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家庭醫(yī)生:常見癥狀簡易外治法
- 顏芳 李穎文主編
- 656字
- 2025-03-05 17:23:53
二、適合家庭使用艾灸療法介紹
傳統(tǒng)的艾灸有直接灸、間接灸、懸灸等,但艾灸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容易燙傷皮膚產(chǎn)生瘢痕。現(xiàn)介紹幾種適宜家庭保健且安全性能高、操作簡單的方法。

ER2-艾灸·神闕
1.使用艾條懸灸
用手持點燃的艾條到特定部位,距離皮膚3~4cm,以被灸者的溫感作為標準,感覺適宜即可。在操作的時候可以將艾條上下移動(雀啄灸)、左右移動(回旋灸),也可以靜止不動(溫和灸)。家庭使用可以借助市面上的艾條固定架固定艾條。
2.借助艾灸儀器
市面上艾灸儀器種類很多,如艾灸盒、艾灸罐、艾灸床等。艾灸盒或艾灸罐既保持了傳統(tǒng)懸灸的效果,其杯身和杯底的鏈接還能有效防止艾灰掉落燙傷皮膚。而且,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艾條或艾炷插入艾灸罐或艾灸盒的深度,調(diào)控熱力。借助艾灸儀器艾灸,其操作簡單、安全性能高,比較適合家庭使用。

艾灸罐

艾灸盒
3.隔鹽灸
隔鹽灸是指用純凈干燥的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的方法,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癥則可多灸,不拘壯數(shù)。因本法只用于臍部,故又稱神闕灸。隔鹽灸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功,多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瀉、痢疾、小便不利、中風脫證等。
艾灸過程,穴區(qū)覺燙時,應及時取下艾炷,以免燙傷,對小兒患者,更應該格外注意。
4.隔姜灸
隔姜灸有溫中、祛寒、止嘔、解表、發(fā)汗的功效,適用于家庭成員感受風邪引起的鼻塞、流涕、腹痛、泄瀉、嘔吐等癥,還可用于容易受天氣變化影響的關節(jié)痛、骨膜炎等。方法是:確定艾灸部位,用一塊厚0.2~0.3cm生姜片,穿孔數(shù)個,把一大中艾炷點燃至盡,除灰燼,反復5~9壯至皮膚潮紅(其間更換姜片),以皮膚紅暈而不起皰為度。

隔姜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