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區古代宗教文化建筑和遺址是相當豐富的,各教建筑遺存總數達220座。其中佛教寺廟有84座;道教廟觀98座;清真寺院17座;天主教堂5座;佛道相融的寺廟有16座。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海淀、石景山、門頭溝、豐臺四區,道教宮觀廟祠主要分布在朝陽、海淀、豐臺、門頭溝、延慶;清真寺院則主要分布在朝陽、大興和通縣。除了佛教、道教古寺觀建筑外,北京郊區還有不少伊斯蘭教清真寺及屬于基督教系統的天主教堂。
在佛、道教建筑遺址中,還有一種混合建筑類型,可稱為佛、道、儒融為一體的寺宇,大多用以祭神、祭祖、祭祈先賢。如龍王廟、城隍廟、藥王廟、關帝廟、文廟、孔廟等等。尤其是廣大的農村,祈奉娘娘廟、藥王廟、關帝廟、龍王廟的非常多,有的廟宇可以祈奉幾個神靈,如關帝廟,在京郊尚有24處,龍王廟9處,娘娘廟14處,藥王廟4處等。
北京郊區宗教建筑最早興建于晉代,是2座佛教遺存;其次是隋、唐兩代,共18處,其中唐代占15處,隋代占3處。但是明清兩朝占著絕對的優勢,其中明代佛教和道教寺觀有69處,清代佛教和道教寺觀34處。
京郊宗教古代遺存的價值很高,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有全國最大的戒壇—門頭溝區戒臺寺;有全國唯一一座實物的基督教景教圣地—房山區十字寺;有全國最大的銅臥佛;有全國乃至世界刻經數量最多,歷時最長的石經板—房山云居寺;有精美的明代壁畫—石景山區法海寺和35幅《聊齋志異》壁畫—石景山區?;菟拢挥懈〉窬?,富民間濃厚氣息的門頭溝區大村娘娘廟等;有典型的元代、明代、清代建筑之寺觀雙林寺、靈岳寺、靈嚴寺、大覺寺等。
京郊宗教建筑遺存盡管很豐富,但真正保存完整寺廟宮觀并不多。京郊84座寺宇保存完整的有10座左右;基本完整的有19座,主要建筑已被破壞的有34座,完全被破壞,僅存遺址的有1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