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書房簡樸卻不失雅致,竹簡整齊的排列在書架上,案幾上擺著一盞青銅油燈,燭火搖曳,映照著墻上懸掛的一幅《九州圖》。
李川跪坐在席上,目光掃過房間的每一個細節。他知道,接下來的談話將決定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命運。所以,對不住了,孔明先生。
“子宸先生,”劉備親自為他斟了一盞茶,“吾觀先生相貌不凡,必有才學,不知對這天下大勢有何見解?”
李川端起茶盞,細嘬一口。茶香清冽,卻帶著一絲苦澀,恰如這亂世的味道。
“使君可知,這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川放下茶盞,目光炯炯,“自黃巾之亂以來,后靈帝駕崩,董卓進京,把持朝政荒淫無道。天下分崩離析,群雄割據。然則,此非長久之計。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哦,備愿聞其詳。”
“使君請看,”李川起身走到《九州圖》前,“曹操占據中原要地,其雖稱其為奉天子以令不臣,實則脅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坐擁河北,兵多將廣;而孫策新定江東,銳氣正盛。此三者,皆可成一方霸主。”
“然則,”李川話鋒一轉,“曹操雖強,卻不得人心;袁紹雖眾,卻優柔寡斷;孫策雖勇,卻根基未穩。此三者,皆有其短。”
劉備若有所思:“那依先生之見……”
“使君仁德之名,天下皆知。”李川轉身直視劉備,“然徐州四戰之地,易攻難守。不宜作為根據之地,且曹軍已殺向徐州,不若暫避鋒芒,南下荊州。”
“荊州?”劉備皺眉,“景升兄名稱八郡,威震九州。猛虎臥榻豈容他人酣睡,他豈會容我,不妥不妥。“
“劉荊州年輕時確有一番作為,但其已年邁。且世人皆稱其‘雖外表儒雅,而心多疑忌’,膝下二子也因背后利益沖突而不和。”李川微微一笑,“況且荊州士族林立,劉表之才難以駕馭。倘若使君能得荊州士族之心,何愁大事不成?”
劉備眼中精光一閃:“先生高見,然則荊州雖富饒,卻也似徐州這般無險可守,這又當如何?”
“益州。”李川指向地圖西側,“西川沃野千里,易守難攻。然劉季玉暗弱,難守其土。使君若能得荊益兩地,便可在河南(這里指黃河以南)與曹孫兩家鼎足而立。”
劉備撫掌贊嘆:“先生果有大才也,一番言論,令備茅塞頓開!”
李川心中一動,此時諸葛亮還是一名小青年,自己“借用”一下他的隆中對應該不過分吧。
這時,劉備突然起身,深深作輯:“先生高瞻遠矚,備受益匪淺,不知先生可愿留我軍中,共謀大業?”
李川抬手還禮:“使君厚愛,子宸安有不從之理,只是不知,使君能給我多大的官當。”
說罷,李川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劉備也繃不住了,嘴角一提:“不知先生可愿為我賬下一軍師祭酒?”
李川很滿意,“好!好!好!多謝使君,劉使君果然如百姓們說的一樣仁厚,子宸有幸,愿為主公賬下一幕僚。”
劉備很滿意李川的回答,不自禁的將手和李川的手握在了一起。“備才是三生有幸,此生能得子宸這樣的大才,大漢復興有望了!”
隨即,劉備領著李川走出書房,一招手便將仆人招呼過來。“二柱,叫上夏荷去伺候這位先生沐浴更衣,順便安排一間客房供先生休息。”
“謝主公。”
第二天,李川在徐州城內閑逛,熟悉這個時代的風土人情。街市上人來人往,叫賣聲不絕于耳,倒也有幾分繁華景象。
轉過一個街角,李川突然聽到一陣喧嘩。只見一群人圍在一起,不時發出喝彩聲。他好奇地擠進人群,看到兩個大漢正在比試武藝。
其中一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手持一柄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另一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須,手握丈八蛇矛,氣勢逼人。
李川心中一動,這不正是關羽和張飛嗎?
只見關羽大喝一聲,手中大刀劃出一道寒光,支取張飛面門。張飛不慌不忙,蛇矛一挑,將刀鋒撥開。兩人你來我往,戰得難解難分。
圍觀的群眾中,一個賣棗的小販看的入神,手中棗子灑了一地。李川彎腰幫他撿起,隨口問道:“這兩位壯士是何人?”
小販興奮地說:“客官是外地人吧?這兩位將軍可是劉使君賬下的二位兄弟,關將軍和張將軍,他們二人武藝高強,可謂是天下無雙!”
李川正欲再問,忽然聽到一聲驚呼。原來張飛一矛刺出,關羽側身躲過,矛頭卻掃到了旁邊的一棵大樹。樹干應聲而斷,朝著人群倒了下來。
眾人驚呼四散,李川卻看到一個小女孩呆站在原地,嚇得不知所措。他來不及多想,一個箭步沖上去,抱起女孩就地一滾。
“砰!”大樹重重的砸在地上,激起一片塵土。
李川只覺得后背火辣辣的疼,但懷中的女孩安然無恙。他松了口氣,正要起身,卻看到一雙大手伸了過來。
“這位兄弟好身手!”張飛的聲音洪亮如雷,“剛才多虧了你,不然這小娃娃可就遭殃了。”
關羽也走了過來,撫須贊道:“胸弟臨危不亂,舍己救人,真乃義士也。”
李川連忙起身,將小姑娘放到一旁跪著的婦人身邊。轉身對著關張二人拱手道:“兩位將軍過獎了,在下豫州李川李子宸,初到徐州。昨日剛拜會了刺史大人,并有幸成為其手下一幕僚。還想著什么時候拜見一下二位將軍,不想,竟在這里碰上了。今日得見二位將軍風采,實乃三生有幸。”
張飛哈哈大笑:“原來咱們是一家人呀,子宸兄弟不必客氣,走,咱們去喝酒!”
關羽也微笑道:“正是,子宸如此義舉,當浮一大白。”
就這樣,李川被二人拉到了城中最好的酒肆。席間,張飛豪爽地拍著李川的肩膀:“子宸兄弟,看你身手不凡,如今投身我大哥賬下,怎做了一幕僚。不如投身軍中,軍漢廝殺,不比那些鳥文人整日扇扇子來的豪爽?”
關羽也投來好奇的目光。
李川拱手答道:“張將軍此言差矣,古人常言君子六藝,乃‘禮、樂、射、御、書、數’。李某不才,不敢與古人相提并論,學的知識雜而不精。況且李某不通軍械,仗著有幾份見識與才智,斗膽從主公那兒取得了一文職。”
張飛見李川這樣說,也只能表示理解。
酒過三巡,張飛已經醉意朦朧,拉著李川的手絮絮叨叨地說著劉備的仁德。關羽也喝了不少,但依然保持著風度,不時也給李川敬酒。
待李川尋了個借口先行離開后,張飛突然像個沒事人一樣坐了起來,“二哥,你觀此人如何?”
關羽先是默不作聲,喝了杯酒撫了下胡須,“依我之見,此人雖相貌怪異,談吐中少了幾分禮數。但不失為一義士,大哥既然將其收到賬下,那就必有其過人之處。正值曹軍壓境,我們就看看此人有多少本事。”
張飛點了點頭,“也好,也讓俺老張看看這鳥文人有多少能耐,比得過我這長矛不?”
夜深人靜,李川躺在床上,回想著這幾天的種種。他知道,自己將正式踏上這條改變歷史的道路。帶著這樣的思緒,李川沉沉睡去。
夢中,他似乎看到了未來的金戈鐵馬,也看到了自己參與締造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