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產前影像診斷病例集
  • 蘭為順 楊文忠主編
  • 2659字
  • 2025-03-15 00:57:42

第一章 正常胎兒磁共振

第一節 正常胎兒顱腦磁共振表現

胎兒顱腦在整個孕周持續不斷的發展,目前認為MRI是評價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最佳的檢查方法[1,2]。因此,首先了解不同孕周的胎兒正常顱腦MR表現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早孕期不建議行胎兒MR檢查,且該時期胎兒體積較小,MR所顯示的信息量有限,因此,下文主要闡述16周以后胎兒正常顱腦MR表現。

1.幕上腦皮質發育

在17周之后,大腦在組織學上包含七層組織結構,由內向外分別是側腦室層、室周層、室下層、中間層、皮質下層、皮質層、邊緣層。這七層組織結構會在36周之前不斷成熟變化。而在16周時,MRI上肉眼可以區分大腦皮質內、中、外三層結構(圖1-1)。最內層和最外層在T1加權和擴散加權上為高信號,在T2WI上顯示低信號。中層(主要為皮質下層)由于含有稀疏的神經膠質細胞,在T1WI圖像上顯示相對較低的信號,在T2WI圖像上呈相對的高信號。而組織學上其余的五層結構,包括側腦室層、室周層、室下層、皮質層、邊緣層,很難在MRI上區分[1,3]

側腦室層:由于生發區含有較豐富的細胞核,因此在T1WI及DWI上呈高信號,ADC值較低,在T2WI上呈低信號。

腦室下層:額葉該區較厚,可以與其他層結構區分。該區富含生發基質,因此當側腦室區消失時,可以增加顱內細胞數量。

中間層:位于皮質下層與腦室下層之間。在T1WI上較皮質下層信號稍低,在T2WI上該層結構與腦室下層共同形成低信號帶。

皮質下層:由于細胞外基質的作用,該層含水量較高,因此T2WI上信號較高,在T1WI上較皮質層信號更低。DWI上呈低信號。該層在額葉及顳葉持續時間最長。

皮質層:與皮質下層相比,皮質層在T2WI圖像上呈低信號,在T1WI序列上為高信號。在DWI序列上呈高信號。

圖1-1 19周胎兒顱腦

腦實質可見三層信號,在T2WI上顯示外層低信號,中間層高信號,內層低信號,額葉顯示較明顯。A.冠狀位;B.橫軸位

28周之前,大腦的分層結構在MR上尚能顯示。當皮質下層在T2WI上高信號不斷降低,T1WI上低信號不斷升高并與中間層信號接近時,將無法分辨兩組結構(圖1-2)。信號特性的變化很可能是由于細胞外基質的水分含量增加所致[4]

2.正常腦溝回發育

腦溝回的發育與大腦半球的發育幾乎同時進行,通過腦溝回的發育能直接反映腦組織的發育情況。

18周開始,腦表面開始出現皮質回縮,大腦表面仍顯平滑;20周之后,隨著大腦皮質的成熟,裂隙和溝變深,腦回逐漸擴大。23周之前僅能見到寬大的側裂,23周以后,大部分胎兒能見到枕旁溝和胼胝體溝。24周,扣帶溝、距狀溝可見,26周中央溝可見,27周中央前溝、顳上溝可顯示,28周中央后溝可顯示。至34周,所有溝回均可顯示(圖1-3,圖1-4,圖1-5,圖1-6)。因此,評價腦溝回的發育情況最好在孕 28 周以后[1,3,5]

3.顳葉發育

在T2WI序列上,海馬是沿著顳葉內側表面的低信號結構,毗鄰海馬溝。海馬體有一個厚的邊緣區域,該區域在尸檢圖像上顯示為T2WI高信號和T1WI低信號。

顱腦冠狀位T2WI圖像可以更好地顯示胎兒海馬發育的過程。在18周,海馬呈“S形”外觀,T2WI顯示低信號。約20周,海馬溝內側邊界融合。過程可能不完整,并留下殘余囊腫。在20周海馬是垂直方向的,到24周以后逐漸呈水平方向。隨后,海馬體的厚度和體積逐漸增加。由于膠質細胞、內皮細胞和神經元細胞增多,在軸位T1WI序列上,海馬體呈高信號。

24周之后,顳上溝的出現標志著顳葉開始旋轉,在25周時,顳上回后部發育。到32~34周,顳葉旋轉已完成。到34周,所有初級溝均可見。

4.白質發育

內囊相對于基底核,在T2WI圖像上呈高信號,在T1WI圖像上呈低信號。在28周以后的早產新生兒以及30周的胎兒顱腦MRI上顯示,內囊后肢呈T2WI低信號,T1WI高信號。早在22周就能在DWI上見到內囊后肢高信號。

圖1-2 29周胎兒顱腦

A、B.軸位、冠狀位示29周胎兒顱腦分層結構顯示不清

圖1-3 21周胎兒顱腦

A~D.軸位MR圖像。A~C為T2WI軸位顯示腦表面平滑,僅能見到寬大的側裂(黑色箭),大腦半球分層結構仍可見,T2WI上內外層呈低信號,中間層呈高信號。E.軸位DWI顯示內層在DWI上呈高信號。F.矢狀位T2WI顯示胼胝體(白色箭)可見,小腦結構基本可見,小腦蚓部葉狀結構隱約可見(箭頭)

圖1-4 24周胎兒顱腦

A~C.軸位T2WI顯示腦表面仍顯平滑,可見到寬大的側裂(箭),距狀溝隱約可見;大腦半球分層結構略顯模糊。D.軸位DWI顯示內層在DWI上呈高信號。E.矢狀位T2WI顯示胼胝體可見,小腦結構基本可見,小腦蚓部葉狀結構隱約可見

圖1-5 28周胎兒顱腦

A~E.軸位MR圖像(其中A~C.T2WI。D.T1WI。E.DWI)顯示側裂仍顯寬大,中央溝、中央前溝、中央后溝、扣帶溝、額上溝可見。F.T2WI矢狀位顯示小腦蚓部結構顯示更為清晰

圖1-6 34周胎兒顱腦

A~C.T2WI軸位。D.軸位T1WI上基底核區高信號(箭)可見。E.T2WI矢狀位顯示幾乎所有腦溝回可見,并進一步發育成熟,灰白質信號差異逐漸顯現

5.胼胝體發育

胼胝體由前向后發育生長,依次形成膝部、體部、壓部、嘴部。18~19周胼胝體壓部顯示較突出,20周時胼胝體整體形成。

6.腦室系統

18周側腦室顯得較寬大,隨著妊娠的進展,皮質逐漸增厚,側腦室寬徑自15周至35周幾乎不變。

7.深部灰質核團發育

在妊娠早期,在T2WI序列上較白質信號接近或略低。在28周之后,深部灰質核團較內囊信號在T1WI序列上更高,在T2WI圖像上更低。DWI上基底核區和丘腦的信號隨著胎齡的增加而逐漸升高。此外,16周以后,T2WI上能看到垂體柄,T1WI可檢測到腦垂體,檢出率和大小隨著妊娠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8.小腦發育

12~13周,小腦后外側裂最先出現,15~16周,錐前裂、小腦前頂裂、中央前裂可見。21周水平裂可見。小腦蚓部在第8周末小腦半球融合時開始發育。小腦蚓部的葉狀結構在14周開始發育。小腦半球發育比小腦蚓部快,約22周發育成熟。

由于小腦體積較小,因此早期,其內的結構在磁共振上顯示較差。胎兒小腦的細胞密度較高,因此在T2WI上呈低信號,T1WI上呈高信號,DWI上呈高信號。中央區深部灰質核團呈T1高信號,T2低信號,周圍呈T2高信號。在21周矢狀位圖像上顯示最清晰。

小腦蚓部在20周包繞第四腦室,在正中矢狀位T2WI圖像上評估小腦蚓部最好。原裂在20~21周開始出現,正中矢狀位圖像上至25~26周才能看到。小腦葉遠端在T2WI圖像上呈局部低信號,這可能是由于周圍浦肯野細胞密度較高所致。小腦蚓部的小葉結構在24周能顯示,小腦半球的小葉結構在30周才能顯示。小腦絨球小結葉在30~31周時在T2WI上呈低信號。

9.中腦發育

下丘腦最早在16周時可顯示為T2WI低信號,多數到20周時才可顯示。中腦背側至34周時顯示為T1高信號T2低信號。中腦髓鞘開始于20~24周之間。到28周,小腦下腳和小腦上腳在T2WI圖像上表現為低信號結構。在DWI序列上呈高信號。

10.腦橋發育

在24周后,腦橋的背側部分在T2WI上低信號,在T1WI圖像上高信號。腹側部分維持T2WI的高信號和T1WI圖像的低信號直到出生。DWI上腦橋呈均勻高信號[6,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潼关县| 巴林左旗| 佛教| 平和县| 新龙县| 东城区| 隆尧县| 博湖县| 乳源| 赞皇县| 玛纳斯县| 平顺县| 安吉县| 鲁甸县| 察隅县| 宽城| 樟树市| 泰顺县| 霸州市| 井陉县| 中方县| 穆棱市| 崇礼县| 忻城县| 江源县| 田阳县| 鞍山市| 梁河县| 海城市| 中牟县| 乐亭县| 克东县| 大丰市| 桂平市| 陈巴尔虎旗| 库伦旗| 岳阳市| 宝鸡市| 沁源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