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寫這本書已經很久了。初心是用醫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挽救那些可以避免逝去的生命。這源于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這么多年來,這件事一直讓我無法釋懷。
翻開塵封的日歷,那是2002年7月,我從上海博士畢業后,來到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工作。2004年,我主動申請,經國家留學基金委遴選,被公派法國留學。為了在異國他鄉更好地學習,國家安排即將留學的學子到北京語言大學接受為期一年的法語培訓。在這個有六七十人的班級里,來自全國的學生匯聚一堂,刻苦學習。在這個班級里,我認識了陳長風,一位熱情厚道的小伙子,他當時是中央音樂學院的一名音樂老師。作為一個北京人,他樂于助人,極盡地主之誼,在學習空閑之余,安排一個又一個集體活動。在短暫又難忘的一年時光里,在奮力前行的人生旅程里,他憨厚爽朗的笑聲留給了同學們深刻的印象。
2006年,我們一同到了法國,他在巴黎,我在波爾多,彼此雖然在不同的兩個城市,但卻擋不住他一如既往的熱情。記得有一次,我的電腦壞了,需要更換一個零件,我便在商店購買了這個零件。如果找當地的維修人員更換,需要一筆相當大的人工費,而且在語言不通的異域他鄉,找到這樣一個電腦修理店也相當困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試著打了電話向他求助,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清楚記得那是個周末的早晨,我這個笨拙且無知的電腦小白通過電話向他求助,而他不厭其煩地遠程指導一遍又一遍,在他的耐心指導下,一個多小時后,我終于將零件正確地裝進了電腦,電腦也終于重新開始工作。興奮之余,我對陳長風的感激油然而生,并在心中默默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一年的留學生涯里,我們惜時如金,奈何時間稍縱即逝。歸國前夕,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從波爾多狼狽地來到巴黎,準備乘坐第二天的飛機,飛越大西洋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在巴黎火車站,略顯消瘦的他伸手接過我那笨重的行李,把我帶到他的學生宿舍,那天晚上,他騰出自己唯一的一張床給我休息,而他自己卻伏在桌子上靜靜地工作。窗外秋月浮動,在法蘭西的最后一個夜晚,讓我畢生難忘。歸國后,我們常在電話里敘舊。回國后第一年,我女兒學鋼琴時,他還熱情地推薦鋼琴老師。我們也曾偶爾在飯店小聚,最難忘的一次是武漢同學周亦武來京時,他主動召集北京同學聚會,聊了過去一起學習法語時很多快樂的往事。后來,由于工作、生活繁忙,無意間漸漸減少了與他的電話聯系。直到有一天,武漢的周亦武再次來京,我們北京的同學再次相聚,推杯換盞之際,勾起了我對陳長風召集的上一次聚會的美好回憶。同學黃萌萌說:“陳長風幾個月前因心肌梗死(以下簡稱心梗)過世了,那晚他拿起電話,還沒有撥通120,就倒下了,等救護車趕到,人已經不行了……”剛才還歡聲笑語的酒席,立即陷入了一片寂靜。我萬萬沒有想到,那晚與他一起就餐,竟然是與他的訣別之宴,一個年輕的生命止步于45歲,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那晚的星星,在天空眨巴著眼睛,安靜地看著我,與我一起陷入悲痛。他曾經幫助別人那么多,卻因為心肌梗死英年早逝。作為一名心血管醫生,我卻沒有幫助他延長生命。腦海里我回想起很多年前曾經的一幕,當初在語言大學學習的時候,陳長風曾經帶著他父親找我看過病,就是心肌梗死。這種心臟病,有著遺傳的因素,我竟然忘記提醒他,讓他少飲酒、多運動,定期去醫院檢查,及時預防或治療。這是我的疏忽,我的虧欠,我最應該早早提醒他,多愛惜自己的身體,有時間去醫院查查,可惜他已經聽不到我的聲音。望著闃寂的天空,我仿佛就剩下一個軀殼,不能暢快呼吸,只能踽踽獨行。
斯人已去,余下的我們仍然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從起意到執筆時隔漫漫的五年時光,我終于決定開啟了這本書的旅程,用心去幫助在亞健康狀態渾然不知的人們。
從過去的罕見病,到當今的常見病,冠心病正如一首詩詞所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的所謂富貴病,早已與當下的老百姓息息相關。鑒于此,傳播冠心病知識,特別是冠心病的防治知識,日顯重要。
冠心病通常指的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的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已成為全世界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約1/3的人口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特別是心肌梗死,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在我國每年有250萬~300萬人死于冠心病。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還有肥胖等各種危險因素的增加,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升高,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威脅到了人民的身體健康。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猝死都是由心肌梗死引起,并呈年輕化的趨勢。北京安貞醫院趙冬教授的研究顯示:對于25~45歲的年輕人來說,一旦發生心肌梗死,有超過90%在還未到達醫院前就已經死亡。

冠心病每天都發生在眼前,因此,如何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怎樣及時正確地診治,如何才能降低心肌梗死、猝死的發生率,本書將進行分章節闡述。愿提及的一個又一個知識點,能夠成為讀者戰勝冠心病的有力武器。
曾經聽聞或目睹一個又一個同學、同事、親友及其他素昧平生的患者因冠心病不幸離世,作為一個遲來的“告白”,把這本泛著墨香的書獻給天下人,惟愿未來的日子里少一些類似的悲劇。
編著
2022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