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藥理學(第4版)
  • 閆素英 魯開智 王傳功主編
  • 1335字
  • 2025-03-14 19:05:58

第二節 藥理學的發展簡史

藥理學的發展史源于藥物的發展史。藥物起源悠久,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過程中與疾病作斗爭,發現、使用、總結、積累和豐富起來的。數千年人類文明史記錄了人類認識和應用天然藥物的偉大成就。我國藥物的發現與使用比西方要早得多,公元前1世紀,《神農本草經》作為第一部藥書問世,它記載了動物、植物、礦物藥共365種,其中人參、甘草、麻黃、當歸、五味子等至今仍有重要醫療價值。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收載藥物884種。明代(1596年)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最重要的本草巨著,全書16部,52卷,190萬字,收載藥物1892種,藥方11 000余條,插圖1160幀,已譯成英、日、朝、德、法、俄及拉丁文等7種文本,至今仍是各國醫藥學家參考和研究藥物學的重要文獻。中草藥也一直是人類防治疾病及尋找新藥、解決重大疾病治療問題的巨大寶庫。

藥物學的研究在歷史的進程中主要是經驗性的。直至19世紀初葉,由于有機化學及實驗生理學的發展,藥物研究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如德國人F.W.Serttirner(1804)從阿片中提出嗎啡,并在狗身上證明有鎮痛作用;法國人F.Magendie(1819)用青蛙實驗確定了士的寧的作用部位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脊髓;1878年J.N.Langley(英)根據阿托品與毛果蕓香堿對貓唾液分泌的拮抗作用研究,提出了受體(receptor)概念,為后來藥物作用受體學說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為后來藥物的研制及藥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百多年來,隨著有機化學、制藥工業、生理學、生物化學等進一步發展和新方法、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藥物學及藥理學的研究也不斷地取得進步。到了20世紀30年代,磺胺類藥物的發現及20世紀40年代青霉素、鏈霉素等一系列抗生素的問世,開辟了人類戰勝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新紀元,創立了化學療法(chemotherapy)的新概念。20世紀50~60年代,伴隨著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基礎學科的迅猛發展,藥物學的研究也進入了黃金時代,各種類別和品種的新藥不斷地涌現,為疾病的藥物治療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如今,可供臨床選用的藥物已有數萬種,藥物學的發展無疑大大地促進了藥理學的發展。

我國現代藥理學始于20世紀初,當時各醫學院校相繼開設了實驗藥理學課程,并著重在中藥方面進行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藥理學工作者在深入藥理學基礎理論研究及中、西藥物創新性研究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地推動了我國現代藥理學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對治療血吸蟲病的酒石酸銻鉀和呋喃丙胺進行深入研究,為治療和消滅血吸蟲病作出了貢獻;20世紀60年代,我國科學家發現嗎啡鎮痛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大腦第三腦室周圍灰質,這一論點比國外學者在該部位發現阿片受體早10余年。我國學者對中藥藥理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后研究與開發了山莨菪堿(抗膽堿藥)、粉防己堿(鈣拮抗藥)、川芎嗪(抗心絞痛藥)、青蒿素(抗瘧藥)、喜樹堿(抗腫瘤藥)、鶴草酚(驅絳蟲藥)等新藥。

近20年,由于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迅猛發展及許多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藥理學的發展。藥理學的研究已從原來的系統、器官水平深入到細胞、亞細胞及分子、量子水平。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藥理學已形成許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學科,如分子藥理學(molecular pharmacology)、臨床藥理學(clinical pharmacology)、心血管藥理學(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遺傳藥理學(pharmacogenetics)、免疫藥理學(immunopharmacology)、神經藥理學(neuropharmacology)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策勒县| 桓台县| 东莞市| 阳高县| 乡城县| 桐柏县| 天门市| 雅江县| 九江市| 上林县| 瑞金市| 旺苍县| 宣化县| 资讯 | 大英县| 敦化市| 泾阳县| 盈江县| 古蔺县| 黔东| 杭州市| 英吉沙县| 威海市| 长宁区| 北宁市| 若羌县| 保亭| 垣曲县| 晋中市| 普安县| 马尔康县| 莎车县| 高青县| 金湖县| 易门县| 岳阳县| 阜城县| 尼木县| 新绛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