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吃”與健康

第一節 七大營養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諸如“多吃點有營養的食物”“某某人營養不良”以及“垃圾食品沒有營養”等關于營養的話題,那么大家是否了解什么是營養素?每種營養素在每餐中應該占比多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營養素是從食物中獲取,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營養素有以下三種基本功能中的一種或幾種:提供能量、參與身體結構和/或調節體內的化學反應。這些基本功能使我們能夠感知并對周圍環境做出反應,如運動、排泄廢物、呼吸以及成長。維持人體健康并發揮功能的營養素包括以下七種: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

一、碳水化合物(糖類)

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糖類,大致可以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三種。葡萄糖是最常見的單糖,我們平時所說的“血糖”就是葡萄糖;雙糖是由兩分子單糖聚合而成,蔗糖、乳糖和麥芽糖均屬于雙糖,它們廣泛存在于我們平時喝的飲料以及一些甜味食品中;多糖包括淀粉、糖原、膳食纖維,多糖是由單糖組成的長鏈,淀粉、糊精、糖原等屬于多糖,米、面、雜糧、土豆、甘薯、山藥等是多糖的主要來源。

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具有許多重要功能,它在體內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能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4kcal(1kcal=4.18kJ)能量來維持人體的日常活動。人體所需要能量的55% ~ 65%都由碳水化合物提供。我們的大腦和很多器官都依賴于持續不斷地從血液中攝取葡萄糖,以滿足能量需求;其次碳水化合物還是體內重要的儲能物質,它們組成的糖原總量超過300g,對于維持血糖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碳水化合物也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參與DNA、RNA以及免疫多糖等微觀物質的組成,同時也是皮膚、肌肉、神經組織等宏觀組織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某些糖類對于身體也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乳糖不僅能夠提供大腦發育所需的半乳糖,它還協助鈣和磷的吸收,從而有助于骨骼生長和維護。此外腸道內的乳桿菌還可以把乳糖轉變為乳酸,這對于調節腸道的酸堿度,維持腸道的生態微環境以及維持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些乳桿菌也能通過合成一些B族維生素以及抑制腐敗菌活動來維持健康。

根據上述情況,建議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該依年齡、性別、活動以及健康狀況而定,每日至少進食3次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且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5% ~ 65%。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將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求,導致體重降低;若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則會引起體重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二、脂類

脂類主要分為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和固醇)兩種。脂類主要由碳、氫和氧組成,部分含有磷和氮,它主要存在于黃油、食用油、肉類、乳制品、堅果、食物種子以及許多加工食品中。

脂類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或儲存能量。相較于碳水化合物,每克脂質能夠提供更多的熱量(1g脂類能夠提供9kcal能量,1g碳水化合物能夠提供4kcal熱量)。脂肪除了儲存能量外,也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生物活性物質、調節生理機能。此外,脂肪還有防震、保護內臟、滋潤皮膚以及溶解營養素的作用。例如有些不溶于水而只溶于脂類的維生素,只有在脂肪存在時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脂類對人體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攝入過量可導致高脂血癥、肥胖等。因此建議:兩歲以下的兒童,輔食中脂肪含量應約為35%;對于兩歲以上兒童和大多數成年人,脂肪應該占攝入總能量的20% ~ 30%;對于一些高消耗的成年人,脂質所供能量可達35%。

三、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生物大分子物質。蛋白質廣泛存在于動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蛋白質質量好、利用率高,屬于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的食物來源包括魚、禽、蛋、瘦肉、奶類、海產品等。植物性食物中豆類蛋白質利用率高,屬于優質蛋白質,而其他各種不同的植物性食物蛋白質利用率普遍較低。因此,注意蛋白質互補,適當進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質廣泛分布于我們身體中,是組成各種細胞的基礎物質,并參與體內的大部分化學反應。科學家估計人體中存在超過10萬種不同的蛋白質。

人體對蛋白質需求隨年齡、性別以及活動量而變化。一般推薦攝入0.8g /(kg·d),占總能量的10% ~ 15%。1g蛋白質可以提供4kcal的能量,但提供能量不是蛋白質最重要的功能。蛋白質攝入不足時會影響人體的正常功能,兒童攝入蛋白不足會出現生長遲緩和營養不良。由于攝入肉、奶和蛋等動物蛋白時往往伴隨脂肪,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引起肥胖等。

四、維生素

維生素是從食物中獲取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該類物質對于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根據維生素的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日常生活中熟知的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均屬于B族維生素。

維生素既不參與人體結構的組成,也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們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A攝入不足時會引起夜盲癥、眼干燥癥以及視神經萎縮等。維生素D參與調節鈣、磷代謝,小兒補充維生素D能夠預防佝僂病。維生素K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缺乏維生素K能夠引起皮膚瘀斑、皮下點狀出血以及血尿等癥狀。維生素B1缺乏會引起腳氣病。葉酸是一種重要的B族維生素,葉酸是身體造血的重要原料,缺乏時會出現貧血癥狀;女性孕期缺乏葉酸則會出現胎兒神經管畸形,因此孕前、孕期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補充葉酸。維生素C攝入不足時會出現壞血病。

五、礦物質

礦物質又稱無機鹽,在構成人體組織、維持生理功能和生物代謝方面至關重要。人體自身不能產生礦物質,而要通過食用植物或以植物為食的動物而獲取礦物質。根據體內礦物質含量分為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鉬、硒、鋅、鐵和碘等礦物質僅需數毫克,所以被稱為微量元素;鈣、鎂、鉀、鈉和磷等每日需要幾百毫克,被稱為常量元素。許多微量元素對維持酶活性至關重要,其他則用于維持體液平衡、打造骨骼組織、合成激素、傳遞神經沖動、收縮和松弛肌肉以及保護身體免受有害自由基的侵害。

鐵、碘、鋅是機體最常缺乏的微量元素。缺乏鐵會導致貧血,多見于嬰幼兒、孕婦及哺乳期女性;碘缺乏會導致甲狀腺腫大;鋅缺乏會導致食欲減退、皮膚創面愈合不良、兒童生長遲緩以及性和骨骼成熟延遲。

鈣是人體最常缺乏的常量元素,主要食物來源有豆制品、奶類、海帶、堅果類、芝麻醬等。鈣缺乏會導致骨質疏松和牙齒軟化、兒童生長發育遲緩、佝僂病等。

為了確保獲得足夠的微量元素,每天需要吃多種水果和蔬菜以及谷類食物。礦物質推薦攝入量和適宜攝入量見表3-1。

表3-1 礦物質推薦攝入量(RNI)或適宜攝入量AI

注:未制定參考值用“—”表示。本數據源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六、水

水約占體重的60%,是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身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沒有水,任何物質都不會被攝入或排出機體,化學反應將不能進行、器官不能被保護、體溫將會大幅度波動。

水對生命活動極其重要,水是構成人體成分的重要物質并發揮著多種生理作用。建議低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人每天飲7 ~ 8杯水,相當于男性每天喝水1 700mL,女性每天喝水1 500mL。水攝入和排出的平衡可以維護機體適宜水合狀態和健康。水攝入不足會引起便秘、皮膚干燥以及身體代謝廢物或毒素積聚等不良后果。

七、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也是一種復雜的碳水化合物,但不能被腸道中的消化酶分解為單糖而產生能量。可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部分半纖維素、果膠和樹膠等)以及非可溶性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木質素等)。膳食纖維雖然不能產生能量,但是對身體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膳食纖維在腸道中能與膽固醇、甘油三酯結合,再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能刺激腸蠕動并保持水分,增大糞便體積,軟化糞便,促進排便,防治便秘;具有減緩葡萄糖吸收速度、防治糖尿病的重要作用;促進毒素排泄的功效;此外纖維素對于預防大腸癌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津南区| 漠河县| 曲麻莱县| 鄂尔多斯市| 衡阳市| 金塔县| 江陵县| 滁州市| 龙南县| 孟津县| 上思县| 岐山县| 潜江市| 当雄县| 宜君县| 醴陵市| 晋中市| 红安县| 九龙坡区| 怀集县| 涿鹿县| 息烽县| 玛曲县| 绥棱县| 元氏县| 淮南市| 定陶县| 博罗县| 响水县| 天长市| 隆子县| 上高县| 和平区| 田东县| 沛县| 阳朔县| 福泉市| 昌邑市| 林西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