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容易寫錯的字(3)
- 中國人容易寫錯的字詞
- 李問渠
- 3679字
- 2025-02-28 16:27:23
察(chá)、查(chá)
辨析:
“察”一般指在調查過程中仔細地觀看、認真地思考和深入研究,是帶有分析性的行為,如洞察、偵察、監察等;“查”一般指有標準、有范圍、有目的的調查,是帶有審核性的行動,如調查、搜查、審查等。
在個別詞語中,兩字可以通用。如“查看”可寫作“察看”,“勘查”可寫作“勘察”等。
才(cái)、材(cái)
辨析:
“才”指才能及有才能的人,如才干、才氣、干才、德才兼備等;“材”指木材、材料,引申為有才能的人,如木材、藥材、人材等。
“才”主要用于人,而“材”主要指木料、資料等事物。只有在指稱有某種特長的人時兩字通用,如“人才”同“人材”。
“才”能夠作副詞,如才明白、才來等,而“材”卻不能。
馳(chí)、弛(chí)
辨析:
“馳”的本義為馬快跑;而“弛”的本義指卸下或放松弓弦。
凡表示快跑、傳揚、向往等意思均用“馳”,如馳騁、心馳神往、馳名等;凡表示放松、放下的意思均用“弛”,如松弛、弛緩等。
瞠(chēnɡ)、瞋(chēn)
辨析:
“瞠”和“瞋”都有表示睜大眼睛看的意思,區別是:“瞠”形容人受窘或驚呆時瞪著眼睛的神態;而“瞋”則形容人發怒時眼睛睜得很大的樣子。
淳(chún)、純(chún)、醇(chún)
辨析:
“淳”指凈、清、質樸、敦厚。在形容人的氣質的時候,“淳”與“純”可以通用;在形容民風時,則只能寫作“淳樸”。另外,“純”還可指成分單一,不含雜質,如純凈、純正等。“醇”的本義為不摻水的酒,多用來形容某種物品的氣味,如醇香、醇美、醇厚等。
晨(chén)、辰(chén)
辨析:
“晨”和“辰”都是表示時間的名詞,其區別如下:“晨”只表示時間,意為早晨,有時也泛指半夜以后到第二天中午以前的一段時間,如清晨、凌晨等;而“辰”除了可表示廣泛的時間概念外,也可表示某一段時間,如辰光、時辰、辰時等,另外還可表示某種天體,如星辰。
恥(chǐ)、齒(chǐ)
辨析:
“恥”與“齒”都可以作名詞,“恥”表示感到恥辱的事,如奇恥大辱;“齒”表示牙齒、像牙齒一樣排列的東西、年齡等,如門齒、齒輪、序齒等。
此外,兩字還可作動詞,“恥”表示感到不光彩或慚愧、羞愧,如厚顏無恥;“齒”表示并列、提到,如齒及、不足齒數等。
彩(cǎi)、采(cǎi)
辨析:
“彩”可以作形容詞、名詞,表示顏色多樣或稱贊的呼聲,也指受傷出血,如彩云、喝彩、掛彩等。
“采”可以作動詞,指摘取、選取,如采花、采購、采取等;也可以作名詞,指人的精神氣色,如神采、興高采烈等。
償(chánɡ)、嘗(chánɡ)
辨析:
“償”指歸還給別人、抵償、滿足等,如償還、得不償失、如愿以償、無償等;“嘗”指用嘴辨別、品評滋味及經歷、體驗感受、試試等,如品嘗、嘗試等。
碴(chá)、茬(chá)、渣(zhā)
辨析:
三個字都可以作名詞,表示形狀小的物體。區別是:“碴”多指較硬的、有尖角的塊狀物,如冰碴、玻璃碴等;“茬”指短而硬的須發,如頭發茬、胡子茬等;“渣”多指尖角不明顯的細屑物,如面包渣、殘渣等。
錘(chuí)、捶(chuí)
辨析:
“錘”可以作名詞,表示秤砣、像秤錘的東西、古代的一種兵器及敲擊、鍛造東西的工具等,如秤錘、紡錘、銅錘等;也可以作動詞,表示用錘子敲打,如錘煉。
“捶”作動詞,意為用拳頭或棒槌敲打,如捶背、捶衣裳等。
陲(chuí)、棰(chuí)、槌(chuí)
辨析:
“陲”作名詞,表示邊境、邊疆,如邊陲。
“棰”可作名詞,表示短棍、鞭子,如馬棰;也可作動詞,表示用棍子打。
“槌”作名詞,指敲打用的工具,如棒槌。
惆(chóu)、綢(chóu)、稠(chóu)
辨析:
“惆”意為失意、悲傷,表示一種心理狀態,如惆悵;“綢”為又薄又軟的絲織品,如絲綢、綢緞等,可構成聯綿詞“綢繆”,如未雨綢繆;“稠”與“稀”相對,指濃、密,如稠密、稠人廣眾。
瘁(cuì)、悴(cuì)
辨析:
“瘁”的本義為病,引申為過于勞累,如鞠躬盡瘁、心力交瘁;“悴”本義為憂傷,表示一種心理狀態,引申為枯萎、瘦弱,如憔悴。
粹(cuì)、萃(cuì)
辨析:
“粹”的本義為米純而不雜,引申為純凈不雜、精華等,如純粹、精粹等;“萃”本義指雜草叢生,引申為聚集、聚集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如薈萃、出類拔萃等。
櫥(chú)、廚(chú)
辨析:
“櫥”意為放置衣服、物件的家具,如衣櫥、書櫥、櫥柜、櫥窗等;“廚”專指廚房、廚師等。
籌(chóu)、愁(chóu)
辨析:
兩字都可以作動詞,但“籌”表示謀劃、想法子弄到,如籌劃、籌款等;“愁”表示因遇到困難或不如意的事而憂慮苦悶,如愁悶、憂愁等。
兩字都可以作名詞,但“籌”表示記數和領物的憑證、謀略,如籌碼、一籌莫展等;“愁”表示苦悶憂傷的心情,如離愁別緒、鄉愁、多愁善感等。
躊(chóu)、疇(chóu)
辨析:
“躊”指躊躇、猶豫、徘徊不前,如躊躇不前;“疇”本義為田地,引申為類別、種類,如范疇。
踩(cǎi)、睬(cǎi)
辨析:
“踩”指腳底接觸地面或物體,如踩踏、踩高蹺等;“睬”意為答理、理會,如理睬。
蹭(cènɡ)、噌(cēnɡ)
辨析:
“蹭”是動詞,表示磨或擦、擦過并沾上、慢吞吞地行動、拖延等,如蹭癢、蹭破、蹭上油、磨蹭等;“噌”是擬聲詞,形容快速行動或短促摩擦的聲音,如麻雀“噌”的一聲飛上房。
璨(càn)、粲(càn)、燦(càn)
辨析:
“璨”指美玉,也表示玉的光澤或明亮,還可與“璀”構成合成詞“璀璨”;“粲”指鮮明、美好,如粲然;“燦”形容光線、色彩鮮明、耀眼,如燦爛、燦然等。
惻(cè)、側(cè)、測(cè)
辨析:
“惻”多形容悲痛、悲傷,表示一種心理狀態,如惻隱之心、惻然;“側”指旁邊,也可指向旁邊歪斜,如左側、側耳;“測”指測量,也可指推測、推想,如測繪、變化莫測等。
饞(chán)、讒(chán)
辨析:
“饞”本義是看見好的食物就想吃,引申為羨慕、看到喜愛的事物希望得到,如饞鬼、饞涎欲滴、眼饞等;“讒”指在別人面前說某人的壞話,如讒言、讒害、讒佞等。
蟬(chán)、嬋(chán)
辨析:
“蟬”為一種昆蟲,如蟬衣、蟬蛻;“嬋”可與“娟”構成“嬋娟”,指姿態美好(多用來形容女子),也可指月亮。
悵(chànɡ)、倀(chānɡ)
辨析:
“悵”指失望、惱恨、不如意,如悵惘、悵恨、悵悵等;“倀”即倀鬼,傳說中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的鬼,這個鬼不敢離開老虎,反而給老虎做幫兇,如為虎作倀。
鈔(chāo)、抄(chāo)
辨析:
“鈔”指鈔票,如現鈔;“抄”意為抄寫、搜查并沒收等,如抄襲、抄查等。
摻(chān)、參(cān)
辨析:
“摻”表示混入、加進,如摻假、摻雜等;“參”表示加入、對照別的材料加入考察、會見、深入研究領會等,如參賽、參照、參拜、參透等。
承(chénɡ)、丞(chénɡ)
辨析:
兩字都可以作動詞,“承”表示接受、擔當、繼續、客套話等,如承擔、繼承、承蒙等;“丞”表示輔佐、幫助,如丞相。
兩字都可以作名詞,“承”表示起承載作用的物品或部件,如軸承;“丞”表示古代輔助的官吏,如縣丞。
橙(chénɡ)、澄(chénɡ)
辨析:
“橙”為一種水果,引申為由黃、紅兩色合成的顏色,如橙子、橙黃等;“澄”的本義指水清而透明,引申為使清明、使清楚,如澄凈、澄清事實等。
嗤(chī)、哧(chī)
辨析:
“嗤”作動詞,表示譏笑,如嗤笑、嗤之以鼻;“哧”作擬聲詞,形容笑聲或撕裂聲等,如“哧哧”地笑、“哧”的一聲撕下一塊布來等。
幢(chuánɡ)、憧(chōnɡ)
辨析:
“幢”指古代作儀仗用的旗幟及刻著佛號或經咒的石柱,如經幢、石幢等;“憧”意為憧憬,表示一種向往的心理活動。
瘡(chuānɡ)、創(chuānɡ)
辨析:
“瘡”指皮膚上或黏膜上發生潰爛的疾病,還可指外傷,如凍瘡、毒瘡、刀瘡等;“創”指創傷,如創口、予以重創等。
辭(cí)、詞(cí)
辨析:
兩字在表示語言、語句、言詞時,可以通用,如“陳詞”可以寫作“陳辭”,“言詞”可以寫作“言辭”等。
作為文學形式,兩字的區別如下:“辭”指先秦、漢魏及以后一段時期出現的類似詩賦的韻文,如《楚辭》;“詞”指唐宋時興起的有一定格律形式的文學體裁,如詩詞、詞牌等。
在作最小的語言單位時,不能用辭,只能用詞,如動詞、詞匯、詞性等。
另外,“辭”還可以表示告別、推托,如辭舊迎新、推辭等。
磁(cí)、瓷(cí)
辨析:
“磁”指某些物質能吸引鐵、鎳等金屬的性能,如磁石、磁針等;“瓷”是用高嶺土等燒制成的材料,如瓷器、瓷磚、瓷瓶等。
摧(cuī)、催(cuī)
辨析:
“摧”指折斷、殘害、毀壞、攻克、消除等,如摧折、摧殘、摧毀、無堅不摧、摧枯拉朽等;“催”的本義為促使人趕快行動,引申為使事物的產生和變化加快,如催促、催命、催化等。
蹉(cuō)、搓(cuō)、磋(cuō)
辨析:
“蹉”指差誤及(經某地)通過,如蹉跌、蹉跎;“搓”指兩個手掌反復摩擦,如揉搓、搓手、搓麻繩等;“磋”指磨制象牙,又指商量、研討,如磋商、切磋等。
銼(cuò)、挫(cuò)
辨析:
“銼”指一種金屬工具及用銼磨削,如木板銼得不平;“挫”指挫折、壓下去,如受挫、挫敵銳氣等。
倉(cānɡ)、艙(cānɡ)
辨析:
兩字都表示存放物品的地方,區別是:“倉”只用于陸地上,如倉庫、倉儲等;而“艙”只用于空中或水上航行方面,如機艙、艙位、船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