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哲小兒外科學(第2版)
- 倪鑫 孫寧 王維林主編
- 1378字
- 2025-03-03 17:07:05
前言
時隔七年,《張金哲小兒外科學》(第2版)出版,謹以此書祝賀張金哲院士百歲華誕,并在此感謝張院士對于小兒外科學發展的卓越貢獻。
本書代表著小兒外科學的發展、沿革、創新,是小兒外科同道們的多年來智慧與磨練的結晶。它不僅是小兒外科人的歷代傳承,也是小兒外科學豐富、融合和升華的體現。
我國小兒外科學發展史是一部創業史、創新史。新的疾病認識、新的治療理念、新的手術技術在不斷的創新中發展。在以張金哲院士為代表的前輩帶領下,從零開始,逐步和國際接軌,創新理念貫穿始終。小兒外科學的發展,小到兒童的外科查體工具和手法、輸液設備、手術器械,大到革命性的手術改良,無一不凝聚著老一輩小兒外科人的智慧和付出。張院士首創了新生兒皮下壞疽感染早期廣泛切開引流治療法、自行設計制造的巨結腸環形吻合鉗取代Kocher鉗(有齒血管鉗),皆是小兒外科創新理念的體現。因此,在2000年國際小兒外科屆的丹尼斯·布朗金獎授予張院士時稱他為“中國小兒外科之父”,實為我國小兒外科的奠基人。
在開創小兒外科事業初期,北京的張金哲教授、上海的王贊堯教授和佘亞雄教授、武漢的童爾昌教授由成人普通外科轉做兒童普通外科。隨著學科發展,為滿足患者需求,進而又有兒童普通外科醫師轉做小兒外科其他專業,逐步豐富小兒外科的亞專業。20世紀70年代初創建兒童泌尿外科和骨科,隨后建立兒童心外科、胸外科、燒傷外科、整形外科、腫瘤外科、神經外科等專業。小兒外科真正成為獨立學科。同時在我國創新建立了獨立的小兒外科醫師培訓體系。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完善,這一特有的、獨立的小兒外科醫師培訓體系培養了幾代小兒外科人。小兒外科作為國內最早獨立開展培訓的十八個專科之一,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個小兒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不斷為小兒外科事業輸送新鮮血液。全國各地市級醫院,甚至部分縣級醫院都有設置小兒外科或有小兒外科醫師。
學科專業走向成熟的標志有三個方面,教科書、學術社團和專業期刊。小兒外科的發展中,全面系統的小兒外科教科書對小兒外科學科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張金哲小兒外科學》堪稱小兒外科學界的傳世經典之作。
本書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衛生部在北京兒童醫院舉辦小兒外科醫師培訓班的小兒外科學講義《小兒外科十講》。歷經多年的積累、豐富、完善,本書重點內容從保證生命安全、提高手術成功率,轉變到關注遠期手術效果、組織器官功能性修復與生活質量。本次再版仍以北京兒童醫院專家為主,同時廣泛邀請國內小兒外科專家一道完成,進一步充實了人文醫學、微創理念與技術、小兒器官移植、機器人手術、各亞專業最新進展等內容。本版增加了典型手術的手術視頻,可為讀者提供實戰性的參考。張金哲院士始終推行“四位一體”思維,“預防未病、精治已病、挽救深病、順待終末”的人文關懷應該貫穿臨床工作始終。本書中就如何與家長溝通的接診學、接待學,與患者溝通的查體篇等人文內容進行展示,這些也是本書有別于其他外科學專著的重要特點。
本書作為小兒外科學的專業寶典,緊抓兒科特點,從新生兒到青春期,從臨床診治、疾病管理,到生理、心理發育,從手術技巧到液體療法、兒童用藥,以及圍手術期的管理均進行了全面詳盡的闡述,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本書作為醫學院小兒外科教材以外的更全面的教科書,必將在學科發展方面起到更大作用。
感謝人民衛生出版社對此書的出版給予的支持!感謝投身小兒外科事業的各位同仁!
2020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