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骨傷疾病的治療心得和規律

一、樹立整體觀念防漏診

整體觀念是中醫的精髓,骨傷科臨床同樣要用整體觀念來統籌指導。整體就是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而且人體與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著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機體自身整體性和內外環境統一性的思想即整體觀念,就是用整體觀、系統論和動態觀認識、觀察事物,以解決整體各個要素之間矛盾,從而達到整體平衡協調的方法。

中醫治療中始終貫徹著整體觀的思想。中醫治療學中用中藥組合的方劑,就是根據八綱辨證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通過“君、臣、佐、使”藥物配合,完成調整機體陰陽氣血平衡協調的,也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方法。許老的許多病案,如車禍致昏迷高熱的患者,通過下法,通腸通便而愈,都體現了整體觀。外治法中也存在整體觀,例如對于椎間盤突出癥而言,主要病因是力學失衡,其表現為骨關節錯位繼發脊椎序列紊亂,導致從脊椎椎間孔發出的神經受損,甚至椎管內的脊髓受壓(頸椎的椎動脈受壓),附著椎骨的肌肉韌帶力學失衡而出現系列癥狀體征。中醫手法治療學,是用整體觀認識脊柱,通過調整脊柱骨關節錯位,對脊柱勞損傷病所致失調進行系統整理,使之達到整體平衡。許老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手法運用,也是使用膝關節周圍平衡手法,通過大腿根部的理筋,糾正緊張的肌群,調整膝關節力線治療膝關節的疼痛。動靜結合、內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治療策略,是整體觀的治療策略,充分體現了整體觀、系統論和動態觀的思維方法。

二、全面檢查,綜合分析,抓主要矛盾

“標”與“本”,是中醫治療疾病時用以分析各種病證的矛盾、分清主次、解決主要矛盾的治療理論。“標”即現象,“本”即本質。“標”與“本”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標”與“本”的含義是多方面的。從正邪兩方面來說,正氣為本,邪氣為標;以疾病而說,病因為本,癥狀是標;從病位內外而分,內臟為本,體表為標;從發病先后來分,原發病(先病)為本,繼發病(后病)為標。總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義,“標”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義。

疾病的發展變化,尤其復雜的疾病,常常是矛盾萬千。因此,許老在治療時關注分析其主次緩急,便于及時合理地進行治療。急則治其標,指標病危急,若不及時治療,會危及患者生命,或影響本病的治療。如許老在病患劇痛時,首先止痛。但許老先會分析疼痛的原因,絕不會因此掩蓋病情,通過優先治療疼痛讓患者恢復信心,配合下一步的治療。待病情相對穩定后,再考慮治療本病。緩則治其本,指標病不甚急的情況下,采取治本的原則,例如,年輕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許老在治療時,注重治其本,強調扶正為主的思路。許老認為本病病位在脊柱、腰、髖,與肝、腎、督脈密切相關。病性屬本虛標實之證。其從根本上可以概括為“腎虛督滯”,腎虧精虛是本,督脈阻滯是標。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素體虛弱,肝腎精血不足,不能濡養督脈,腎督虧虛,風寒濕之邪乘虛侵入督脈,筋脈失調,血液阻滯而成本病,終至脊柱強直、屈伸等活動功能嚴重受限。標本同治,指標病本病同時俱急,在時間與條件上皆不宜單治標或單治本,只能采取同治之法。如膝痹病,許老認為多為本虛標實,本虛是脾腎陽虛,實為痰瘀痹阻,臨床許老常用加味陽和湯,溫補脾腎以固本,化痰活血以祛邪,標本同治。如腎不納氣之喘咳病,本為腎氣虛,標為肺失肅降,治療只宜益腎納氣,肅肺平喘,標本兼顧;又若熱極生風證,本為熱邪亢盛,標為肝風內動,治療只能清熱涼肝,息風止痙,標本同治。

疾病的標本關系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因此,在臨床中要認真觀察,注意掌握標本轉化的規律,以便正確且不失時機地進行有效的治療。

三、骨傷疾患治未病思想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黃帝內經》所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此之謂也”。許老認為:“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現在所有的治療方案可以歸于2個大類,一類就是患者被動接受醫生所給予的治療,包括藥物、牽引、按摩、理療等治療方法,統稱為被動治療;第二類就是讓患者主動鍛煉的治療方法,叫做主動治療。讓患者對抗一定的阻力進行肌肉功能鍛煉的治療方法叫做主動抗阻運動療法,屬于主動治療的范疇。通過長期的主動抗阻運動鍛煉,能夠達到重塑肌肉結構、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運動功能的功效,可以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腰腿痛等常見疾病,而且該方法操作簡便、易于推廣。許老經常要求患者做鍛煉頸部的“頭部寫字操”,鍛煉腰部的“撐腰操”,以及要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站軍姿”等,都是強調治未病。

四、重視實驗室和影像等現代科學知識的應用

骨與關節的結構和成分有良好的自然密度對比性,特別是X線的發現,開始了影像學的先河,廣泛被應用以了解骨科傷病痛的部位、范圍、性質、程度、軟組織情況和治療效果,已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但X線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僅從影像變化來判斷,而不是實質變化,仍有局限性。隨著科技的進步,影像學也迅速發展,造影術、計算機斷層攝影、磁共振成像、核素掃描等更彌補了X線的不足,超聲、云紋圖、血流圖等使影像學更顯示其優越性,成為骨科診斷的必備。除增添診斷手段和提高診斷率外,從其派生出的放射治療、介入治療和在其引導下開啟的微創手術技術均顯示影像學治療的意義和價值。許老特別強調,作為現代的骨傷科醫師應該熟悉、掌握和應用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提高診斷水平,而對于一些傳統的生化檢查手段,也不能丟棄,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臨床,造福廣大患者。例如,許老曾就膝關節反復腫脹的幼兒患者,強調要重視檢查結核相關生化檢查、凝血因子的生化檢查等,以排外結核、血友病、絨毛結節滑膜炎等疾病,這些疾病常常會出現漏診、誤診。

(梅 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平和县| 冀州市| 富锦市| 大安市| 凤山市| 鹤庆县| 蒲江县| 台湾省| 突泉县| 山东| 永州市| 古浪县| 扶余县| 元氏县| 浙江省| 武胜县| 东海县| 乌恰县| 忻州市| 荥阳市| 两当县| 克拉玛依市| 甘肃省| 普洱| 水城县| 兰州市| 沂南县| 武陟县| 阳东县| 寻甸| 桂林市| 吉安县| 江西省| 梓潼县| 大名县| 宜黄县| 阳泉市| 乐都县| 左贡县|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