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聲望去,十數雙眼睛齊聚于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倒也不慌,躬身行禮道:“陛下,諸公多慮矣。”
房玄齡被李承乾一嗆,你一稚兒竟敢口出狂言,微慍,臉不動聲色道:“太子殿下,有何高見?”
李世民見李承乾這般態度,頗為不悅,不過李承乾身為儲君,亦不好呵斥,擺手示意道:“太子,一旁觀政便可,休得胡言。”
倒是一旁李靖對李承乾略為了解,此等場合其按捺不住建言,想必能道出些真知灼見來,那日侃侃而談模樣依舊刻在李靖腦海,揮散不去。內心有一聲音在吶喊:讓他說,讓他說!
“陛下,不妨姑且一聽,再作評判。”
見李靖出列,群臣再無爭辯,只等李承乾發言。
李承乾稍加正色,道:“臣觀史書,翻地志,言大唐周邊諸國或是草原,或是高原,或是沙漠瀚海,其礦山(注1)幾難覓。不知史書記載可有誤?”
房玄齡緘默不言,眉微皺,隱隱有些明悟。
群臣相視一眼,腦海中似乎閃現些什么,還未能準確捕捉。
倒是李世民臉色略喜,示意道:“無誤,太子續說!”
“既無礦山,如何生產馬掌?我大唐富有四海,尚且捉襟見肘,彼國物產匱乏,莫不是能憑空變化出來?漢……”
“妙矣,妙矣!”程咬金大喝道,此言甚合其心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群臣倒是一愣,直勾勾望向程咬金,那意思再明白不過,能等別人把話說完嗎?
李承乾被噎,話出嘴邊,硬吞回去。
李世民冷哼一聲,道:“程知節!”
程咬金赫然,喃喃道:太子此言甚是有理,和某英雄所見略同。
“漢之匈奴,今之突厥、吐谷渾、吐蕃各國,其鐵器均由劫掠、走私、貿易等方式獲得,以往游牧民族政權寇關,驚擾地方,其掠奪重要物資便有鐵器,而其走私貿易得來鐵器,多來自于中原大地或往極西之地,利益驅使,必有賊人暗通款曲,出賣大唐,此需嚴查邊關貿易便可。”
李世民喜上眉梢,隨之腦海中隱隱有些許想法,此不得不防,道:“太子此言,諸卿可有異議?”
房玄齡滿臉凝重望著眼前太子,略覺陌生,以往教學中,太子雖聰慧,但僅會談及一些空泛之語,不若今日切中要害,娓娓道來,如同熟稔政事老吏,當真匪夷所思。
房玄齡收起輕視之心,經太子一提醒,馬掌之事早已明悟,如同撥云見日,便起了考究之心,問道:“太子此言甚是有理,但馬掌耗鐵不多,若是賊人安上一兩支主力騎兵,亦無不可。”
李承乾聞言一笑,道:“周邊諸國,均畜牧牛羊馬等為生,馬匹繁多,良駒更是數不勝數,不懼損耗,對其而言,駿馬易得,精鋼難尋爾,豈會本末倒置。”
李承乾說著便指向眼前馬匹,道:“若是不考慮資敵因素,將眼前四只馬掌之精鋼,換其一匹馬,恐怕其樂意之至。”
眾臣眼前一亮,此言甚是有理,大唐良駒缺乏,但彼國并不缺乏,以往突厥南下,主力部隊一騎兵甚至奢侈配置四五匹良駒,大唐配置兩匹已是極限,多為一人一馬。
房玄齡默默頷首。
李世民早已喜不自勝,道:“太子,頗有見地。”
李承乾見群臣再次沉默,想必均想通其中關節,面對一群智商超群之輩,好生無趣,頓覺一拳打于棉花之上,甚是不暢快。對此,李百藥瘋狂頷首,至今未實現一打十之壯舉。
“馬掌雖不繁瑣,亦需精湛技藝,周邊諸國,未必能有此技藝。”
侯君集終尋覓到發言良機,出言道:“太子,莫小覷天下之人,西域精鋼技藝亦不差,臣曾見西域鋼刀,繡花紋于刀身,鋒利無比,絕非尋常技藝可成。”
李承乾聞言一愣,瞬息之間便明白侯君集所說何物,應是早期大馬士革刀,其鍛造技藝以及材料和大唐鋼刀頗為相似,其烏茲鋼與大唐鑌鐵恐怕是同一材質亦不稀奇。。
“侯尚書,可是花紋鋼刀,此刀來自波斯(注2)。孤曾觀《魏書》,《魏書》曾記載,波斯使臣曾數十次交聘于魏,諸多禮物之中,便有此刀,其技藝精湛,比之中原不遑多讓。侯尚書此言非虛,孤并無小覷天下之人。”
群臣瞳孔微睜,太子竟知此物,某竟不如一稚兒,心哀之。
李世民強忍內心激動與笑意,端是無比辛苦。
“即便諸國有此技藝又如何?馬掌于大唐,旨在解決少良駒隱患。若是彼國亦安上馬掌,那敵我雙方馬匹均無優劣,彼時便是武器與甲胄之間較量(注3),與其兵士作戰能力比拼,我大唐自問遠勝于諸國,此又何懼?”
“缺乏良駒(注4),乃大唐騎兵最大隱患,彼國良駒繁多,安上馬掌,其效甚微。如今大唐隱患消弭,當是兵鋒所指,萬國來朝,泱泱大國,何懼宵小!”
李承乾說到激昂之處,正欲一舒胸中英雄志氣。
程咬金來矣,突兀如餓鷹捕食。其忘卻禁言之令,大喝:“大唐萬勝!”
此乃孤之詞,你為何剽竊?
“為陛下賀,為大唐賀!”
眾臣齊聲道。
李承乾心中無數只烏鴉飛過,好想將程咬金給叉出去,莫非此人不知道亂插嘴會打斷思路?
或是故意為之,見不得孤如此優秀,適才其縱馬雄姿,孤亦是心生羨慕而已,并無出言阻止。為何屢屢為難孤,當真氣極。此人莫不是孤一生之敵?
“太子,安上馬掌,馬便可行走于砂礫之上,如履平地。彼國善騎兵,若是南下侵擾,其進攻速率可謂疾如風,更懼威脅矣。”段綸覺得自己應該刷刷存在感,出言道。
房玄齡等人如同看智障一般望向段綸,若是之前擔心馬掌問題,乃思維誤區,此番早已反應過來,自然心如明鏡一般。君不見房玄齡辯了只言片語便默不作聲,不見李靖諸將沉默寡言,其瞬間悟了。
“段尚書,若是敵酋南下馬踏中原,此乃馬掌之過,或是朝中諸公之過?若我大唐強盛依舊,莫說其安上馬掌,便是讓其安上雙翅,其亦不敢南下,侵擾邊關,逐鹿中原。”
段綸瞬時明白為何同僚用那般眼神望向自己,果然某于軍事一道,頗為不足,偃笑道:“馬掌甚好,甚好!”
李世民環視左右,放聲大笑道:“諸卿,儲貳如何?”
“太子聰慧,為陛下賀!”
眾臣齊聲喝道,屬段綸最為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