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踩著滿地碎玉似的月光摸回舂陵時,老遠就聽見后山傳來叮叮當當的打鐵聲。這動靜比當年王莽改幣制時官鑄坊的錘響還密,震得祠堂檐角的銅鈴都在夜風里打擺子。他貓腰鉆進祖宅后院,正瞧見劉縯光著膀子掄錘,火星子濺在結痂的肩頭渾然不覺,活像廟里那尊被香火熏黑的金剛像。
“阿兄這是要開鐵匠鋪?“劉秀撣了撣衣擺上的草屑,話音帶笑眼里卻結著冰。墻角堆著的環首刀泛著青光,刀柄上還刻著前漢羽林軍的虎頭紋——這玩意要是讓新朝官兵瞧見,夠劉氏全族在刑場排演十遍腰斬戲碼。
劉縯的錘子懸在半空,汗珠子順著下巴頦砸在燒紅的鐵胚上,“滋啦“騰起股白煙:“文叔來得正好,瞧瞧這新打的鉤鑲,比宛城武庫的如何?“說著就要遞過來,卻見弟弟抄起瓢涼水潑在炭爐上,青煙頓時糊了滿屋。
“欲滅族乎?“劉秀的嗓音突然尖得像淬火的鐵條。他踢開柴堆,露出底下成捆的箭鏃,“南陽郡三天前剛換了都尉,來的岑彭是王邑心腹,最擅查私鐵。阿兄莫不是覺得桐柏山的野狼,比繡衣使者還慈悲?“
話音未落,村口老槐樹上的銅鑼突然炸響。這鑼是里正家祖傳的寶貝,平日連黃鼠狼偷雞都不舍得敲,此刻卻跟催命似的震得人牙酸。劉秀扒著墻頭一瞅,但見官道上火把連成長龍,打頭的鎏金馬鞍在月光下泛著冷光——正是新朝六百石以上官員才配的“云雷紋“制式。
“帶族人從地窖走!“劉秀返身揪住劉縯的領子,指甲幾乎掐進肉里,“后山鷹嘴崖有處溶洞,記得用艾草熏過再進。“說著抄起灶臺的火折子,卻往反方向的谷倉竄去。劉縯剛要罵娘,就聽見弟弟扯著嗓子嚎:“走水啦!官爺快來救糧啊!“
這一嗓子嚎得頗有學問。既帶著佃農看見火星子的惶急,又摻著點舍不得家當的哭腔,活脫脫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莊稼漢。追兵果然中計,馬蹄聲呼啦啦往谷倉涌。劉秀邊跑邊撕開衣襟,把昨夜從陰麗華那兒順來的朱砂粉往身上抹——這玩意遇熱即燃,是他改良《淮南萬畢術》時琢磨出的把戲。
谷倉門閂將將落下,外頭就傳來岑彭的冷笑:“好個聲東擊西!“話音未落,三支鳴鏑箭破窗而入,釘在糧垛上直打顫。劉秀不慌不忙踢翻油燈,火苗順著浸過松脂的麻繩竄上房梁,眨眼間就把新收的麥子燒成個金燦燦的火葫蘆。這火燒得講究,既要讓官兵覺得是意外失火,又得給逃命的族人當指路明燈,火候拿捏得比太學庖廚燉黿羹還精準。
濃煙里突然伸出只鐵鉗似的手,岑彭的鉤鑲鎖住劉秀咽喉:“好手段!可惜王司徒早料到你們要焚...“話沒說完,眼前這“莊稼漢“突然泥鰍般一縮,鎖骨上的梅花胎記正卡在鉤鑲縫隙。岑彭只覺虎口一麻,佩刀已被奪去半寸——這空手入白刃的招式,竟與宮中秘傳的期門武術如出一轍。
“大人小心火!“副將的驚呼救了岑彭一命。劉秀趁機滾進火堆,燃著的衣襟往糧垛上一撲,火舌頓時躥起三丈高。他頂著滿頭火星子往河邊沖,身后箭矢追著屁股扎,倒像正月里孩童放的鉆天猴。這逃命路線也暗藏玄機:先過里正家的魚塘,再鉆村塾茅廁,最后撲進白水河——三重水路下來,什么獒犬也嗅不著味了。
桐柏山的溶洞里,劉氏族人正拿艾草熏蚊子。劉縯攥著把豁口柴刀守在洞口,忽見河面漂來團黑乎乎的東西,近看竟是裹著水藻的劉秀。兄弟倆四目相對,一個滿臉煙灰活似灶王爺,一個眼珠子瞪得賽銅鈴,半晌同時笑出聲來。
“文叔這手縱火術,比當年燒霍家田莊還利索。“劉縯扯下半幅衣袖給弟弟包扎傷口,卻摸到他懷里硬邦邦的物件——是半卷焦糊的《西京雜記》,字縫里還粘著谷粒。
劉秀拍開兄長的手,就著洞頂漏下的月光翻書:“岑彭來得太快,定是有人告密。阿兄可知咱家地窖第三塊磚下,埋著王莽天鳳元年的稅賦賬本?“他指尖點著某行朱批,“南陽郡實際征糧比賬目多三成,余下的夠養三千私兵...“
話沒說完,洞外忽然傳來聲夜梟啼叫。劉秀耳朵動了動,這是當年在太學與陰麗華約定的暗號。他貓腰鉆出山洞,果然見蘆葦叢中泊著艘烏篷船,船頭女子戴著冪籬,腕間赤玉鐲在月下泛著血光。
“陰姑娘這是要討回胭脂錢?“劉秀晃了晃手中賬本,卻見對方遞來卷帛書。展開一看,竟是岑彭的調兵符節,邊角還粘著未干的血漬。
“南陽官倉存糧實為七萬石,賬上只記五萬。“陰麗華的聲音比夜霧還涼,“剩下兩萬石,岑彭拿去換了昆侖奴。“她突然掀開船艙布簾,里頭蜷著個黥面漢子,脖頸烙印正是新朝死囚的“蟒“字紋。
劉秀的瞳孔縮了縮。他認得這漢子,正是當年在太學辯經會上大罵王莽的博士弟子,后來莫名成了縱火犯。陰麗華的紈扇輕點囚徒額頭:“他說岑彭在鷹嘴崖藏了三百副鐵甲,換你手中賬本。“
溶洞深處忽然傳來族老的咳嗽聲。劉秀把賬本往陰麗華懷里一塞,反手將囚徒扛上肩頭:“煩請姑娘轉告岑彭,明日午時三刻,我要在鷹嘴崖瞧見那兩萬石糧。“說罷縱身躍入河中,水花都沒濺起幾滴。
陰麗華望著漣漪散盡的河面,忽然輕笑出聲。她腕間玉鐲磕在船幫上,叮當聲驚起蘆葦蕩里的宿雁。紈扇邊緣隱約露出半行小字,正是《西京雜記》里那句:“光武龍潛日,曾借陰兵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