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診:從初學到提高(第2版)
- 徐培平
- 839字
- 2025-03-15 06:21:40
十二、四診合參、脈證同辨
脈診是中醫診斷的核心,大多數疾病都需要其他三診的合參,但少數疾病單憑脈診是可以做到明確診斷的。四診合參,參合的是中醫病機,也就是當前疾病的證——病因、病位、病性、預后轉歸等情況。把這個大前提給扔了,單純強調脈診的診斷并不會給中醫治療帶來多大的推動。
脈證同辨在診治中有重要意義。仲景傷寒雜病之治,講究這個方法。如其講:“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自古以來,四診依其診斷價值來排列,當依次為望、聞、問、切,而其中脈診起著決定性作用,豈不有違古訓?望、聞、問、切是四診在診斷過程中運用的順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后排列。醫者看病,總是先望病人之神色形態,聞其氣息音聲,問其所苦,再診其脈,以明確診斷。若論四診的重要性,當以切診為先。中醫的一個完整診斷,主要辨別病性、病位、程度。在明確診斷的這三個要素中,脈診一般都起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明確了診斷中這三個要素,一個完整的診斷也就形成了。這就是脈診在診斷中的價值。
某患,四五十歲的樣子,進來坐下,伸過手來一句話不說,觀體形中等,面目虛浮,鼻頭色微黑,舌暗淡、濕潤,苔薄白。不時而見咳喘,唯氣息弱。脈之,雙手黏膩而冷,浮取寸浮而大,尺不現,關脈弱,沉取寸脈微而澀,關脈虛,重按到骨,寸關脈不見,尺脈可及。
先是望診和聞診,鼻頭色微黑,是有水氣,《金匱要略》有此原話。
不時而見咳喘,唯氣息弱,說明上焦有病,當是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之類,咳久傷肺而氣弱。
舌暗淡、濕潤,苔薄白——是一個虛寒的印象。
雙手有汗而冷——此表陽不固。
浮取寸浮無力,尺不現,關脈弱——大體印象是上中下三焦氣弱而虛。
沉取寸微而澀,關脈虛——寸微而澀,說明陽氣不上達,陽氣澀而不行,下而不固是氣短而浮,頭暈汗出亦然。
重按到骨,寸關脈不見,尺脈可及——是陽氣虛弱,手冷就再摸一下腳,也確實涼,可以算是四肢厥逆,但尺脈能見沉到底,腎氣尚有根。
問其口中和否,口中多津,吐痰清涎沫。是肺腎氣弱、寒飲內蘊之證,苓甘五味姜辛湯合參附龍牡湯加減,六劑而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