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基本
- (美)查普曼 (美)罕勒
- 2449字
- 2025-03-03 17:36:24
譯者引語
(一)
首先要告訴給讀者的,就是關于這本書在世界上邏輯教本中的地位。還本書在世界上邏輯教本的地位是怎樣,我們試引張申府教授底話就可知道:“照例照理,后來者每居上:查普曼與罕勒這本根據伊頓教授的遺志而成的新教本,在作為教本上,實比伊頓的那本初試的“一般邏輯”強得多了?!?/p>
“要之,查普曼與罕勒這本‘邏輯基本’,在我所見到的許多英法德意日文的邏輯教本中,不但最新,確更可推為最佳者,極合乎大學一年極邏輯課程之用。”
的確,此外,有不少的邏輯家稱贊這本書完備,清晰,確切,井然有序。例如,英倫現在最活躍的斯太冰女博士(Dr.L.S.Stebbing)嘗說這本書是“根據伊頓底一般邏輯,從現代邏輯底觀點,對于邏輯之一種最簡明的列論。它是初等邏輯書中之最卓越者?!?/p>
所以,根據本書底出版家說,美國許多第一流的大學,不成問題地除了美國研究符號邏輯底中心的哈佛大學以外,其余如西北大學,Michigan大學,Johns Hopkins大學,Chicago大學,紐約大學,Lehigh大學,Colorado大學,以及Virginia大學等等都采用為教本。
由此,便可知道這本書在世界上邏輯教科書中是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了。
這本書在世界上邏輯教本中為什么處于這樣的地位呢?一是因為這本書底編制完善,二是因為取材確切新穎。
這本書底編制與尋常邏輯教本底編制大不相同。它底編制是將全書分做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講古典邏輯,第二部分講現代符號邏輯,第三部分講科學方法論。這樣一來,如著者自序中所說,便給予讀者以選讀古典邏輯或符號邏輯底自由。除了第一章以外,其余各章之末,都附有述要,使讀者易于了解全章底大意。又全書正文之后,更附有問題與練習,以便讀者鉆究。
本書底取材,更非通常邏輯教本可比。通常教本里所沒有的材料——尤其是現代符號邏輯——在這本書中已經適當地列論了。
第一部分雖然題名為“古典邏輯”;但是嚴格說來,這個名稱不能概括其中所講的一切。因為,在這一部分里,除了一部分地講述古典邏輯以外,其余所講的一概是現代邏輯底一些基本知識。
第二部分對于現代符號邏輯底敘述,不待言,是十分清楚明白的。著者們將不易了解的抽離理論講得使不怕用腦的人們有了解底可能,這實在是難得。于敘述演繹及演繹系統底一般范念以外,將類底演算與命辭底演算各別地扼要指陳以后,又述及兩者底關系,使讀者明了它們不是沒有共同點的。更可喜地,隨時解說古典邏輯如何只是現代邏輯底一部分;使一般抱殘守缺者得知除了他們底所知以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第三部分所講的,除了穆勒方法與統計底解析以外,其他部分也是通常教本里所沒有的。而尤其令人欽佩的是其中所講的關于科學的種種根本問題。假若讀者真正能夠領悟它,那末對于科學上的種種爭論,便有適當的解決方法,至少也有適當的態度。關于概然或概率的知識,也給讀者以初步的引說。至若對于類分,區分,建立假設底方法等等,不用說,都有極清晰的,不繁不簡的敘述。
在這一本書里,除了一種例外以外,對于與邏輯全不相干的而為通常教本所奉為天經地義的問題,如概念,判斷,思考,名辭底分析等等,一概不聞不問。通常邏輯教本幾乎千篇一律地從思考講起,而本書則毫不猶豫地不理會這種無關邏輯之所以為邏輯的物項而徑直談到邏輯底本身上去,打破幾千年來的傳統習慣,替邏輯教本別開一個生面。這些,這些,不禁使譯者感覺無上的痛快!對于這兩位青年學者底敏識,革命性,發生不可言狀的敬意。
因著有這些優點,所以構成它在邏輯教本中現有的地位。
本來,從現代邏輯底觀點而寫成的邏輯教本不只這一冊。除了上面已經提及的伊頓教授所著“一般邏輯”(General Logic)以外,還有英倫斯太冰教授所著“邏輯新引”(A.Modern(Introduction to Logic),梅士(C.A.Mace)講師所編“邏輯原理”(The Principles of Logic),以及Cohen與Nagel所著“邏輯與科學方法引論”(An Introduction to Logic and Scientific Method)在這幾本書里,伊頓教授底書編制不精,重復的地方太多,而且病在割裂。斯太冰底大著雖號稱英國劍橋派底代表作,但是新舊糅雜,好立小異,且對于初學者應學的東西反講得太不充分。梅士底書之體例在外表看來雖然與本書相差并不很遠,可是對于材料底分配,講解之詳簡,往往失之偏頗,系統既亂,且總不忍舍棄通常教本所犯的許多弊病。Cohen與Nagel書雖有精到的地方,但是關于現代符號邏輯講得太少。所以還不能算是做完善的教本。而本書沒有這些書所有的缺點,而又有這些書所沒有的優點,所以譯者取譯這本書。
總之,這本書底價值在能折衷至當,承舊取新,學理與應用兼顧,將它介紹到中國來,不僅是很合乎國情,而且是必要的。
雖然是如此,可是,由譯者所主長的觀點來看,終覺仍有不澈底的地方。我認為除掉歷史的沿習以外,將古典邏輯與現代邏輯同等列論,不僅是不必要的舉動,而且是毫無代價地犧牲光陰。顯然,古典邏輯底可能部分不過是現代邏輯里的一部分,或一種特例。換句話說?,F代邏輯能夠無遺地包含古典邏輯底可能部分。既是這樣,那末我們去學習古典邏輯除了花費寶貴的時間來學習一些不必知道古典名辭以外,還能學得些什么呢?
這本書里也講到了型式的謬誤,清晰底謬誤,以及相干底謬誤。我們要知道,除了型式的謬誤以外,其余的兩種謬誤完全不在邏輯范圍以內。清晰底謬誤雖則常被古典邏輯教本論及,然而它很顯然地是修詞學或文法底對象,與邏輯本身無關;因為現代邏輯之運用自然文字,不過是補助符號之不足而已。相干底謬誤只不過是關系于各個人底知識的問題,與邏輯底本身更沒有關系。所以我認為在一本關于邏輯的書里,根本不應該談到這兩種謬誤。
復次,譯者又認為關于科學方法論的討論也不必——嚴格地說,不可——特別當做邏輯教本底一部分。因為:在科學方法論里,有些問題是屬于哲學的問題,有些問題是屬乎邏輯底應用問題。屬于哲學的問題在哲學書里討論自然妥當些。屬乎邏輯底應用問題與邏輯底本身無關,因此也不當在討論純粹邏輯的書里有它底位置。
無疑,我底這種態度對于邏輯教程是太嚴格了,而且是大可不必的。若是從教育的觀點看來,教人一部分地循環學習某種題材,教人免除種種謬誤,教人以科學方法或應用邏輯,這是十分必要的舉動。所以,從這種觀點看來,我以上對于本書認為不澈底的地方,并不足以妨害它底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