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軍
一輛輛軍綠色的軍車,用綠色的帆布封起了車廂,緩緩地駛出濟南白馬山部隊營房,部隊大門口有幾個當兵的拿著小紅,黃旗封路,防止別的車輛通過,軍車一出營房,鞭炮齊鳴響了起來。
留根和長清縣籍的幾名戰士在車廂內,隨著車速的加快,留根和幾十名戰士離開了那魂牽夢繞的部隊營房,是啊,三年的部隊生活似乎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眼前似的,他們對部隊都有著真情實感,留根的腦海中,一幕幕的浮現在昨天退伍的情景......
昨天,連長指導員在退伍歡送大會上的講話,趙連長那洪亮的聲音又在耳邊想起......
“明天你們就光榮退伍復員了,從此以后脫下了軍裝,回到你們各自的家鄉去了,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時間真快,你們在這個部隊生活了三年了,今天就要走了,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真有點舍不得,三年的兄弟感情融在一起,像一個大家庭似的。可是,大多數軍人服完兵役退伍,這是軍人的職業,人們都說部隊是個大熔爐,在這三年里,把你們從農民,還是剛下學的學生,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把你們煉就成了各種各樣的人才,各種鋼材。再回到農村去。一九六八年冬天,***他老人家發出了知識青年下鄉到農村去。農村是廣闊的天地,現在正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都響應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號召,都踴躍到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安家落戶,下鄉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毛主席還說過,知識分子要經風雨見世面,知識分子必須與工農結合,與人民結合,否則就一事無成。”
這時指導員就接著講話。
“你們復員退伍軍人更應該響應黨的號
召,你們其中也有新入黨的黨員,希望你們回到農村自己的家鄉,要時時刻刻以軍人的素質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行一動,絕不能給咱軍人部隊抹灰,要做到退伍不褪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話音剛落,會場上不時地爆響起陣陣的掌聲,一排排的戰士斗志昂揚,胸前佩戴著大紅花,每人拎著統一顏色的黃色軍包,手里捏著去各自家長的車票,一輛輛軍車整齊的排在會場二側,隨時等待著戰士上車出發,鞭炮一響,戰士向左一轉,對著首長齊刷刷行了個軍禮,轉身像軍車大步走去。
留根此時又回想起三年前參軍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公社給了村里一個當兵的指標,張書記開了村委會,決定給玉昌老漢家的留根。晚上,老漢在家人的團座下,抽著煙對留根說:“你弟弟都快長大了,家里也不缺勞動人掙工分了,他們都能幫著干些活,我看你這個年齡正好去參軍吧,這正是個機會,這個指標,我聽說了以后,我也私下找了張書記,說了咱家的情況,書記也說,只要留根愿意去參軍,這是個好事,對他本人,對咱村,都是好事嘛,你說咱莊戶人有啥本事,你去參軍,或許在部隊上學點啥本事什么的,總比待在家里有出息,闖一闖,去部隊鍛煉一下身體也沒啥壞處嘛,明天你去公社檢查一下身體,你這樣棒的小伙子身體上也沒啥毛病,你就放心的讓他們查去吧”
留根這次聽了爹的話,決定去參軍,弟弟,妹妹都很高興的支持哥這個決定。
第二天玉昌老漢早早起來趕了高淤大集,買些肉,菜,魚,做了中午飯,叫留根把張書記,隊長,還有淑芬她爹,玉茂老漢請來,算是喝個喜酒,給留根送行參軍。
入伍那天,玉昌老漢,玉茂老漢,還有留才,得文,用馬車送到了公社武裝部,玉茂駕著馬車,留根臨上部隊車時,對著留根說:“別忘了,到部隊上,要聽當官的話,要服從部隊的一切,不是在家里這么隨便。”
老漢擦了擦眼淚,還真有點舍不得,又說到:“不要牽掛家里面,別忘了有什么事,經常寫信來,別讓你媽掛念著,也別忘了給淑芬寫信。別讓人家牽掛著。”留根看見爹擦眼淚,心里一酸,忙轉過臉對爹說,“好,我記住了,你們回去吧。”
部隊的車大部分把退伍軍人送到火車站,統一坐火車回各自家鄉,留根這輛軍車給肥城武裝隊送些部隊用過的槍支彈藥。由于民兵訓練,缺乏槍支,肥城武裝隊向上面反映過多次。這次正好各部隊補統些新槍,退下來的槍,拿出一部分送給地方民兵訓練用,當作支持地方武裝吧。
所以趙連長在部隊統計了一下,能順路搭車回家的退伍軍人,恰巧有留根,還有幾個長清縣籍的復員軍人。指導員找了留根和這幾名復員軍人。對他們說:“你們這次趕巧了,坐個順風車吧。部隊送你們回家。”一開始留根沒聽明白什么意思,指導員一解釋,留根幾個人都明白了。“那太好了,不用這么著急擠車了。還有自由時間呢。”
軍車到了長清縣武裝部停了下來,長清籍的幾名戰士和留根說了些告別的話,陸續下了車,軍車依然向南行駛進入了肥城的地界。
當軍車駛出部隊營房的那一刻,留根浮想連篇。他將永遠和這部隊生活告別了,又回到了那片夢繞的土地,從此便心平氣靜的開始了自己的農民生活,自己情愿一輩子要在張家莊,自己的家鄉做一個出眾的莊稼人,不辜負部隊這三年來的培養和連長指導員的教悔。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個人也許家庭條件有區別,可一但長大成人了,不管生活道路上有著多大的差別,那股熱愛家鄉的土地的暖流會依然在心里涓涓的流淌著。
留根后來在當兵入伍的一年半的時候,由于留根的精明強悍和那吃苦的精神。經指導員介紹入了黨,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產黨員,入黨以后,留根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了部隊生活事業上。當軍車離開營房時,他一個人偷偷的在車廂里流下了熱淚,一低頭,用袖子擦了擦,怕被別的戰土看到。
別了我的部隊生活,我會永遠記住過去的一切一切...
留根又想起就在退伍的前天晚上,突然指導員找到他說:“留根,我聽連長說你這次主動申請復員的,是真的嗎?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留根點了點頭說:“是的。”
指導員看著留根的臉說:“部隊培養你們這批技術兵不容易。想把你們留在部隊多待上一年兩年的,帶一帶新入伍的新兵。”
留根一聽這話,摸不清指導員要說什么,聽這話的意思好像話里有話,不知道有什么意思,要表達。
指導員接著話峰一轉對留根說:“我有一個退伍的戰友,現在在萊鋼開車拉運礦石,現在那里正缺司機懂機械的人,現在萊鋼正在擴大生產建設,如果你答應,我現在可以寫封信,復員后,拿著我這封信去萊鋼去找他。讓他戰友給你通融一下,當個工人,司機,多好啊。總比你復員回家再當農民種地強吧,你說呢?主要看你的意思決完了。”
聽了這段話,留根這才明白指導員找他的真正目的。
留根站起的來對著指導受說:“謝謝你,指導員,謝謝你的好心,給我推薦工作,說實話,換了別人,當場就答應了,確實是個好事,但是我決心要復員回家當農民,也是深思熟慮的,當個農民,我不抱怨,不后悔,我本來就是個農民嘛,父母年齡都大了,我作為是里的老大哥要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為了這個家要承擔一個當大哥的責任義務。不為別的。”
“唉”指導員一聽留根這番話,一邊搖著頭,感到了十分的遺憾和惋惜,轉身走出了留根的屋里。
在部隊的三年里,那時傾津貼只有六七元,留根除了買些必須的生活用品外,舍不得多花一分錢,三年下來才攢了二百多元錢,在當時的農村里一筆不少的積蓄了。那個年代,生產隊一個整勞力的工分也掙不了多少錢,部隊又給了100多元的復員安家費用。快要復員了,留根這幾天心情難以平靜,一個人在操場上轉了幾圈又走了好長時間,他強迫自己平靜下來,此時腦海中有一種潛意識的提醒他,有一些具體事情要辦理,因離復員的時間已經很緊迫了,是的,應該為回家做準備。
第二天,早操訓練完,部隊給復員戰士放了一天假。留根去了附近的百貨門市部,他首先買一個大一點的黃色帆布提包,因為部隊發的那個小了點,黃色大帆布包上面印著BJ天安門圖像,兩根華表柱子下面,印著五個金燦燦的大字。“為人民服務”提包大一些能容納所有零七零八的用品。
留根一面思考著買東西,一邊同時算著所需要花的錢,買了一條“大前門”的煙,又買了兩雙黃膠鞋,又給弟弟得文買了紅皮筆記本,一支鋼筆,給淑芬買了個小圓鏡子和一塊繡著牡丹花的圍巾。又給妹妹買了些糖果。給母親買了兩瓶罐頭。留根十分周詳的想好了要買的全部東西,又再一次估算了一下費用,四五十元左右吧,在他看來一筆不小的支出,心里盤算著,拎著帆布包回到了營房,這時,留根坐在床上感覺身上變得輕松起來了。
隨著一聲剎車的響聲,打斷了留根的思索。軍車到了肥城縣人民武裝部大門口,大門朝北,四層樓高,正面樓面上一顆大的紅色五角星,星星里印著“八一”兩個大字,紅色的特別醒目。
留根下了車去了二樓辦理了檔案,轉交手續,不用多跑路了。別的手續回公社村地方武裝部辦理。在武裝部里的辦公室里給公社武裝部打了個電話,讓武裝部轉一下張家莊大隊部,告訴家人中午可能回家了,這一年的十二月份留根算正式復員回家了。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份,正式退伍復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