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清朝共有直系皇子113個,其中努爾哈赤有16個兒子,皇太子有11個,順治帝有8個,康熙帝有子35個,雍正皇帝有10個兒子,乾隆有子17個,嘉慶帝有子9個,咸豐帝有2個兒子。而后面幾個皇帝幾乎沒有兒子。這100多位皇子中,封為親王、郡王的有50多個,而封為鎮國公、輔國公的大概有30多位。剩下的幾乎就是早年夭折沒有接受封賞的。還有一些世襲王位,一些別的宗族封賞為王的。
在這50余座王府中,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當年清軍入關時,有赫赫戰功的八大家親王,人稱“鐵帽子”王的八大王府。其次是康乾盛世,因子嗣眾多,一度出現了加蓋王府的緊張局面。而清朝末年,皇子大量減少,甚至無子,所以王府逐漸蕭條。
按照清朝的規定,皇子長到十五歲便要分府,有皇上賜爵分府,清代的王府大多數都集中在北京的內城。據記載,乾隆年間,北京一共有王府30余座,其中包括19座親王府,11座郡王府。到了嘉慶年間,王府遞增到42座,除了世襲的“鐵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襲以外,以后的王爺世降一級,直到降到鎮國公再世襲。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北京的王府還有50余座。
清朝滅亡之后,王府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來自朝廷的經濟供應全被停止,雖然民國政府有法令要善待皇族,但是政局動蕩,優待也只能是張空頭支票。后來這些皇親國戚大多都淪落到賣祖上留下來的古玩,珠寶來維持生計。后來干脆賣墳地花園,直到王府也被買了。
到目前為止,北京尚存的王府一共有19座,其中親王府15座,郡王府4座。而保存完整的王府一共有8座,分別是恭親王府、醇親王府、老醇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淳親王府、雍親王府和郛郡王府。保存不完整的王府尤七座,分別是克勤郡王府、寧郡王府、惠親王府、鄭親王府、和親王府、敬謹王府、循郡王府。殘存的王府有4座,峰別是儀親王府、定親王府、恒親王府,老睿親王府。其中恭親王府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醇親王府、郛郡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克勤郡王府、鄭親王府等被列入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