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荀門夜策
- 漢末天子:從獻帝開始逆襲
- 學之涯
- 2458字
- 2025-05-29 10:12:45
書房內,荀衍正伏案研讀《春秋》,忽聽到一陣輕微的敲門聲,他指尖微頓,嘴角揚起一絲了然的弧度。
荀衍頭也不抬的說道:“可是文若?那就直接進來吧!”
“兄長好像知道我要來!”荀彧推門進入,并隨手關上了房門。
“荀府之內,敢在這個時候敲我書房門的,也只有你荀文若了!”荀衍放下手中的《春秋》,對著荀彧一番調侃。
稍后,他指了指對面的蒲團,“坐吧?!?
荀彧在荀衍對面從容落座,看到案幾上有茶,便自斟了兩盞茶,其中一盞推到了荀衍的面前。
茶湯清亮,映照著他略顯疲憊的面容。
他輕啜一口,笑道:“兄長的書房又不是龍潭虎穴,我為何不能來?”
“好了!”荀衍苦笑的擺擺手,“要論辯才,我自是說不過你。說吧,你此時來尋我又有什么事?”
“不過……”他轉而問道:“聽說今日曹兗州升你做了別駕,這可是兗州文臣之首??!”
“兄長言過了!”荀彧有些自嘲,“文臣之首可未必是心腹之臣!自戲志才去后,曹公已經很難與人推心置腹了!”
荀衍略有同感的點點頭:“我雖然足不出戶,但卻是了解了很多事情,戲志才之死確實對曹兗州打擊很大。
不過他疑心甚重,對你有所防備也是實屬正常,誰讓你一直心心念念的都是漢室中興!”
荀彧眉頭微皺:“可他已經遣長子曹昂和族弟曹純前往中都效力,為何又對那些心向漢室之人如此抵觸?”
荀衍思索片刻,意味深長的說道:“費盡心力打下偌大基業,想著將來要還于朝廷,是誰都會心中不不甘心!”
荀彧輕笑一聲,聲音變得低沉:“兄長說的是!曹公遣人入朝,也不意味著他對漢室、對天子就是忠心的!”
荀衍心頭一跳,連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文若慎言,萬一隔墻有耳傳了出去,你可要無辜遭受禍端了!”
“是,兄長教訓的是!”荀彧略帶歉意的拱拱手?!辈贿^,曹公今日已經決定出兵救援東郡了!”
“哦?”荀衍神色一怔,面露驚訝之色,“難道曹兗州不怕與袁紹反目?要知袁紹如今可是勢力龐大,非他是可以抗衡的!”
荀彧捋著胡須笑道:“兄長放心,曹操與袁紹是打不起來的?!?
“哦?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見荀衍疑惑不解,荀彧解釋道:“曹操和袁紹皆不是愚鈍之人,他們若此時開戰,只會便宜了他人。
而以我看來,曹公此次出兵,一為解救東郡臧洪,二為做給天子看!”
“那……袁紹會就此輕易放過臧洪?”
荀彧捻著胡須,微微搖頭:“這個不好說,要看曹公相救的誠意有多足了!而且,一個臧洪還不足以對袁紹產生威脅!”
荀衍點點頭,卻轉移了話題:“文若,從中都傳來消息,天子誅除范氏滿門,你有什么看法?”
聞聽此話,荀彧臉色驟然變得冷峻,哼道:“率兵攻打皇宮,真是膽大妄為,這與國賊董卓有何異!天子下詔誅其一族已經是輕的!”
荀衍眉頭緊鎖,正要反駁,卻聽荀彧又說道:“若是不誅除范氏一族,恐怕人人都會效仿,天子與朝廷的威權何在?
僅以范氏一族而警示天下居心叵測者,天子已是仁義無雙了!”
荀衍欲言又止,最終無奈的擺擺手:“罷了,這些都不提了,且說說你的來意吧!”
“兄長!公達來信了!”
荀衍精神一振:“信中他都說了什么?”
荀彧并未回答,而是從懷中掏出布帛遞了過去。“兄長且看!”
荀衍迫不及待的接過打開細看,等看完之后,面色漸漸變得嚴肅。
“文若,公達認為此時非他回歸的最佳時機,說是淮南袁術野心畢露,竟有不臣之舉!”
“恐怕是確有其事!”荀彧冷哼,“聽說孫策以傳國玉璽求得了袁術準其領兵在外的機會,而袁術得了傳國玉璽后,常常自詡為王莽!”
“什么?”荀衍心中大驚,“袁術竟敢有如此大的野心?”
“沒有什么不可能的!”荀彧微微撇了一下嘴,“袁術雖出身四世三公之袁家,可卻是狂傲自負、目中無人,又志大才疏,很可能做出那驚世之舉!”
說著,他冷笑不止,“可他卻是忘了,王莽篡漢,最終卻是不得人心,徒留下千古罵名!他要真敢如此做,定會成為眾矢之的,離敗亡也就不遠了!”
荀衍難以置信地搖搖頭。
在他的眼里,四百年的大漢江山,早已深入每個士人的心中。更何況如今朝廷立足河東,大有中興之勢。
他實在不敢相信袁術會這么快走到那一步,那無異于自取滅亡!
他輕嘆了一口氣,苦笑道:“罷了,罷了,這些事情豈是我一個閑人所能顧及的。你還是說說公達的事情吧!”
荀彧微微點頭:“兄長,我認為公達所言有理,暫時留在荊州,或許更有利!”
“哦?此話怎講?”荀衍強打起精神,端起茶盞小飲了一口。
“如今朝中已有董昭、賈詡為天子謀劃,此二人皆是智謀超群,尤其賈詡更是算無遺策。公達若是此時貿然入朝,恐怕難有作為?!?
荀彧眼中閃爍著謀士特有的精光,“若是留在荊州,待東南生變,他或可建功立業。如此既能引起天子注意,也能讓我潁川荀氏更快融入朝廷?!?
“嗯!”荀衍沉思半晌,這才輕輕頷首,“你說的確有一番道理。既然公達已經做出了決策,那就由他去吧!”
“不過我有一問,”他話鋒一轉:“如今朝廷振作,文若何不舍棄官職直接入朝?”
荀彧面露難色,嘆道:“兄長,起初我從袁紹處出走轉而投奔曹公,若是此時再舍棄曹公前往中都,恐怕會遭人恥笑,有損我穎川荀氏的門風!”
他頓了一下,壓低聲音:“再者,曹公性情多疑,其心究竟如何,還尚未可知。我留在曹公麾下,也好勸諫他走上正途?!?
片刻后,他又說道:“不過,我以為若是時機得當,兄長可以先行入朝,如今天子再次下詔,征辟有志之士入朝,兄長不妨先去中都探探路!”
荀衍聽了,并沒有說話。
良久之后,他才正色道:“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對做官確實沒什么興趣??捎致犝f,天子要修《平羌功臣錄》,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荀彧聞言大喜,當即起身長揖:“既然兄長愿意西行,我愿修書信于侍中董昭。我與他曾是至交好友,他定會善待兄長的!”
荀衍沉默半晌,點頭同意。
而在三日后,甄城北門外。
黎明時分。
曹操一身戎裝,立于戰馬之上。
貼身護衛典韋領著數百甲士四周環繞,散發出的濃烈的殺氣,驚的戰馬嘶鳴不已。
曹操環視一周,三萬大軍軍容肅立,刀槍如林、旌旗獵獵,他禁不住露出了一抹自得。
他自起兵起,經數年征戰,已經聚集了十萬精銳之卒。
“出發!”曹操長劍出鞘,直指西北方。
馬蹄聲如雷,大軍浩浩蕩蕩開出甄城,向著東郡方向進發。
城樓上,荀彧憑欄遠望。晨風吹動他的衣袍,眼中神色復雜難明。大軍漸行漸遠,消失在塵土飛揚的官道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