兩者并非激素治療禁忌,且患者仍有激素治療的指征,至少每半年隨訪1次,并一直在嚴密監測下繼續應用激素治療至今。說明長期絕經激素治療并不可怕,但需要根據患者年齡、癥狀、各項隨訪的檢查結果等,進行個體化調整,決定是否繼續用藥、改藥或停藥。且治療的總體時間,也依賴于患者隨訪過程中出現的具體情況,到目前為止,尚無一定之規。
(許良智 潘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