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哺乳期用藥手冊
- 鄭彩虹主編
- 2489字
- 2025-03-14 20:17:34
氨甲環酸 Tranexamic Acid
【別名】
止血環酸、凝血酸、卡維安、捷寧、Lysteda
【藥理學分類】
主要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促凝血藥
【劑型】
膠囊劑、片劑、注射劑
【妊娠期風險】
FDA原分級B;人類數據有限-動物數據提示低風險a
【哺乳期風險】
L3-有限數據-可能適用b
【說明書建議】
氨甲環酸可以通過胎盤,臍帶血中藥物濃度與母體血藥濃度接近。從已發表的研究、病例系列和病例報告中獲得的關于在妊娠中期、晚期和分娩時使用氨甲環酸的孕婦的數據,尚不清楚是否存在與藥物相關的流產風險或不良的母體或胎兒結局。大鼠繁殖研究中,其劑量高達人類推薦劑量的4倍,尚未發現妊娠期不良發育結果。權衡利弊是否在妊娠期使用氨甲環酸治療;已發表的文獻報道了人乳中存在氨甲環酸。沒有關于氨甲環酸對母乳喂養嬰兒的影響數據或對泌乳的影響數據。應當考慮母乳喂養對發育和健康的益處、母親對氨甲環酸的臨床需要,以及藥物對母乳喂養嬰兒的任何潛在不利影響。
另有說明書認為:在懷孕期間使用氨甲環酸的少量數據顯示對胎兒沒有危害。尚無本品用于孕婦的臨床試驗數據。孕婦慎用本品。尚無本品用于哺乳期婦女的臨床試驗數據。由于母乳中氨甲環酸的濃度很低(只有血中的百分之一),嬰兒每日從母乳中吸收的藥量很少。在確實需要時,哺乳期婦女應遵醫囑使用本品。
【重要參數】
Mw 157,t1/2 11小時,tmax 3小時,F 45%,PB 3%。
【國內外指南】
中國《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1]指出,針對產后出血,如果宮縮劑止血失敗,或者出血可能與創傷相關,可考慮使用止血藥物,推薦使用氨甲環酸。指南中未提及哺乳期婦女用藥是否需暫停哺乳。
2022年《國際過敏組織/歐洲過敏和臨床免疫學學會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管理指南》[2]指出,在妊娠期間可能需要長期預防用藥,當一線預防治療藥物無法獲得,且雄激素是治療禁忌時,可以考慮使用抗纖溶藥物,但療效尚未得到證實。抗纖維蛋白溶解劑在母乳中分泌,但氨甲環酸在哺乳期被認為是安全的。
【妊娠期用藥研究】
1.動物數據
在小鼠、大鼠和家兔的生殖毒性試驗中,未觀察到對胎仔有毒副作用。在器官形成期,給予小鼠和大鼠最大劑量達每日1 500mg/kg的氨甲環酸,沒有發現其對胎仔有致畸性a。
在一項大鼠胚胎/胎仔發育毒性研究中,在器官形成期間(從妊娠第6天到第17天)以每天兩次0mg/kg、150mg/kg、375mg/kg和750mg/kg[基于體表面積(mg/m2)推薦的人類口服劑量3 900mg/d的1倍、2倍和4倍]的劑量給予氨甲環酸,對胚胎或胎仔發育沒有不利影響。在一項圍產期-產后發育毒性研究中,大鼠從妊娠第6天到出生后第20天以0mg/kg、150mg/kg、375mg/kg和750mg/kg的每日2次劑量給予氨甲環酸,未觀察到對母體行為或體質量的顯著不良影響,并且沒有觀察到對幼崽生存力、體質量、發育里程碑或成年生育力的顯著影響[3]。
2.人類數據
氨甲環酸可穿過人體胎盤到達胎兒。12名婦女在剖宮產前接受了10mg/kg靜脈注射氨甲環酸,分娩后立即抽取臍帶血和母體血樣,臍帶血和母體血清中的平均藥物濃度分別為19μg/ml(范圍4~31μg/ml)和26μg/ml(范圍10~53μg/ml),二者比值為0.7a。沒有報告顯示,妊娠期使用氨甲環酸會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a。
氨甲環酸被用于治療因胎盤早剝或前置胎盤而出血的女性。胎盤早剝的特點是激活纖溶系統,而氨甲環酸可以提供局部止血并降低早產的風險。一項1980年瑞典的研究報道了73例胎盤早剝患者在妊娠26~30周連續使用氨甲環酸治療的母兒預后[4]。所有患者在急性出血期靜脈注射1g氨甲環酸,另有6名患者連續口服治療4g/d,持續1~12周直至分娩。6名新生兒(8.2%)死亡,死亡原因被認為與胎盤早剝的急性出血并發癥有關。與期待治療的患者相比,未觀察到出血、血栓形成或產婦死亡人數增加,研究提示,氨甲環酸治療組的死亡率顯著降低33%~37%,且新生兒死亡不是氨甲環酸造成的[4]。
也有報道妊娠早期使用氨甲環酸治療先兆流產,控制出血,從而降低流產風險。一項2007年俄羅斯的隨機試驗使用氨甲環酸治療復發性流產和先兆流產婦女的出血,納入共計80例受試者,分別給予40例氨甲環酸治療與40例安慰劑治療[5]。氨甲環酸的給藥劑量為每日口服750mg,在妊娠5~22周持續治療5~7天。沒有觀察到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反應,且研究組出血的持續時間顯著減少(P<0.001)[5]。
妊娠期使用氨甲環酸的診斷主要包括宮頸錐切術期間止血、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血液系統疾病導致的出血、不明原因出血。有較多早期案例和小樣本研究,一項文獻綜述經統計,共計7例案例報道以及731例相關妊娠期暴露的對照研究[6]。其中一項對照研究報道了2例肺栓塞的不良反應,第一名患者在妊娠35周前因前置胎盤接受氨甲環酸3g/d,持續61天;第二名患者在妊娠26周前因胎盤早剝而接受氨甲環酸4g/d,持續15天。但該研究中未接受氨甲環酸的對照組也報道1例肺栓塞,3例深靜脈血栓。新生兒結局報道中,2例新生兒死亡,認為與胎盤早剝的急性出血并發癥有關,而不是氨甲環酸的不良反應,且沒有發現其他新生兒并發癥,也沒有其他氨甲環酸致畸的證據。該綜述認為,應謹慎解釋妊娠期使用氨甲環酸與肺栓塞的關聯,在妊娠期長期使用時,須密切監測,避免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有血栓栓塞病史的女性應禁用氨甲環酸,腎功能不全的女性需減少劑量[6]。
【哺乳期用藥研究】
氨甲環酸在母乳中的排泄量很小,濃度約為相應母體血清濃度的1%b。其乳汁/血漿藥物濃度比、嬰兒相對劑量尚無數據。在一項對21名使用氨甲環酸(1.5~4g/d)的母親的研究中,觀察到1例嬰兒出現躁動不安的反應。對比哺乳期未暴露的母親和嬰兒,暴露的嬰兒生長發育情況在隨訪過程中(1~3年)并未發現顯著性差異b。尚無理由限制哺乳期婦女使用氨甲環酸后哺乳c。
一項隨機、雙盲、多中心研究比較了在產后出血婦女中靜脈注射1g氨甲環酸(n=10 051)與安慰劑(n=10 009)的情況。在母乳喂養的嬰兒中,兩組之間的嬰兒死亡率沒有差異,也沒有報告任何血栓栓塞事件[7]。
【男性用藥研究】
研究表明氨甲環酸可進入精液,并對精液高纖溶活性抑制作用顯著,但對精子的遷移沒有影響[8]。
【藥師建議】
已知的人類數據未證實氨甲環酸妊娠期使用會增加胎兒致畸風險。在明確需要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危及生命的出血時,氨甲環酸可在妊娠期使用。
氨甲環酸分泌入乳汁的量很低,哺乳期婦女可以權衡利弊進行母乳喂養,這期間注意監測嬰兒是否有躁動不安、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