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艾灸常見反應

1.局部發麻及冒寒氣

艾灸局部或者穴位后有部分人能感覺向外冒寒氣或有發麻感,這是風邪外排或寒濕氣外排現象,可繼續艾灸直至發麻及冒寒氣的感覺消失。

2.局部皮膚現紅白相間斑點

有部分人艾灸后出現皮膚潮紅不均勻,潮紅中間夾雜大小不一的淺白色斑點,有的甚至白色多紅色少。這是由于局部經脈不通、風寒郁閉、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可繼續進行艾灸治療,但熱感不宜過高,以免灼傷局部皮膚,出現均勻的潮紅、微微汗出為宜。

3.局部皮膚有水汽

在艾灸過程中,穴位周圍皮膚會出現水汽,手摸起來有潮潤的感覺,表明體內水濕較重,用干毛巾擦干后可適當增加艾灸時間或療程,灸至水汽逐漸減少。

4.局部皮膚出現皮疹,發癢

如體內濕氣較重,灸治過程艾灸局部皮膚或周圍會出現小皮疹,并且發癢,這是體內濕氣外排的表現,此種情況可繼續施灸以觀察局部皮疹情況。如果發癢難以忍受,可次日再灸,灸至癢感逐漸消失。

5.局部刺痛感

有部分患者,艾灸過程感覺特別刺痛,但觸摸局部皮膚膚溫不高,局部發紅感不明顯,表明局部風寒郁閉明顯,在排除局部膚溫過高前提下,繼續艾灸,刺痛感會逐漸減輕。

6.局部出現水皰

有部分患者艾灸期間沒有覺得明顯刺痛和熱感,但次日會發現局部有小水皰,這表明體內風寒濕邪透表過程,出現的小水皰一般不用處理,保持局部干燥,3~5天可自行吸收。大的水皰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處理,要挑破水皰,但不能把水皰的皮剪掉。局部消毒,避免傷口與衣服大力摩擦,保持傷口干凈、干燥,不要沾水。

水皰處理過程:

(1)消毒。用碘伏消毒水皰處3遍,第1遍消毒范圍至少覆蓋以水皰為中心2cm的皮膚區域,第2遍消毒范圍小于第1遍的范圍,第3遍用干棉簽將水皰周圍的碘伏擦干,以便包扎。

(2)挑破。用消毒的三棱針或一次性注射針頭,挑破水皰皮膚,將水緩慢從一側擠出。

(3)再次用碘伏消毒2~3遍。

(4)上藥包扎。消毒后用棉簽蘸取適量燙傷膏涂于水皰的位置(如果水皰不大可不用外涂藥膏),選擇合適的敷料,小的水皰用創可貼,大的水皰用敷料貼。

(5)保持傷口干凈、干燥,不要沾水,避免傷口與紗布大力摩擦。每天根據深處情況換藥1~2次直至結痂;結痂后水皰處皮膚會有瘙癢的情況,是傷口愈合的正常現象,盡量不要搔抓,讓痂自然脫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甘泉县| 安丘市| 芜湖市| 扎兰屯市| 通海县| 靖边县| 连城县| 甘洛县| 东城区| 镇雄县| 通海县| 辉县市| 荆门市| 侯马市| 张北县| 包头市| 济南市| 房山区| 桂东县| 科技| 石阡县| 灵寿县| 彩票| 左权县| 霍山县| 原平市| 西乡县| 泰安市| 遵义县| 剑河县| 嵊州市| 德钦县| 永顺县| 攀枝花市| 丹巴县| 肥城市| 杨浦区| 昭苏县| 梅州市|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