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匪夷所思
- 漢末天子:從獻帝開始逆襲
- 學之涯
- 2181字
- 2025-03-24 09:10:55
看著天子異常嚴肅的表情,眾臣心中明白,事情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誰能想到,幾日前還在為護駕東歸而與西涼軍死戰的白波軍,竟轉眼間成了敵人?這種戲劇性的變化,讓他們一時難以接受。
此前,他們在太尉楊彪的帳內密談,得知了更多內情。對于天子欲振興漢室的雄心,他們自然是樂見其成。
但天子不與他們這些朝廷重臣商議,反而獨斷專行,令他們心中不滿。天子欲撇開他們單獨行事,這是他們絕不愿看到的。
然而,面對造成當前困局的始作俑者——天子劉協,他們又不能公然指責。于是,他們選擇了沉默,以無聲的方式表達抗議。
劉協見狀,輕笑一聲,語氣中甚至帶著幾分譏諷:“怎么?諸卿連殘暴的西涼軍都不懼,如今反倒怕上了昔日的白波賊?”
聽天子如此說,幾位朝臣交換了一下眼神。太尉楊彪嘆息一聲,拱手道:“臣等非懼怕白波軍,而是為大漢憂、為陛下憂!”
司徒趙溫點頭附和:“西涼軍終歸曾是朝廷兵馬,而白波軍卻是黃巾余孽,性質不同,陛下不可不察。”
劉協一聽,微微搖頭:“朕不管他們是朝廷兵馬還是黃巾余孽,意圖逼宮、要挾天子,那就是叛賊!”
他稍作停頓,語氣緩和下來,但依舊帶著不可置疑的威嚴:“朕召你們來,不是為爭論這些,而是商議如何解決當前危局。”
眾臣聞聽,又是沉默了下來。
至此,劉協終于明白了他們的心思,對這些朝廷重臣的認識更深了一層。
若這些大臣真有更好的辦法,他何須以天子之尊涉險?如今局勢稍有轉機,他們便開始起了與天子爭權奪利的心思。
劉協壓下心中的火氣,目光一一掃過眾臣的臉。年近七十的太仆韓融終不忍天子難堪,輕嘆了口氣,打破了沉寂:“陛下,強兵即將逼來,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劉協聽后,朝韓融和煦的笑了笑:“朕不懼西涼軍,更不怕白波賊,只要君臣同心,何愁大敵不破!”
司徒趙溫眉頭一皺,忍不住說道:“陛下,昔日西涼軍數度攻打白波軍都未能攻克,更何況,若是西涼軍與白波軍聯合呢?”
趙溫的話讓眾臣心頭凜然,就連劉協也微皺起了眉頭。這種可能性并非沒有,而是極大。想到其中的可怕后果,眾臣再也坐不住了。
至于他們剛剛起了一點爭斗的心思,也隨即煙消云散。
楊彪率先說道:“陛下,以臣之見,既然白波軍欲對陛下不利,陛下應盡早離開這是非之地,以避危局。”
司空張喜也附和道:“太尉所言極是,臣以為陛下應立即起駕離開。”
“離開?”劉協不動聲色,反問道:“那司空以為,朕該前往何處?”
“陛下,當然是東歸洛陽。這不是陛下離開長安時的最大愿望嗎?”太仆韓融疑惑地問道。
劉協笑了笑:“此一時彼一時。朕這幾日思前想后,覺得不宜貿然東歸洛陽。”
“陛下,這是為何?”楊彪急切地問道。眾臣為了天子東歸洛陽吃盡苦頭,甚至許多人被俘甚至戰死。如今天子竟不愿東歸,他們心中難免不忿。
見楊彪開了口,其余人也是緊緊望著劉協,希望天子給個解釋。
劉協看著眾臣,正色道:“如今糧草匱乏,從此處前往洛陽路途艱難,根本支撐不住。更何況,后面還有白波軍和西涼軍虎視眈眈。”
眾臣聽后,雖心有不甘,但還是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劉協繼續說道:“即便僥幸抵達洛陽,可洛陽早已被董卓一把火燒成廢墟。屆時無糧無人,更無棲身之地,朝廷如何支撐?”
劉艾聽后,一臉贊同的說道:“陛下之言不無道理,到時因無糧而致士卒嘩變,后果恐怕不堪設想!”
劉艾的話讓眾臣一時無言。楊彪卻堅持說道:“陛下,難道因此就不東歸洛陽了?即便不東歸,朝廷又該前往何處?”
劉協輕搖了一下頭:“朕并非說不東歸洛陽,而是認為時機未到。至于該往何處,這正是朕召你們來商議的原因之一。”
眾臣聞言,這才松了口氣。天子并未一意孤行,仍需依賴他們這些朝廷重臣。
執金吾伏完笑了笑:“陛下,即使現在不東歸洛陽,那也應該早做準備!”
劉協點頭認可:“不其侯有什么高見,還請直言!”
伏完謙遜一笑:“正如陛下所說,洛陽殘破,陛下應遣能臣前往治理,收攏百姓,墾殖荒地,修繕皇宮。待時機成熟,陛下便可東歸。”
劉協拊掌贊道:“不其侯所言,正合朕意,此事就這么定了。只是派誰前往,你們可有人選?”
眾臣面面相覷,無人回應。前往主政洛陽,他們身為三公九卿,自然不會去。而且,洛陽百廢待興,治理難度極大,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劉協見狀,說道:“既然你們沒有合適人選,那就由朕來決定吧。你們覺得黃門侍郎丁沖或鐘繇如何?”
楊彪沉吟片刻,有些擔憂的說道:“陛下,臣聽說丁沖與兗州曹操關系匪淺。若丁沖前往洛陽,恐不太妥當。”
劉協不待其他人回應,立即拍板決定:“太尉所言極是,那就鐘繇吧。”
隨即他又轉移話題:“既然不東歸洛陽,諸卿以為朝廷應遷往何處?”
朝廷遷往何處,那可是非同一般,眾臣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
太尉楊彪與司空張喜對視一眼,楊彪稟道:“陛下,今朝廷羸弱,臣以為應前往忠于漢室的州郡暫棲。”
劉協饒有興趣地問道:“噢?那太尉以為何處合適?”
楊彪遲疑的時候,張喜接過話頭:“臣以為冀州牧袁紹,出自四世三公之袁家,對漢室、對天子忠心耿耿。朝廷若遷往冀州,定能得到喘息之機。”
“冀州牧?”劉協語氣有些生冷,“朕記得冀州牧是韓馥吧,如今為何變成了袁紹?朝廷可曾下詔賜其為冀州牧?”
“這……”張喜一時語噎,楊彪回道:“陛下,韓馥無能致使不能守土,今袁紹自領冀州牧,乃是為朝廷計,為大漢天下計!”
劉協聽后,簡直要被楊彪的話氣笑了。
“大漢的州牧,什么時候可以不經朝廷恩準,就可擅領了?大漢四百年可有先例在?此等不遵朝廷之人,居然被你們贊為大漢忠臣,真是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