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何為朋黨?!
- 儒圣前世成真,我的遺跡開始顯圣
- 飛躍云
- 2318字
- 2025-02-22 20:02:57
姜栢站在城門公告前。
聽到不屑的言辭轉(zhuǎn)頭看去。
幾個衣著不算太奢華,卻能與寒門區(qū)分出來的氏族子弟,顯露著鄙夷。
他們不是看不起文曲星,他們只是看不起大澤鄉(xiāng)。
畢竟同他們這些臨澤縣氏族子弟都沒有此等殊榮。
但是,世代徭役的大澤鄉(xiāng),卻飛出了鳳凰。
他們不忿。
王童生拽了拽姜栢的袖子,低著頭,不敢去看那些拉幫結(jié)派的氏族子弟。
一邊拉拽一邊低聲說道:“別惹事,這些都是朋黨,咱們?nèi)遣黄稹?
“朋黨?就這幾個人,也配稱為朋黨……”
王童生帶著姜栢前往了縣衙驛站。
從周邊鄉(xiāng)亭來縣里參加縣試的考生大多住不起店。
縣衙驛站則是最好的選擇,通常這里是八百里加急差役暫時落腳的地方。
現(xiàn)在安排給考生,也算是物盡其用。
姜栢想著方才在城門口看到的幾個氏族考生,對其嗤之以鼻。
王童生還是沒見過世面。
幾個連童生都沒考上的家伙,也配稱之為朋黨?
姜栢的思緒飛回了前世。
大乾開元五十五年。
他金榜題名,兩榜進士,入金鑾殿,朝見乾帝,開元帝。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兩旁。
……
大乾開元元年,開元帝登基,姜槐三歲。
開元帝的長皇子,與姜槐同歲。
可惜同為人,人生便是大不同。
大乾開元二年,開元帝處理朝政,攻城略地,大皇子四歲,讀詩書,筑文宮,拜賢師,寫天朝文章。
同年,姜槐四歲,還是青州府槐樹亭的稚童,整日追雞攆狗。
悠悠五十載。
姜槐終于登上了大乾的朝堂,朝堂上,他見到了刀光劍影,他見到了顛覆了他一生的暗戰(zhàn),朋黨之爭!
朋黨之戰(zhàn),明爭暗斗,山河俱裂!
王童生竟然把這幾個連童生都沒考上的氏族子弟,成為朋黨。
這些人,最多稱的上是狐朋狗友而已。
朋黨!代表著有權(quán)力,地位,身份,人脈的一群人,結(jié)成生死與共的一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正當姜栢還在回憶夢中一世的時候。
王童生打斷了姜栢的思緒。
“喏,住在這吧。”
姜栢駐足在縣衙驛站,驛站破敗不堪。
屋頂茅草稀疏,幾根歪斜的梁柱勉強支撐著,風一吹便要傾倒。
院落里雜草叢生,幾只麻雀嘰嘰喳喳地跳躍著,啄食著散落在地的草籽。
姜栢轉(zhuǎn)頭看向王童生:“多謝鄉(xiāng)伯一路照拂。”
“行了,考試吧,七八天后,我來接你……”
王童生趕著驢車離開了,他吆喝著:呦呦——
這個時候,姜栢發(fā)現(xiàn)王童生的頭,壓得很低,幾乎都要扎進了前胸的衣服里,背高高的岣嶁著……
他看向其他人的目光,躲躲閃閃。
曾經(jīng)那個在大澤鄉(xiāng)高談闊論,談吐不凡的王童生,竟然如此小心謹慎……
此時姜栢和王童生在縣城,舉目無親,二人便是同鄉(xiāng),遠離故地,聽到一聲鄉(xiāng)音,便互相依靠!
同鄉(xiāng),同學,同窗,同年……
皆是互相依仗。
朝堂之上,互為依靠,抵擋刀光劍影,便是朋黨!
王童生的背影消失在巷角,姜栢才踏入驛站之中。
驛站。
姜栢見到了如乞丐一般的學子,衣衫襤褸。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姜栢一樣,坐著驢車入城,大多考生只能步行一二百里。
即便他們出門時候,穿著新衣新鞋,可是走了十余日后,新衣滿是塵土,新鞋便了舊鞋。
風餐露宿。
不是乞丐,也變了乞丐。
他們在驛站里,見到姜栢坐驢車而來,目光紛紛躲閃,不敢與姜栢對視。
神情怯懦。
姜栢也并未與他們多言語,他只是坐著驢車前來,比這些考生強不到哪里,如果一路走來,怕是比他們還要狼狽。
姜栢剛剛進入驛站,便聽到臨澤縣的衙役,正在告誡眾多考生在驛站的規(guī)矩。
“不準點燈?!?
“不準引炊?!?
“不準觀望?!?
“不準任意外出。”
“不準任意出恭。”
姜栢聽著衙役講著驛站里的規(guī)矩。
這些規(guī)矩,在姜栢看來,雖然嚴苛,卻也算正常,例如不準出恭這一條,肯定是之前有人在屋里出恭,至于不準外出和不準觀望,大概這座驛站,還會出現(xiàn)八百里加急的驛差。
姜栢在驛站的角落里,靠著驛站的柱子,他的包裹里沒有金銀,但是有十幾張大餅,或許在其他地方,十幾張大餅算不得什么貴重的東西。
但是在這里,他不能隨意露白,否一擁而上,他的財物變回哄搶而光。
人在饑餓的時候,很容易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
姜栢的眉頭緊緊皺著……
他曾見過人間最殘酷的,最最悲慘的莫過于易子而食!
姜栢剛剛進來不久,驛站外傳來一陣騷動。
有人喊道:“來了!來了!大人物來了!”
眾人紛紛伸長脖子,向外張望。
只見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駛來,為首的是一輛裝飾豪華的馬車,車身上雕龍畫鳳,金碧輝煌。
“是哪位大人物駕臨?”眾人議論紛紛。
“莫非是沈師爺?”
“我看不像,沈師爺?shù)膬x仗沒這么大?!?
“難道是縣令大人?”
“聽說最近朝廷要整頓科舉,說不定就是為了此事而來!”
這些學生雖然衣著襤褸,但他們畢竟上過私塾,此番入臨澤縣,也是為了縣試。
他們看上去是乞丐!
但是,未來的丞相王侯,未必不是從這些人中出現(xiàn)!
馬車落下!
雪白文士服,手持折扇,一塵不染的書生,從馬車上下來,他懸掛的白玉腰牌上寫著‘臨澤’二字。
衙役們紛紛上前拜見:拜見五先生。
姜栢一眼看出了這位五先生是秀才功名,才氣通透,隱隱有錦繡才氣凝聚之象。
“諸位考生,在下臨澤書院五先生,奉院首之命,特來,開蒙?!?
五先生并未嫌棄驛站內(nèi)的學生衣衫襤褸破舊,更沒嫌棄破舊驛站內(nèi),怪味刺鼻。
他將縣試的流程,一一告知了所有考生。
縣試七天后在府衙進行,到時候會搜身,由差役引領入內(nèi)。
分三試,一試抄錄。二試策論,三試文章。
衣衫勝雪的五先生,并未嫌棄驛站衣衫襤褸的考生。
這是姜栢進入縣衙驛站后,獲得的三個好處之一。
一,驛站有衙役威懾,不至于被盜搶,若是住在客棧里,難免被丟失財物。
二,驛站不需要花錢。
三,縣府書院會派人來告訴縣試的流程,畢竟這些遠道而來的寒門學子,不如縣城內(nèi)的學子,耳瀆目染,對縣試考童生的流程,背得滾瓜爛熟。
姜栢在破舊驛站內(nèi),觀望著臨澤書院的五先生。
一身潔白如雪文士袍的臨澤書院五先生,回眸看到了驛站內(nèi)的姜栢,同其他的考生相比,他顯得過于鶴立雞群了。
五先生講了縣試規(guī)矩之后,轉(zhuǎn)身離開。
他走之前,他轉(zhuǎn)頭又看了姜栢一眼,隨后兩步三回頭,終于在即將踏出驛站的時候,他還是折返了回來。
直奔姜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