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體格檢查

呼吸疾病康復體格檢查需重點關注呼吸、肌肉骨骼、神經和營養狀況。

一、呼吸系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每次急性加重會導致肺功能進行性下降,穩定期呼吸疾病康復治療可延緩肺功能下降的程度及減少急性發作,改善生活質量,是廣泛認可的非藥物治療措施。

(一)視診

1.胸廓外形

正常胸廓為橢圓形,前后徑與左右徑之比1∶1.5。桶狀胸前后徑增加,常見于慢阻肺。主要觀察有無胸廓畸形,是否可通過呼吸方式進行調整。

2.呼吸方式

成人呼吸頻率在14~20次/min,吸呼時間比1∶2或1∶1.5。呼吸淺快或呼氣延長時,提示呼吸肌疲勞。

3.膈現象

仰臥位胸式呼吸,足對光源,吸氣時因肋骨下移和肋間隙下陷,可見一橫行陰影自第7肋間下移至第9或10肋間;呼氣時又返回原處。正常人呼吸時該陰影移動約6cm,深呼吸時達9cm。膈現象消失或移動范圍縮小,提示膈肌運動減弱,可見于慢阻肺。

(二)觸診

雙側呼吸運動度:對比雙側呼吸動度,關注其對稱度、頻率和節律。慢阻肺患者雙側呼吸運動度減弱。

(三)聽診

1.呼吸音

雙側呼吸音減弱多見于慢阻肺、呼吸肌無力或胸廓活動受限等;單側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見于氣胸、胸腔積液或肺不張等,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后再行呼吸疾病康復。

2.濕啰音

需注意其位置、強度、性質及數量等,便于以體位引流、咳嗽訓練等措施幫助氣道廓清。其中velcro啰音見于肺間質疾病。

3.哮鳴音

提示氣道有痙攣或狹窄。哮喘急性發作可聞及大量哮鳴音,提示氣道痙攣嚴重,此時不宜行呼吸疾病康復,且運動訓練可能誘發哮喘發作。

二、肌肉骨骼系統

(一)視診

有無脊柱側彎、關節畸形、軀體缺損和不對稱等。

(二)觸診

通過對視診確定的局部異常和患者關心的軀體部位進行觸診,確定軀體結構性器官的質地和畸形。

(三)肌力

多數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呼吸肌及四肢肌肉(下肢為甚)萎縮,導致肌無力、呼吸及運動受限,肌力狀態會影響抵抗力訓練效果。康復前后應對肌力分級進行評估,標準詳見第二篇第五章第二節。

(四)關節活動度

長期臥床易出現肢體僵硬或肺間質疾病伴關節受累,關節活動度減弱,影響運動康復療效,且易在訓練中造成關節再損傷,故呼吸疾病康復治療前需評估四肢的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

(五)關節穩定度

主要用于醫務人員在康復運動時規避關節脫位風險,其中關節過度活動由ROM檢查確定;關節完整性由專科檢查方法(如Larson's試驗、Lachman's試驗、樞軸移動試驗)評定。

三、神經系統

對于意識模糊或嗜睡患者需進行意識狀態評估(Glasgow昏迷量表),為呼吸疾病康復提供介入時機。

對于意識清醒患者,為量化病損情況需檢查定向力、注意力、計算力、感覺、思維能力及言語能力。

四、營養狀況評估

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常伴有營養不良。采用體重、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肱三頭肌皮膚褶皺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和上臂肌圍(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等指標來評估患者營養狀況,以此制訂呼吸疾病康復的營養支持治療策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昌乐县| 牡丹江市| 滦平县| 灌阳县| 楚雄市| 宾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丹棱县| 巫山县| 辽源市| 肃北| 辽阳市| 油尖旺区| 呼伦贝尔市| 北流市| 永安市| 镇安县| 闵行区| 曲沃县| 高要市| 丰都县| 成都市| 洛浦县| 桐乡市| 广元市| 油尖旺区| 刚察县| 大新县| 义马市| 普洱| 宝鸡市| 泽库县| 韶关市| 旅游| 遂宁市| 武义县| 山西省| 南木林县| 蓬莱市|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