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腫瘤,已經成為困擾人類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人類的抗癌史,可以說是自人類發展以來最為長久、最為投入、最為廣泛、最為壯烈的一場全民戰爭。盡管世界各國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全球惡性腫瘤的總發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類癌癥的三分之一可以通過積極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預防,也可以說,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腫瘤發生最主動、最實惠、最廉價、最高效的手段,如何讓人們自覺改變固守的傳統生活習慣,接受正確健康全新的生活習慣與模式,腫瘤科普毫無疑問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腫瘤科普不是單純的知識普及,需要方方面面現存資源的整合和背后強大的學術支撐,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廣泛群眾運動,包括頂層設計、領導支持、媒體參與、專家講解,最重要者必須要有廣大群眾的自覺熱情參與。通過科普活動,能讓廣大群體防患于未然,從源頭上降低腫瘤發生率,才能達到想要達到的效果,此為國家腫瘤防控戰略實施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戰勝癌癥的未來之路究竟在哪里?我的回答是——整合醫學,科普先行。
整合醫學就是從多學科多團隊的協同實踐中總結而來的,整合醫學是研究醫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形成方法和價值取向的知識論和方法學;是指導醫生合理應用醫學知識、正確防治疾病的認識論和方法學;是利用現有普通醫學知識、凝聚和創造更高層次醫學知識的知識論。我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疾病的整合診治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腫瘤醫學的專家學者需要有整合醫學的思維,不僅要整合醫學研究、醫學教育、醫療服務,而且要整合預防醫學,整合腫瘤的科普患教,形成整合醫學的知識體系,才能應對未來。
在不同專業權威專家的引領下,通過多種多樣的腫瘤防治科普活動,不斷更新理念,用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癌癥的發生與發展、治療與康復。腫瘤的診斷與治療手段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但抗擊和戰勝腫瘤,不僅靠外在的各種治療手段,更重要的是激發患者的人體自然力,包括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發修復力、自由代謝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護力以及精神統控力,我們常說內因決定外因,如果充分調動存在于自身機體的這幾種內在力量,相信會對抵抗、治療包含癌癥在內的多種病癥帶來巨大幫助。田艷濤教授的一篇網絡科普文章《胃病竟然是“精神病”!您信嗎?》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和熱議,正是因為人的精神狀態對于腫瘤發生的影響和抗擊癌癥的重要作用。毫無疑問,要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對于腫瘤患者乃至普通大眾至關重要。
田艷濤教授作為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正在孜孜不倦地為推動腫瘤科普貢獻力量。欣聞艷濤教授的科普新書《胃,你好嗎》即將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講胃癌的科普書,而且更貼合普通社會大眾,貼近個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全書語言風趣幽默,通俗易懂,既有趣味性,又有權威期刊文獻支撐,保證了其學術性、權威性。艷濤教授先前創作出版《漫畫胃癌防治》和《你不了解的胃癌》,這兩本科普書在各大學會先后獲獎,在社會上反響非常熱烈,相信在艷濤教授的精心創作下,一定能為讀者帶來一本妙趣橫生、不落窠臼的科普讀物。
是為序。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