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金方》養生名篇白話解
- 李計籌 郭強譯注
- 4059字
- 2025-03-15 08:06:22
口病第三
【原文】
五香丸 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煩散氣方。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兩 香附子二兩 甘松香 當歸各半兩 檳榔二枚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體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風人聞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手亦香。慎五辛。下氣去臭。
【白話解】
五香丸是治療口和身體臭,令其香,消除煩悶、散氣的方。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兩 香附子二兩 甘松香 當歸各半兩 檳榔二枚
以上十一味藥研成末,用蜜調和成丸,常含如大豆那么大的一丸,咽汁,白天三次,晚上一次。也可以常含咽汁。五日后口香,十日后體香,十四日后衣被香,二十一日后處于下風的人也能聞到香,二十八日后洗手的水倒到地上也香,三十五日后握別人的手也香。注意不要吃五辛。此藥可以下氣去除臭味。
【原文】
治口氣臭穢,常服含香丸方。
丁香半兩 甘草三兩 細辛 桂心各一兩半 芎?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和,臨臥時服二丸如彈子大。
【白話解】
治療口氣臭穢,經常服用含香丸方。
丁香半兩 甘草三兩 細辛 桂心各一兩半 芎?一兩
以上五味藥研成末,用蜜調和,臨睡時服用如彈子大的二丸。
【原文】
又方 桂心 甘草 細辛 橘皮。
上四味等分,治下篩,以酒服一錢匕[1],瘥止。
【注釋】
[1]錢匕:計量單位。以漢代五銖錢抄取藥物不落為度。
【白話解】
又方:桂心 甘草 細辛 橘皮。
以上四味藥各等份,碾細過篩,用酒服一錢匕,病好了為止。
【原文】
又方 芎?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兩 棗肉八兩。
上五味末之,次納棗肉,干則加蜜,和丸如大豆,服十丸,食前食后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白話解】
又方:芎?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兩 棗肉八兩。
以上五味藥,前四種研成末,再放入棗肉,如果干就加蜜,和成如大豆大的藥丸,每次服十丸,飯前飯后經常口含,或吞食,七日口氣大香。
【原文】
治口中臭方。
桂心《古今錄驗》用細辛 甘草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臨臥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
【白話解】
治口中有臭味的方。
桂心《古今錄驗》用細辛 甘草各等份
以上兩味藥研成末,臨睡用三根手指撮取用酒送服,二十日口氣香。
【原文】
又方 細辛、豆蔻含之,甚良。
【白話解】
又方:細辛、豆蔻含在口中,很有效。
【原文】
又方 蜀椒 桂心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酒服三指撮。
【白話解】
又方:蜀椒 桂心各等份。
以上兩味藥研成末,用酒送服三根手指撮取的量。
【原文】
主口香去臭方。
甘草三十銖 芎?二十四銖 白芷十八銖
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
【白話解】
主要功效為使口氣清香,去除臭味的方。
甘草三十銖 芎?二十四銖 白芷十八銖
以上三味藥碾細過篩,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服三次,三十日口香。
【原文】
又方 松根白皮 瓜子仁 大棗。
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一百日衣被香。
【白話解】
又方:松根白皮 瓜子仁 大棗。
以上三味藥碾細過篩,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二次,一百日衣服被子都香。
【原文】
又方 瓜子仁 芎? 藁本 當歸 杜蘅各六銖 細辛半兩 防風二兩。
上七味治下篩,食后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衣被香,五十日遠聞香。一方加白芷十八銖。
【白話解】
又方:瓜子仁 芎? 藁本 當歸 杜蘅各六銖 細辛半兩 防風二兩。
以上七味藥碾細過篩,飯后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服三次。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衣服被子香,五十日遠遠能聞到香味。一方加白芷十八銖。
【原文】
又方 橘皮二十銖 桂心十八銖 木蘭皮一兩 大棗二十枚[1]。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以棗肉丸之,服二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三十丸。一方有芎?十八銖。
【注釋】
[1]大棗二十枚:《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臭方》作“芎?六分”。
【白話解】
又方:橘皮二十銖 桂心十八銖 木蘭皮一兩 大棗二十枚。
以上四味藥碾細過篩,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長時間服用身體香。也可以用棗肉調制成丸藥,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的二十丸,逐漸加至三十丸。一方有芎?十八銖。
【原文】
又方 濃煮細辛汁,含之,久乃吐之。
【白話解】
又方:將細辛煮成濃汁,含在嘴里,長時間才吐出。
【原文】
又方 香薷一把,水一斗煎取三升,稍稍含之。
【白話解】
又方:香薷一把,用水一斗煮成三升,漸漸含服。
【原文】
又方 甜瓜子作末,蜜和,每日空心洗漱訖,含一丸如棗核大,亦敷齒。
【白話解】
又方:甜瓜子研成末,用蜜調和,每日空腹洗漱完畢,含如棗核大的一丸,也可以敷在牙齒上。
【原文】
又方 熬大豆令焦,及熱醋沃取汁,含之。
【白話解】
又方:熬大豆使之焦,用熱醋澆在大豆上取汁含服。
【原文】
治七孔臭氣,皆令香方。
沉香五兩 藁本三兩 白瓜瓣半升 丁香五合 甘草 當歸 芎? 麝香各二兩
上八味末之,蜜丸,食后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久服令舉身皆香。
【白話解】
治療口鼻等七竅的臭氣,使之都變香的方。
沉香五兩 藁本三兩 白瓜瓣半升 丁香五合 甘草 當歸 芎? 麝香各二兩
以上八味藥研成末,用蜜調和成丸,飯后服用如小豆大的五丸,每日三次,長時間服用令全身都香。
【原文】
治身體臭,令香方。
白芷 甘子皮各一兩半 瓜子仁二兩 藁本 當歸 細辛 桂心各一兩
上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日口香,三七日身香。
【白話解】
治身體臭,使之清香的方。
白芷 甘子皮各一兩半 瓜子仁二兩 藁本 當歸 細辛 桂心各一兩
以上七味藥碾細過篩,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五日口香,二十一日身香。
【原文】
又方 甘草 松根皮 甜瓜子 大棗。
上四味各等分,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日三。七日知,一百日大香。
【白話解】
又方:甘草 松根皮 甜瓜子 大棗。
以上四味藥各等份,碾細過篩,飯后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七日開始有效果,一百日大香。
【原文】
熏衣香方。
雞骨煎香[1] 零陵香 丁香 青桂皮 青木香 楓香 郁金香各三兩 薰陸香 甲香 蘇合香 甘松香各二兩 沉水香五兩 雀頭香 藿香 白檀香 安息香 艾納香各一兩 麝香半兩
上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棗四十枚令爛熟,以手痛搦,令爛如粥,以生布[2]絞去滓,用和香,干濕如捺[3],搗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燒之,以盆水納籠下,以殺火氣,不爾必有焦氣也。
【注釋】
[1]雞骨煎香:沉香之次品。《新修本草》“:沉香、青桂、雞骨、馬蹄、箋香等,同是一樹。”《本草拾遺》“:其枝節不朽,沉水者為沉香;其肌理有黑脈,浮者為煎香。雞骨、馬蹄,皆是煎香,并無別功,止可熏衣去臭。”
[2]生布:織成后沒有經過印染加工的布。
[3]:米、麥等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糧。
【白話解】
熏衣香方。
雞骨煎香 零陵香 丁香 青桂皮 青木香 楓香 郁金香各三兩 薰陸香(乳香) 甲香 蘇合香 甘松香各二兩 沉水香五兩 雀頭香(香附) 藿香 白檀香 安息香 艾納香各一兩 麝香半兩
以上十八味藥研成末,用蜜二升半煮多肉的大紅棗四十枚使之爛熟,以手用力揉按使之爛如粥,用織成后還沒有經過印染加工的布絞去渣滓,用來和香,干濕的程度如同用手重按炒熟的米粉或面粉,搗五百杵,做成丸,密封七日才用。用微火燒烤,將一盆水放在籠下,以減少火氣,不這樣的話一定有焦氣。
【原文】
又方 沉香 煎香各五兩 雀頭香 藿香 丁子香各一兩。
上五味治下篩,納麝香末半兩,以粗羅之,臨熏衣時,蜜和用。
【白話解】
又方:沉香 煎香各五兩 雀頭香 藿香 丁子香各一兩。
以上五味藥碾細過篩,加入麝香末半兩,用孔眼大的羅過篩,要熏衣時,用蜜調和使用。
【原文】
又方 兜婁婆香 薰陸香 沉香 檀香 煎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藿香各一兩 丁香十八銖 苜蓿香二兩 棗肉八兩。
上十一味粗下,合棗肉總搗,量加蜜,和用之。
【白話解】
又方:兜婁婆香(廣藿香) 薰陸香 沉香 檀香 煎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藿香各一兩 丁香十八銖 苜蓿香二兩 棗肉八兩。
以上十一味藥碾成粗末過篩,與棗肉和在一起搗爛,酌量加入蜜調和來使用。
【原文】
濕香方。
沉香二斤七兩九銖 甘松 檀香 雀頭香一作藿香 甲香 丁香 零陵香 雞骨煎香各三兩九銖 麝香二兩九銖 薰陸香三兩六銖
上十味末之,欲用以蜜和,預和歇不中用。
【白話解】
濕香方。
沉香二斤七兩九銖 甘松 檀香 雀頭香一作藿香 甲香 丁香 零陵香 雞骨煎香各三兩九銖 麝香二兩九銖 薰陸香三兩六銖
以上十味藥研成末,要用的時候用蜜調和,預先調和好的放置后不能用。
【原文】
又方 沉香三兩 零陵香 煎香 麝香各一兩半 甲香三銖 薰陸香 甘松香各六銖 檀香三銖 藿香 丁子香各半兩。
上十味粗篩,蜜和,用熏衣瓶盛,埋之久窨佳。
【白話解】
又方:沉香三兩 零陵香 煎香 麝香各一兩半 甲香三銖 薰陸香 甘松香各六銖 檀香三銖 藿香 丁子香各半兩。
以上十味藥用孔眼大的羅過篩,用蜜調和,裝在熏衣瓶中,埋在窖中久藏效果好。
【原文】
百和香 通道俗用者方。
沉水香五兩 甲香 丁子香 雞骨香 兜婁婆香各二兩 薰陸香 白檀香 熟捷香 炭末各二兩 零陵香 藿香 青桂皮 白漸香柴也 青木香 甘松香各一兩 雀頭香 蘇合香 安息香 麝香 燕香各半兩
上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納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冬月開取用,大佳。
【白話解】
百和香是平常俗用的方。
沉水香五兩 甲香 丁子香 雞骨香 兜婁婆香各二兩 薰陸香 白檀香 熟捷香 炭末各二兩 零陵香 藿香 青桂皮 白漸香柴 青木香 甘松香各一兩 雀頭香 蘇合香 安息香 麝香 燕香各半兩
以上二十味藥研成末,將酒灑在上面使之軟,經過兩夜后酒氣減少,用白蜜調和,放入瓷器中,用蠟紙封口不讓它漏氣,冬天的時候打開取用,效果非常好。
【原文】
裛[1]衣香方。
零陵香 藿香各四兩 甘松香 茅香各三兩 丁子香一兩 苜蓿香二兩
上六味各搗,加澤蘭葉四兩,粗下用之,極美。
【注釋】
[1]裛:用香熏衣。
【白話解】
用來熏衣服的香方。
零陵香 藿香各四兩 甘松香 茅香各三兩 丁子香一兩 苜蓿香二兩
以上六味藥分別搗爛,加入四兩澤蘭葉,用孔眼大的羅過篩來使用,非常好。
【原文】
又方 零陵香二兩 藿香 甘松香 苜蓿香 白檀香 沉水香 煎香各一兩。
上七味合搗,加麝香半兩,粗篩,用如前法。
【白話解】
又方:零陵香二兩 藿香 甘松香 苜蓿香 白檀香 沉水香 煎香各一兩。
以上七味藥在一起搗爛,加入麝香半兩,用孔眼大的羅過篩,使用方法和前面方中的一樣。
【原文】
又方 藿香四兩 丁香七枚 甘松香 麝香 沉香 煎香[1]。
上六味粗篩,和為干香以裛衣,大佳。
【注釋】
[1]此方在《外臺秘要》卷三十二《浥衣干香方》中,甘松香、麝香、沉香的用量作“各二兩”,丁香、煎香的用量作“一兩”。
【白話解】
又方:藿香四兩 丁香七枚 甘松香 麝香 沉香 煎香。
以上六味藥用孔眼大的羅過篩,調和為干香來熏衣,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