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西醫結合思與行
  • 何清湖編著
  • 8字
  • 2025-03-05 17:26:17

第一章 發展與政策

一、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與踐行者—何清湖

編者按

作為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和踐行者,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教授20余年來身體力行、殫思竭慮,用一名中西醫結合教育者的信念和理想,擎起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大旗,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諸多改革和創新,實現和見證了一個學科、一個專業星火燎原的光輝歷程,帶給每一個中西醫結合人深切的鼓舞與感動。

他是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體系構建的總協調者,親歷了中西醫結合教育由零散走向規范的里程碑式發展。他是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目錄的執筆人,見證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正式獲得本科招生資格的歷史性時刻。他是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探路者,構建了“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獲得全國同行的廣泛認可。他就是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與踐行者—何清湖教授。20多年來,何清湖教授堅定不移地帶領他的專業團隊在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破浪前行,并凝聚全國中西醫結合教育方面的有識之士和有生力量,實現了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辦學的一個個突破,有力助推了中國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進程。

(一)最早提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體系的構建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西醫結合本科教育快速發展,已辦中西醫結合本科教育的院校規模不斷擴大,許多西醫院校、中醫院校也逐步開展中西醫結合本科教育。但是各校之間在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特別是教學內容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中西醫結合的廣泛開展,需要規范、標準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規范體系進行指導;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等考試也需要規范、公認的國家規劃教材作為考試藍本。這時,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的編寫顯得尤為重要。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建設的主體是臨床教材,如何體現中西醫臨床教材的特點和特色,是判斷這次教材建設水平與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何清湖教授認為,突出中西醫臨床教材的特點和特色,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①充分認識到病證結合是中西醫結合臨床的主體思維模式,應該將病證結合的思維模式貫穿于臨床教材的始終。②正確認識中、西醫兩種醫學體系在基礎理論與臨床診療方面的異同、優劣,以辯證的思維方法評價中西兩種醫學體系,做到優勢互補。③充分反映中西醫結合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實事求是,認識到中西醫結合研究在不同學科、不同疾病間發展的不平衡性。2005年,以何清湖教授為總協調人,凝聚全國40多所西醫院校和中醫院校200余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心血的我國第1版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規劃教材正式編寫出版,這是中西醫結合高等本科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事件,標志著中西醫結合教育由零散走向規范。

對于基礎課程教材的編寫,何清湖教授認為基礎課程教材建設的思路應該與教學模式相一致,尊重學科發展的現狀,既要有先進性,突出特點、特色,又不能理想化,過分強調超前。應充分考慮課程的設置是否能支撐中西醫結合臨床這個主體,讓學生系統掌握中醫學基礎(包括四大經典)、西醫學基礎,保持學科知識的完整性。中醫學基礎教材應該有本專業特點,其主體內容應該在系統、完整介紹中醫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充分反映現代中西醫結合基礎理論相應的研究成果;西醫學基礎教材應該根據專業教學要求的不同,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方面,區分中醫學專業與臨床學專業,也可考慮西醫學基礎教材課程內容的重組與改革。2006年,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組織,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協助,何清湖教授總策劃的我國第1版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行業規劃教材第2階段的基礎課程教材編寫工作啟動,2008年教材出版并投入教學使用。中西醫結合臨床教材及基礎教材的編寫,系統構建了中西醫結合教材體系,這是學科建設成果的重要體現。

(二)執筆并審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目錄

2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高等本科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零散走向規范的光輝歷程。2000年,教育部回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西醫臨床醫學暫不作為統一設置的專業,可在七年制中醫學專業試辦中西醫臨床醫學方向,各校可自主成立中西醫結合系(學院),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事業得到國家政策支持;2002年,教育部批準瀘州醫學院、河北醫科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部分院校在專業目錄外設置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2003年,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正式作為目錄外專業獲教育部批準辦學。

正是在全國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湖南中醫藥大學將籌建中西醫結合學院的任務提上議事日程,并決定由何清湖教授具體負責籌建工作。歷經時間的反復考驗和錘煉,2012年教育部第四次修訂本科專業目錄時,明確把“中西醫臨床醫學”作為國家教育本科專業。何清湖教授執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目錄的制訂,并參與了最后的審定工作。專業目錄的制訂進一步明確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名稱、學制、培養目標與要求、主干學科、課程體系等,促進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的規范辦學。這是中西醫結合教育史上的一個歷史性時刻,“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正式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并正式開始本科專業的招生,為培養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人才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構建“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由于中西醫結合高等本科教育是新生事物,無經驗可循,在探討中西醫結合高等本科教育培養模式問題上,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主張,一直存在爭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何清湖教授等在全國較早提出“一體兩翼”的培養模式,即“兩個基礎,一個臨床”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置,即中醫基礎和西醫基礎課程分別由中醫、西醫講,而臨床課程由中醫、西醫結合在一起講,要求臨床課程教師用“一張嘴”說話。“兩個基礎,一個臨床”培養模式的優點在于“一個臨床”能充分反映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發展的現狀,使中醫、西醫的“病證結合,優勢互補”融入教學之中,體現中西醫臨床結合的特色與優勢;“兩個基礎”能使中醫、西醫的基礎理論得到系統學習,為進一步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課程學習打好基礎。“兩個基礎,一個臨床”的一體兩翼的培養模式更適合目前中西醫結合發展的現狀和水平,現已得到全國同行的認可。

中西醫結合事業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特別需要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實行“兩個基礎,一個臨床”的培養模式,對從事該專業教學的教師尤其是臨床課程教學教師的理論素養和知識結構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和挑戰。“一個臨床”的教學模式要求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課程教學的教師既要懂中醫,又要懂西醫,還要掌握所講授課程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最新進展及動態,將其吸收于教學中。這就要求臨床教學教師除了要有較扎實的中醫、西醫學知識和專業能力之外,還要有創新意識,要勇于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在何清湖教授的帶領下,目前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的30余位臨床專職教師隊伍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學歷,理論素養較高,而且形成了濃厚的科研和創新氛圍,教研和科研成果卓著。教師自身具有較好的創新意識和科研素質,自然而然地在其教學過程中會向學生灌輸創新思想,培育創新的沃土。

(四)優化課程體系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1.開設方法論課程,系統提出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

由于醫學科學中的現象相當復雜,而且中西醫結合過程謬誤的來源深遠又極多,故思維方法與技術方法的作用同樣顯得特別重要。何清湖教授認為,一個學科的不斷創新,關鍵在于其思路與方法的不斷創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專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高層次研究生的培養,不僅要傳授本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更要授之以“漁”,傳其“道”而解其“惑”,為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以后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科學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學的啟迪。

1996年,“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課程首次在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本科班開設,先后由凌錫森、何清湖、雷磊3位教授主講。作為一門指導性課程,對中西醫結合的內涵和外延、中西醫結合研究與實踐的指導性原則和基本方法進行了介紹,讓學生掌握了中西醫結合的思維方法和技術方法,增強了其專業興趣和專業意識。課堂教學中著重回答以下5個問題:①科學闡釋中西醫結合的概念;②說明中西醫結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③從宏觀角度指出中西醫結合的基本原則;④詳細地分析中西醫結合各分支學科的具體研究思路與方法;⑤展示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的前景。課程所使用的教材《中西醫結合思路與方法》為何清湖教授主編。現在這門課程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和好評的一門必修課,同學們都紛紛表示,通過學習不僅提升了學科理論水平,更激發了學科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2.開設創新素質課程,全面提升學生創新素質

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是我國當今改革教育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基礎和核心。為了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完善和優化必修課程的設置外,還開設了“中醫科研設計與統計方法”等創新性課程。中醫科研設計與統計方法這門課程旨在通過對中醫藥科研設計基本方法的介紹,讓學生從本科階段起就掌握科研創新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充實其科研創新的基本素質,激發其創新靈感。這些專業特色濃厚的創新課程的設置,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時空條件和知識、技能、方法的準備。在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思想指導下,學院積極拓開教學時空,充分開辟第二課堂,發展和完善“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科技活動-多種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培養途徑,給學生創造一種全方位培養創新能力的氛圍、環境和機會。

通過優化課程體系設置、開設創新素質課程、開辟第二課堂等多措并舉,湖南中醫藥大學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有力地促進了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五)在中西醫結合思維指導下建立具有特色的二級學科

在中西醫結合思維的指導下,何清湖教授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中西醫結合男科學和中醫亞健康學。

在中西醫結合男科的學科建設方面,何清湖教授提出,中西醫結合男科的臨床研究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病證結合,探索男科疾病的辨治規律與診療體系;②微觀辨證,促使中西醫結合男科更加豐富與深入;③基礎研究,使中醫男科的病因從抽象到具體,從宏觀到微觀;④藥理研究,更加科學地闡釋有效治法和方藥對男科病的治療機制;⑤病證研究,為部分男科病中醫治法的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2008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和湖南中醫藥大學合作,在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何清湖教授作為總主編,組織百余名專家、學者編寫了中醫亞健康學系列教材,系統構建了中醫亞健康學的理論體系。在中西醫結合思維的指導下,中醫亞健康學的構建充分突出了中醫學特色與優勢,加強了中醫與現代醫學理論與技術的相互交叉融合,滿足了快速發展的亞健康市場需求,學科建設與產業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良性循環。

作為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和踐行者,何清湖教授20余年身體力行、殫思竭慮,用一名中西醫結合教育者的信念和理想,擎起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大旗,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諸多改革和創新,實現和見證了一個學科、一個專業星火燎原的光輝歷程,帶給每一個中西醫結合人深切的鼓舞與感動。

(來源:張冀東,陳洪,魏一葦.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與踐行者—何清湖.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年第36卷第8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肥东县| 集贤县| 东莞市| 兴义市| 吉首市| 和顺县| 东辽县| 淮安市| 齐齐哈尔市| 花垣县| 灵璧县| 上饶市| 涞源县| 连云港市| 莱阳市| 大余县| 宽城| 溆浦县| 樟树市| 基隆市| 遂溪县| 上杭县| 化隆| 宜都市| 体育| 汝城县| 吕梁市| 冀州市| 泾阳县| 浦江县| 孙吴县| 县级市| 鹿泉市| 丽水市| 巢湖市| 莱芜市| 华宁县| 乐亭县| 探索|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