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國制茶方法的演變及分類

  • 茶的故事書
  • 張朗
  • 2173字
  • 2025-02-25 09:45:48

在唐代(公元618—904年)的時候,我國的茶產地已經多達13省,制法均以蒸菁團茶為主。各地的名茶不下四、五十種,其中以蒙頂的“黃芽”及顧渚的“紫徇”最為著名。

據陸羽《茶經》中的記載:當時的茶葉可分為角茶(即粗茶)、散茶、末茶及餅茶四類,各類各有其不同的泡法,若根據其形狀可歸納為八個等級:胡鞭型、牛臆型、浮云型、指水型、膏土型、地潦型,此六型均屬精制上級品,又竹香型及霜荷型可歸粗老之下級品。

到了宋代,飲茶之風更為普遍,民間的名茶不下百余種,其制法已由蒸菁“團茶”發展到蒸菁“散茶”。據《文獻通考》的記載:依其外形不同,可分為三類:(1)片茶,如龍鳳、石乳分十二等,(2)散雨前、雨后分十一等,(3)腦茶,如腦面等分十二等。

散茶為宋代的產品,所謂“唐重陽羨,宋宗建州”,建州即福建省建寧府,如今的建甌、建陽、崇安、水吉、政和等縣。

由于宋徽宗(公元1101—1126年)愛好品茗,不惜以重金獎賞為代價,以尋求新的貢茶。在其所著的《大觀茶論》中,亦談及新茶,二十種之中,以建溪的白茶品質最優。所謂白茶,亦是朱子安著《東溪試茶錄》中所稱:貢茶七等之首——白葉茶。此白茶,按照作者的推斷,應該是福建白茶,以及本省高級烏龍茶的前身。所不同者當時是采用綠茶的制法而成。

宋代所產名茶,除福建武夷的“龍團”、“栗粒”及“鐵羅漢”外,尚有紹興的“日鑄”,婺源的“謝源”以及隆興的“雙井”,皆屬絕品。

到了元朝團茶漸被淘汰,散茶有了更大的發展。依茶菁鮮葉老嫩的不同,分為兩類:芽茶如“探春”、“紫徇”、“柬尖”等;葉茶如“雨前”、“雨后”。

元朝(十二世紀末),福建、浙江等地綠茶的制法,已由蒸菁變為炒菁,以提高其香味。也有人說炒菁綠茶為明朝朱元璋所發明的,因為他曾竭力倡導發展“炒綠”。

到了明朝,不但是綠茶的制法有所改革,連其他的“白茶”、“青茶”、“黃茶”、“黑茶”以及“紅茶”,均有突破性的新發展。

公元1591年許次所寫的《茶疏》中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陽羨,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貢茶,兩地獨多,陽羨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

茶分為四類:其一為“花香”,較花香尤勝者為“小種”,更在“小種”之上者為“名種”,尚有勝于此為“奇種”。這是武夷茶,亦即半發酵茶類——青茶,以品質為依據的最早分類法。至今,武夷的央茶,仍采用此分類法,分等級命名,銷售于國內外市場。我國1970年設計的青茶作業機械,亦以此類半發酵茶品質的改良與控制為基礎。

我國對于茶的類別之區分,眾說紛紜。有的說,我國的茶,大致可分紅茶和綠茶兩種;有的說,我國的茶可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磚茶、沱茶六種;還有的說,除了烏龍茶、巖茶、水仙茶之外,應加入青茶、白茶。如此的說法不一而足。其實,我們研究“茶”應當詳細區別其精粗、優劣、品質、外形、季節、制法而予以歸類。按照科學的分類,可分十類,詳述如下:

(一)依制茶形狀分類:

依制茶形狀分類,各種茶葉可分成:碎茶、圓茶、散茶、條茶、正茶、副茶、磚茶、束茶等。

(二)依制造程序分類:

茶依制造程序,可分為毛茶與精茶二大類:

(1)毛茶——或稱粗制茶或初制茶。各種茶葉經初制后的成品,統稱毛茶。其外形比較粗放。

(2)精茶——或稱精制茶、再制茶、成品茶。毛茶再經精制的手續,使其形狀整齊,品質劃一的成品。

(三)依制造發酵程度分類

按制造的發酵程度以分別之,約可分為三種:(1)全發酵茶(2)半發酵茶(3)不發酵茶。

(四)依制造萎凋程度分類

茶按發酵與否來分類,就科學觀點來講,并不是很正確的,如烏龍、包種、春茶等茶,在制造過程中并未經過正式發酵過程,而名曰半發酵茶,就有些含混了。故有人主張按萎凋與否以分類,將茶葉分為“萎凋茶”與“不萎凋茶”二大類。

(五)依產茶季節分類

中國及日本許多產區,茶均依照季節性來分類:

(1)春茶:又名頭幫茶或頭水茶。為清明節至夏至節(三月上旬至五月中旬)所采的茶。茶葉非常鮮嫩,品質甚佳。(日本及中國制造情形皆如是。臺灣省則春季制造綠茶及包種,至于紅茶及烏龍茶,則以夏茶品質為佳)采摘期間約二十日至四十余日,隨各地氣候而異。

(2)夏茶:又稱二幫茶或二水茶。即在夏至節前后,(五月中下旬)即春茶采后二三十日所萌發之茶葉采制者屬之。臺灣省夏季采二次,第一次稱夏茶,第二次稱“六月白”。

(3)秋茶:又稱作三水茶,或三番茶。即夏茶采后一個月所采制者。第一次稱秋茶,第二次稱“白露茶”。

(4)冬茶:又稱四番茶,即秋分節以后所采制者,我國東南茶區甚少采制,僅云南及臺灣,因氣候較為溫暖,故尚有采制者。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所采制者;雨前茶,是谷雨節前所采制者;霜降茶,是霜降節后所采制者。以上茶葉皆按季節以分類。

(六)依茶的產地分類

世界有些產茶很有名地區,常以該產茶地名冠于茶名之上,例如六安瓜片、福州香片、杭州龍井、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星村小種、凍頂烏龍等,名稱繁多,不勝枚舉。

(七)依薰花種類分類

茶依薰花與否,可分為花茶與素茶二種。各種茶葉僅綠茶包種茶與紅茶有薰花者,其余各種茶葉,鮮有薰花。這種茶除茶名以外,還冠以花的名稱,有如用茉莉花薰制的包種茶稱為茉莉花茶,用桂花薰制者稱為桂花茶……

(八)依茶樹的品種分類

有些地方茶的分類,是按其茶樹之品種以分類者,如阿薩姆茶、小葉種茶、大葉種茶,除幾具特殊地位之茶樹品種如水仙、鐵音等普遍采用之外,并不多采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和政县| 江川县| 绥宁县| 淳化县| 台中县| 泸西县| 贵德县| 阿克陶县| 泰宁县| 肥西县| 辉南县| 固阳县| 滦南县| 叶城县| 九龙坡区| 方城县| 南阳市| 巴林右旗| 区。| 崇文区| 福泉市| 杭州市| 金堂县| 江山市| 行唐县| 枣庄市| 桓仁| 德化县| 织金县| 安平县| 禹城市| 犍为县| 东丽区| 祥云县| 二连浩特市| 肇州县| 赫章县| 肇州县| 常熟市|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