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
李承乾被召入宮,便暫擱其發財大計。
至兩儀殿,李世民正批閱奏章,一言不發,眼神示意李承乾一旁自行觀閱。
兩人便形成詭異默契,偌大殿中沒一句言語。
許久,李世民擱筆,放下奏章。
李承乾沉迷于觀閱奏章中,渾然不覺。
“承乾,近些日不進宮,可是怪朕那日出爾反爾?”
李承乾嚇一激靈,差點罵娘,見出聲之人乃七世紀狠人,不敢有半點慍色,道:“兒不敢,兒聽阿耶旨意,學政事,且過去李仆射府中求教。”
李承乾知去李府之事,定然瞞不過李世民,干脆坦坦蕩蕩道出。
李世民見李承乾不作隱瞞,閃過一絲詫異,微微頷首,今召李承乾前來,本欲問及此事,不料李承乾自行道出。
“求教何事?”
“下人呈獻馬掌圖,道其為馬匹安上,行走于砂礫之中,亦如平地。兒以為此物當用于軍中,兒拿不準,便求教于李仆射。”李承乾警醒,莫不是李世民起疑?
李世民望向李承乾,思慮片刻道:“此事你召東宮中郎將詢問便可,何必求教于李仆射?”
李承乾確定了,這濃眉大眼的李世民真的在懷疑自己。難道和朝中大將接觸,引起李世民不悅,應不至于此。
李靖現任尚書仆射,已是文官,這官位便是一層保護色,且年逾花甲。李世民春秋鼎盛,還不至于擔心這個。定有其他原因,稍加試探再說。
李承乾主意已定,道:“兒想李仆射乃宿將,見多識廣,且兒與李德謇交善,均有往來,不作多想,便前行拜訪。”
李世民覺此言并無不妥,且光明磊落,沉吟片刻,道:“馬掌圖可是你做主留給李仆射?”
“兒以為此物交由李仆射最為合適,試制得當再呈于阿耶。”李承乾警惕心大作,此事恐出了差錯。
李世民稍稍不悅,為何承乾有好事總不憶起朕,當真不忿,道:“你為何不直接將此物呈獻于朕?”
李承乾全神貫注之下,捕捉到李世民異樣情緒,莫不是慈父之心又蠢蠢欲動,為何有一股股醋意?
“此馬掌效用如何,兒未嘗得知,所謂眼見為實,兒未見其效用之前,斷然不敢呈獻于阿耶。此終歸奇技淫巧,兒怕阿耶誤以為兒沉迷于此道,故此謹慎些。”
“且阿耶日理萬機,兒亦想為阿耶分憂,但此物涉及軍機,兒未經疆場,怕無法講述其功效,若是李仆射試制得當,再上奏,阿耶必然重視。如此,阿耶一觀便可裁決,不至于勞心勞累。”
沒錯,孤就怕你罵我,孤還小不懂事,也不想你太辛苦。
李世民微喜,原來是這般,承乾孝心可嘉,不過認知頗淺,得教誨一二。
“此乃利國之器,自不同于奇技淫巧,為君者,眼界不應這般狹隘。”
“兒謹記。李詹事也曾勸諫于兒,為君者,諸子百家,其實便是一家,君王應雜用之,不可輕視之。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若是李百藥至此,定然睜大雙眼,難以置信,某何時說過此言?興許是說過,人老健忘矣。
李世民聞言大喜,如此看來,朕慧眼識珠,為承乾挑選詹事,果不同一般,道:“此八字乃真知灼見,李詹事此言,你當時而溫習之。”
言罷,便提筆寫于宣紙之上。
李承乾背后一陣涼意,裝逼過頭了!內心祈禱李世民不要提及此事,得回去同李百藥溝通一二,不然欺君之罪可不是兒戲。
李世民擱筆,觀看幾眼,甚是滿意,隨之行至李承乾身旁,輕拍其肩膀,道:“承乾,往后行事多與東宮諸位師傅商議,李詹事乃見識超群之輩,定能獻出良策。”
“兒可是做錯了?兒只是想為阿耶分憂,別無他意。”李承乾演技略長,已能在瞬息之間,眼眶微微濕潤。
“承乾,此事你無錯。朕知你是善意,但你讓其呈上馬掌,此舉于李仆射,無疑是禍事矣。”
李承乾聞言,禍事?腦海靈光乍現,僅一瞬,便明悟關鍵之處,暗罵:玩政治就是臟。
難怪那日李靖面露難色,原根源在此,還是前世乒乓球打太少緣故。
明悟之后,李承乾心中大定,佯裝道:“兒不明。”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坐下,一臉正色道:“此物出自東宮,李仆射無論以何種名義上奏,均有搶功邀功之嫌,此舉必損清譽。若是傳出去,朝野沸揚,李仆射可能因此閉門謝客。”
果然如此,自己還是疏忽了。拜訪之前,只是想詢問馬蹄鐵之事,至于將圖紙留給李靖,完全是臨時起意。當然了,亦有想施恩于李靖之意,欲讓其達成收下薛仁貴之意。
李承乾也曾想過直接獻上馬掌,但思量之后,便作罷。利益不大,若是直接獻上,以李承乾對李世民了解,至多就是寥寥數語褒獎,也不一定能引起重視。
屆時,若是李百藥再獻上煉鋼之法,怎么看都是一場有預謀邀功,若是有心人造謠,東宮制造兵器,屆時百口莫辯。致知院還在修繕當中,目前還不能用作于幌子。
推敲繁多,唯獨忘了政治因素,失策!不過也好,至少于李世民而言,有些許不成熟李承乾才是認知中的孩子。
“阿耶,如此一來,兒豈不是害了李仆射,早知兒詢問其之后,便帶回呈上阿耶,如此便無事矣。”李承乾連忙找補道。
李世民聽聞李承乾此言,不由對其高看一眼,甚是聰慧,且有公心,人君之胸懷,只是少些人情世故,少些歷練罷了,笑道:“承乾,你能這般想,甚好。”
“阿耶,兒即刻到李仆射府中拿回圖紙。”李承乾決定裝一把,李世民既然知此事,想必李靖已然上奏。
“胡鬧,李仆射已獻上!”
李承乾聞此言,倒是心神一松,朝中并沒有風聲,此事必然妥善處理。
戲精附體,道:“這可如何是好,孤便至李仆射府中致歉,此乃孤之過。”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稍安勿躁,道:“承乾,為君者,當思己過,此乃大善。但行事需三思,你現為太子,此舉倒也不無不可,若是他日貴為人君,召其御前,私致歉便可。”
李承乾一愣,隨之明悟,終究是現代思維主導腦海,還需多加學習。君臣有別,君有錯,但不能大張旗鼓認錯,易損君威望與圣明。
史上皇帝都忌諱罪己詔,但凡下罪己詔,多不是真心實意,欲達到某種政治訴求。
“兒謹記!”
“隨朕來!”李世民見李承乾滿臉凝重,顯然有所得,甚喜。
兩人行至御案前,李世民抽出兩份奏章遞于李承乾。
李承乾接過一看,儼然是李靖代呈馬掌奏章以及請罪疏。
好好好,又上一課了。
“承乾,朕已讓朝中重臣參與此事,少府監、軍器監想必今日便有成果。你隨朕一同前去。”
李承乾無言以對,敢情李世民全安排好了,召己前來,純屬帝王教學。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