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毒中藥現代研究與合理應用(第2版)
- 杜貴友 林文翰 王福清主編
- 4306字
- 2025-03-18 21:13:49
第四節 有毒中藥炮制的研究方法
中藥炮制作為一門藥物加工技術,就其所涵蓋的內容及與中藥藥效之間的關系來講,它不同于任何傳統醫藥(包括傳統和現代的植物藥制劑)的加工技術。通過有效成分的提純濃縮,達到某一療效的放大或促進藥物吸收和提高用藥便宜度等是中藥制劑學的任務,因此中藥制劑學強調從技術的角度開發、提高中藥應用。而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改變或緩解藥物性能,或增強藥物的作用趨向等。所以中藥炮制的實驗研究應更偏重于炮制與飲片的藥性研究。因此,客觀要求中藥炮制的研究無論從選題還是課題的切入以及相應的實驗設計都應圍繞這方面特性深入。
選擇科研課題,即確定科研的主攻方向和具體目標,是科研的起點和關鍵。特別在中藥炮制科研的人力、財力有限的今天,只有堅持實用性、可行性、科學性的選題原則,方能集中突破。且不應該由于選題不當使得研究結果既不能證真又不能否偽,造成人財物的浪費。
實用性:對中藥炮制研究的選題來說,建議優先選擇毒性較大且使用頻度較高的中藥開展研究。只有了解了這些藥物炮制前后理化性質和藥理毒理作用之間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的藥用意義,才能正確地指導和促進炮制方法的改進,制定飲片質量標準,確保用藥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研究結果才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可行性:除從研究目標和手段的角度考慮,所謂可行性在有毒中藥炮制研究中具體地講,重點應強調研究途徑和內容的可行。例如中藥炮制研究應該首選傳統認為炮制前后作用差異較大的藥材和藥理作用與中醫功效接近的品種,使得不同制品毒性及藥效的差異在實驗藥理中能夠測定和體現,在此基礎上研究其炮制工藝和質量控制的成功可能性大,才會得到有意義的結果。而忽視了這方面的考慮,在科研實施中,拿不到有藥效意義的實驗依據,即便研究內容和研究層面再高,指標再靈敏、可靠和前衛,但從藥物研究的科學性看,顯然是不足的。再例如,當一些中藥如果其藥用物質基礎是多組分時,一味試圖將其解析清楚,就現存的技術和效率顯然不可行。這是因為這些研究涉及的現代實驗藥理學對中醫病證的表述,動物模型的建立和能整體表述藥用物質基礎的數據獲得和識別,以及體內外物質基礎與藥效之間的相關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手段等問題,均尚待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來解決。因此,獨立地從某一學科研究藥用物質基礎顯然會制約所要研究的實質。但應當指出的是科研難度大絕不等價于研究的不可行,現代技術尚無法解決的研究也不應看作是中藥炮制研究的難度和前沿面臨的問題。
科學性:科學是人們認識客觀規律的一種方法,它有它的理論和實驗工具。它本身是一個開放系統,無論何時,它都要迎接來自任何事實的挑戰。就方法學講,它是通過對現有認識的總結和分析提出某一假設,并通過獲得人們當時認同的事實,以此為依據對其假設給予否定,即通過否定偽命題的方法,逐步達到逼真的過程。因此科學和用科學的方法獲得的結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科學的方法可以作為評價認識的標準,但用科學的方法獲得結果只能作為認識問題的參照。這種結果的參照價值是隨時間而變的。例如在信息革命時代一張光盤的價值可以遠遠大于一臺在電子工業時期被認為是真東西的精密電子儀器。在中藥炮制研究中科學性主要反映在以何為標準的問題。那些試圖以西藥研究的結果作為評估中藥研究標準,或試圖以某些現代研究手段去證明傳統炮制理論和方法的正確性作為其研究的起點,其本身就是違背了科學的內涵。
在掌握選題原則的同時,研究者還應緊密跟蹤相關研究的文獻,了解相關研究技術的進展,結合實際工作積累的經歷和知識,確立研究的切入點。具體的課題無論從當前炮制研究存在的問題切入,從中藥已知的特種成分入手,還是從中藥配伍理論和中藥效用或毒副作用的差異入手,研究課題的切入展開后,基礎研究要能反映有毒中藥毒性成分和藥用成分與消減其毒副作用或增強藥效之間的關系。應用研究在無充分證據情況下,要尊重古人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總結出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用更科學的理化指標探索改良傳統炮制工藝和飲片質控標準。這應是課題切入的選擇原則。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一種認識,即只有在理論上搞清炮制原理,才能從應用角度搞好飲片的加工和制品的質量控制。這種認識不無道理,但多年的研究經歷提示我們,中藥質控研究的途徑未必唯一。例如,是否可以以臨床療效為基準(包括通過以中醫病證所涵蓋的癥候群在實驗藥理中的指標群的合理搭構和表達,實驗檢測藥效),運用現代統計的數值分析(如多變量分析、人工神經網絡)和化學計量學的技術,分析藥效與能整體反映藥物物質基礎的理化數據(如化學指紋圖譜)之間的相關關聯,篩選出能定量表述藥用物質基礎的多元數據,以此監控工藝和飲片質量變化。如此,既能去除非藥用成分(如藥材品種等因素造成)引起的化學指紋圖譜變異過大,又能提高質量控制的特異性。筆者認為這應是一種科學而又務實的研究途徑。
1.有毒中藥炮制研究實驗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以中醫臨床療效為設計的出發點:
要以“證”研究藥效。要考慮用什么指標群來衡量中藥效用或毒副作用才能反映中醫藥效的本質。例如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等功效。其中附子多糖是其有效成分,據研究報道,附子多糖有顯著的抗過氧化損傷、提高免疫力、抑瘤的作用[36-37]。附子中雙酯型生物堿類成分盡管具有一定的藥效但毒性大[25-26],炮制時需要限制炮制品中雙酯型生物堿的含量來防止中毒。
(2)注意藥用物質基礎的多元性:
在藥用物質基礎的表述方面要注意僅用單一化學成分是不夠完善的。例如苦杏仁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以苦杏仁苷為指標,苦杏仁主要有鎮咳、平喘,潤腸通便的作用,其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內服后,在體內β-葡糖苷酶作用下分解為氫氰酸和苯甲酸,氫氰酸對呼吸中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從而達到鎮咳平喘的作用。而苦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油是苦杏仁發揮潤腸通便作用的主要成分,經炮制后潤腸作用增強[38]。因此,僅以苦杏仁苷作為評價苦杏仁的質量標準是不全面的。
(3)結合中藥配伍理論研究中藥炮制:
方劑是調整體內系統平衡的優化治療系統,也是中醫臨床用藥的一大特點。藥物通過配伍組方可起到增效、減毒、緩和藥性或產生新藥效等作用。單味中藥的研究結果往往與該藥在方藥中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如半夏畏生姜,用以制其毒。用生姜炮制半夏,可以減緩半夏的毒性同時增強了降逆止嘔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半夏經過生姜炮制后肌苷、鳥苷、腺苷、琥珀酸的含量降低,這四種成分為祛痰作用的活性成分;姜半夏經生姜、白礬制后,生姜(引入6-姜辣素)增強姜半夏止嘔作用,減弱化痰、止咳作用[39]。
(4)重復性和重現性:
重復性和重現性是評價生命科學研究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標之一。重復性是指實驗結果在本實驗室的差異;而重現性是指實驗結果在其他實驗室的重現程度。在估計它們時,要盡量排除炮制的火候、時間、飲片大小厚薄、樣品液的提取條件、實驗操作技術等可控因素的變異,以提高實驗結果的重復性和重現性。
2.目前有毒中藥炮制研究實驗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案
(1)指標成分:
對療效成分不清楚的中藥,用藥物的某化學成分作為內標(chemical marker),通過其含量的變化反映藥物物質基礎變化,以此監控藥物加工過程中制品及成品的質量變化,是傳統藥物質量控制的一大飛躍,在中藥質量控制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作為實驗研究或生產監控的指標,還應考慮其代表性(飲片和制品應更加慎重),即具體選用指標成分的實驗依據是什么。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歐洲藥品管理局在傳統或植物藥的前期研究和開發過程中,對療效成分尚不清楚的傳統醫藥,允許用指標成分作為質量控制的指標,但同時均強調要給出其具體選用指標成分的依據(包括文獻和實驗依據),并非任意一種藥物的化學成分均可作為指標成分。目前在有毒中藥炮制實驗研究或飲片質量研究中,對選用指標成分的實驗基礎研究重視不夠,將指標成分同化學成分兩者在概念上混淆的現象還很普遍。因此,造成一些研究結果的藥用科學性不大。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及業內人士注意到這一問題,開始強調選用能夠整體反映藥物物質基礎的理化指標,如化學指紋圖譜等數據。但在強調整體性的同時,還應考慮到特異性,即在結合提供化學指紋圖譜的同時,研究圖譜的峰與峰之間的相關分析(相關譜分析等),選出與其他成分相關較大的一種或幾種有針對性的成分,進而作為代表藥物或藥用物質基礎的指標成分。筆者認為這是提升飲片質控科學性的有效途徑。
(2)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是由制劑學中生物利用度的等價性研究衍生到體內動力學等效性(藥動學參數的一致性)的實驗研究分析。由于這種研究的設計及分析可以給出等效性的直接實驗證據,目前,已在西方藥物開發中的臨床的藥效等效和毒理學的無毒性研究中得到應用,等效性的問題反映在有毒中藥的實驗研究中具體分為兩類問題:①當用藥效評估有毒中藥的工藝或飲片質量時,新工藝與對照工藝組的藥效比較未見有顯著差異時,能否或在什么條件下,可從藥效或毒性角度支持兩種工藝等價?②當用毒性實驗評估工藝和飲片質量時,新工藝與對照工藝或陰性組的毒性比較未見有顯著差異時,能否或在什么條件下可支持兩種工藝等價或無毒?顯然在療效成分或有毒成分尚不清楚,而沒有真正的指標成分作為參照時,回答上述兩個問題,是評估藥物工藝基本而又關鍵的問題。一般來講,就目前所采用的藥效及毒性實驗設計和實驗指標,若無具體檢驗功效(test power)的估計,其無差異的結果是無意義的,通常是屬于那些不能證明真偽的結果。而即便具體檢驗功效的估計值大于90%,其結果也只能作為等效的間接實驗證據。而科學實驗研究和現代的藥物開發的本身要求研究者自己舉證,即拿出實驗的直接證據(假設新工藝的藥效低于對照工藝,或假設新工藝的毒性大于對照工藝和陰性對照,通過實驗拿出否定其假設的證據)。考慮到就目前的工藝藥效實驗研究,要想直接拿到某一工藝藥效大于對照工藝的直接證據是很難的。因此從藥效的等效性或與陰性對照組的毒性等效比較出發,是評價工藝通常采用的途徑,所以等效性在有毒中藥的炮制研究中具有普遍的實際意義。反觀以往的一些相關研究,那些基于其他因素考慮(如減少加工時間及用料等),對工藝進行改進,并最終用實驗藥效或毒性的藥理作用的無統計差異(P > 0.05)證明飲片的藥效和毒性與對照等效,均未提供具體檢驗功效,更無生物等效性分析的數據。因此,這種改進后工藝的藥效是否依然,毒性是否緩解顯然是值得懷疑的。由于生物等效性的研究恰恰可以通過相關的比較,拿出是否等效的直接實驗證據,在有毒中藥的炮制和中藥毒性研究中,它是保證科研價值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成為有毒中藥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
(辛潔萍 王海麗 李向日)

第三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