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評判肥胖有妙招
肥胖,從字面上看,“肥”即含脂肪多,“肥胖”就是因體內脂肪多而胖。肥胖的醫學定義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由于長期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異常分布,并達到危害健康程度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說起肥胖,人們必然想到體重。體重是指體脂肪、骨骼、肌肉、血液、組織液等組織和器官的重量之和。體重并不是一個恒定的概念和數值,隨著年齡、性別、種族、季節、環境、職業、飲食和晝夜變化而變化。一般情況下,從嬰兒、少年、青年到中年,體重會逐漸增加,老年之后體重會逐漸下降。
在當今以瘦為美的時代,許多人不惜任何代價瘋狂瘦身,殊不知體重過低和體重過高一樣,都對健康有害。并且肥胖的人肯定超重,而超重的人卻不一定肥胖,甚至有些在人們眼中的“瘦子”,其體內的脂肪含量也達到了肥胖標準。那么您的體重是否超標?到底需不需要減肥呢?其實,評判肥胖也是有妙招的(圖5-1)。
判斷肥胖的常用指標通常有如下幾種。
1.身體質量指數(BMI)
又稱體質指數或體重指數。體質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國家統一使用的肥胖判斷方法,計算公式為:BMI(千克/平方米)=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值(平方米)。

圖5-1 評判肥胖有妙招
判斷標準:18.5~24.9千克/平方米為正常,25.0~29.9千克/平方米為超重,大于30.0千克/平方米為肥胖。
《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 提出了適合中國居民的判斷標準:18.5~23.9千克/平方米為正常,24.0~27.9千克/平方米為超重,大于或等于28.0千克/平方米為肥胖。
BMI的判斷方法簡便可行,只需測量身高、體重,不需要特殊設備和技術,比較實用且不受性別的影響,在評價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方面非常有用,但不能用來衡量人體組成及脂肪分布情況。例如體育運動員或經常運動的人通常會有較高的BMI,其主要原因是長期運動建立的肌肉組織而非脂肪組織,不屬于真肥胖。另外在BMI相同的情況下,男性體內脂肪含量普遍低于女性,年輕人低于老年人。總體來說,BMI法不適合的人群有7歲以下兒童、孕產婦、65歲以上的老年人、水腫患者、運動員等。
2.腰圍(WC)
腰圍是公認的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積程度最簡單、實用的指標。
腰圍的測量方法:站立,用軟尺在肚臍處繞腹部一周(單位:厘米)。其判斷標準為:男性 ≥ 85厘米,女性 ≥ 80厘米,均屬于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又稱腹部型肥胖,對人體健康危害性最大,與很多肥胖導致的疾病息息相關。
3.腰臀比(WHR)
腰圍的測量方法:站立,用軟尺在肚臍處繞腹部一周(單位:厘米)。臀圍的測量方法:站立,用軟尺在臀部最突出處繞臀部一周(單位:厘米)。計算公式:腰臀比=腰圍(厘米)÷臀圍(厘米)。
評價標準:男性 > 0.9,女性 > 0.8,可判斷為中心性肥胖。
腰臀比越大,腰腹部和內臟就有可能堆積更多的脂肪,我們稱之為“腹部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因此,腰臀比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乳腺癌的風險。
4.理想體重和肥胖度
計算公式: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肥胖度=[(實測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100%。
肥胖的判定標準:當實際體重在標準體重的±10%范圍內均屬正常。
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0%時為超重,超過20%即認為肥胖。其中超過20%~30%為輕度肥胖,超過30%~50%為中度肥胖,超過50%為重度肥胖,超過100%為病態肥胖。
5.體脂率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
測量方法:通過專科設備(即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能在一分鐘內測出體脂率、肌肉量、水分含量、內臟指數、基礎代謝率、身體年齡等多種數據。
判斷標準: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范圍為男性15%~25%,女性20%~30%。年齡越大,體脂率會越高。成年男性的體脂率超過25%,成年女性的體脂率超過30%,就達到醫學上的“肥胖”。
只有使用科學手段,正確地評判身體狀況,得出最真實的數據,在正規醫療機構的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才能讓減肥事業事半功倍,輕松享“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