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邴吉善名揚天下 帽兒山義伏眾山匪

話說邴吉帶著皇曾孫劉病已,剛祭拜過曾祖母、祖母的墳,準備折往東城宣平門外的廣明苑,去祭拜劉病已的父母之墓。眾人行不數步,就見身后一群人急追而來,邊追還邊高呼讓他們停下!邴吉以為是來追殺皇曾孫的,立刻命人將劉病已保護起來。

待人群跑得稍近,邴吉一看,見跑在前面的那人就是他們住的客棧掌柜,姓錢。心想,我們與掌柜素昧平生,并無仇怨,他帶著人追來所為何事:討債?我們走時可是將店費、膳食費還有車馬費都結清了的,并不欠分毫。若不是討債,那是索命不成?難道客棧是哪方勢力的產業不成?

正疑惑間,錢掌柜已跑到邴吉跟前,見他們一副防備的陣式,心中一陣苦笑,忙邊搖手邊氣喘吁吁地說:

“恩公誤會了!我們此來并無惡意。待我與恩公解釋解釋。”

于是,錢掌柜抬手擦了擦汗,調整了一下呼吸后,才向邴吉作了詳細的解釋。原來,在今天上午,當邴吉一眾人等從客棧中離開時,人喊馬嘶之聲驚動了內宅。掌柜的婆姨便問伙計這撥住客是何人?當得知是廷尉監邴吉從客棧離開他去時。掌柜婆姨立即將錢掌柜招去,斥責道:

“邴吉大人乃我娘家恩公,你竟敢收恩公的店費、膳食、車馬費?”

錢掌柜聽婆姨一說,才想到,他的丈人因受巫蠱之禍所累,就關在郡邸獄。家人都以為其犯的是死罪,必死無疑。誰知數日前忽然回到了家中,說是遇到了大赦。

據他所說,他之所以能存活下來,全賴廷尉監邴吉邴大人相救。是邴吉大人認為他們是冤枉的,所以拖著不結案,他才未被處決。就在大赦前一日,一隊禁軍來到獄外,說是奉旨前來要將獄中人犯全部處決。邴大人為了保護獄中人犯不無辜受死,以皇曾孫在獄中為名,抗旨不遵,將禁軍強行攔在獄門外,獄中人犯才得以活了下來,直到皇上因找回曾孫而大赦天下,他才得以脫去牢獄之災,遇赦回到家中。為此,家中將邴吉視為活命恩公,還專為恩公制了長生牌位,供奉起來。并且曉喻全族,要全族尊邴吉大人為活命的恩公。

錢掌柜的丈人家是高祖時從江南遷到長安的豪族,姓景,錢掌柜當年要開客棧,因資金不足,而得到丈人的扶持。因此,當婆姨立逼其將所收之費退于恩公邴吉,并敬奉黃金十兩以表感激之情時,錢掌柜是慨然答應。立刻收拾好物品,帶著兩個伙計出門,就要去追尋恩公邴吉。這時街坊眾人聽說剛才離去之人,就是數日前救了獄中千人之命的邴吉大人,也紛紛表示要一同前去。有的說:

“我家某某親戚也受到邴吉大人的恩德,我必須代親戚去向恩公表示感激之意!”

那個說:“邴吉大人恩被千家,也是我等的恩公,我們必須去瞻仰恩公邴吉大人的風采!”

于是,眾人在打聽到恩公是從南門出的城后,就一同向南門外的邴吉一行追了過去。

這時,錢掌柜身后的眾人也追到邴吉身邊,齊齊向邴吉叩頭,感謝邴吉的恩德,并奉上各種禮物,有獻上三五百大錢的,也有敬奉衣布食物的。

邴吉聽了錢掌柜的解釋,知道剛才是誤會了,見眾人如此,向眾人說:

“眾父老鄉親請起來說話,你們的心意邴吉心領了。邴吉何德何能,怎敢受如此大禮?邴吉不過是憑心為官,做了些許小事,實不足當得眾父老鄉親的如此厚待,請大家不要將這掛在心上。”

眾人齊說:“恩公的活命之恩,足以標榜千秋。我等祈求老天爺,保佑恩公福祿齊身、長命百歲!”

在邴吉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眾人才從地上爬起來,恭恭敬敬的站在邴吉面前,述說著邴吉的恩情,還有自己家里人對邴吉的感激、崇敬之心。這個說:

“我是張三,家有九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一直是我在外打拼,好不容易謀到一個給太子府供柴米油鹽的生意,誰料想太子遭奸人陷害,全府被滅,我也被牽連入獄,全家立時陷入困境,靠往時積蓄勉強度日,要是我沒了,全家不知會淪落到何種地步?就在我出獄后,家中積蓄早已耗盡,物品也已典當殆盡,親友也都借了個遍,已是求告無門,家徒四壁,再過些日子就當淪落街頭、求乞為生了。是恩公救了我,就是救了我全家!我們全家能忘得了恩公那天大的恩情嗎?”

那個說:“我是李四。小婿是個匠人,時常為太子府做些雜活為生。在太子遭難后也被關入獄中。在此期間,女兒一家全靠我接濟,我與女兒兩家由此陷入困境。恩公救了我女婿一命,就是救了我們兩家人的命!我們兩家人對恩公感激不盡!”

眾人說著說著,都感動得流出了激動的淚水,紛紛將手中準備敬獻的物品高高舉起,請邴吉收下。

邴吉堅辭不收,說:“眾父老且聽邴吉一言:大家的心意心領了。你們遭此大難,生活也不易,將東西都收回去吧!”

錢掌柜說:“恩公,我的東西您必須收下,不然我們心中不安,回去也無法向婆姨交待!”

眾人也紛紛說:“是啊,恩公您要是不收我們的東西,我們回去都無法向家里人交待,心中也會不安的。”

這時,又有一群人趕來,見到邴吉就叩頭表達感激之情。他們告訴邴吉:在來時,后面還有許多人聽說是去追恩公邴吉,都在準備著感激之物,跟著就會到來。

邴吉朝城門處一望,時而陸陸續續還有人出城往這里趕,知道再不走,等眾人都趕過來,到時就更不好走脫了。于是,站上一處高地,給眾人拱手施了個禮說:

“大家且聽我說。你們的心意我已心領,東西我就不收了,請大家帶回去吧。我有皇命在身,不可久留。現在時候也不早了,我還要趕路,不能誤了公事,請大家諒解。邴吉這就和大家告辭了!”

眾人聽說邴吉有皇命在身,不敢誤了邴吉的公事,只能眼含熱淚,目送邴吉一行漸漸遠去。錢掌柜對大家說:

“恩公就是好人,是清官!我給恩公準備的禮物沒有送出去,連他的店費都沒能退還給他,回去只能讓婆姨責罵了。大家也都看到了,恩公是個大好人,我們的東西是送不出去了。我回去也要供上恩公的長生牌位,給恩公多上兩柱香,讓老天保佑恩公!大家還是回吧。”

眾人聽了錢掌柜的話,也無奈地搖搖頭,收拾各自的東西,準備回去給恩公的長生牌位上香、祈禱。

隨后追來的人見他們拿著各自的東西往回走,便攔住他們,問他們可曾見到恩公邴吉大人?錢掌柜便將見到恩公的情形說了一番。眾人聽了,往遠處一看,已不見了恩公的影子,便向邴吉遠去的方向叩頭禱告一番后,便起身跟在錢掌柜等人的身后,各自返回家中。

眾人回家后,沒有邴吉長生牌位的立馬給供上。大家在家中給邴吉的長生牌位前上香、禱告。

這天,長安城南萬人空巷,出城向邴吉表達感激之情的長安百姓達萬人之多。一時之間,邴吉的名字在長安百姓中口口相傳,已是家喻戶曉。

邴吉在郡邸獄冒著殺頭、滅族的風險,堅決抗旨、力拒禁軍于獄門之外,從而救下獄中千人性命之事,不僅在長安城的民眾中傳得沸沸揚揚,就是官場中人也是議論紛紛:有贊揚的,也有嗤之以鼻的,各種聲音都有。

在早朝前,等候早朝的官員就聚在大殿一角議論。有官員贊揚道:

“這個邴吉,作為一個小小的廷尉監,居然敢冒殺頭之罪,抗旨救人,其勇氣著實令我佩服之至!他的這個大義之舉著實令我輩敬仰。”說這話的人是鴻臚文學曾子言。

聽到這話,有人大不以為然。廷尉右監杜時見曾子言的話得到數人點頭贊同,就不屑地說:

“這個邴吉,著實魯莽。你不為自己著想,也當為家人、族人想想。以家族之危來換原本就該死的囚犯之命,不值,不值!”

此言得到大多數官員的贊同。

諫議大夫范錕與御史章贛交好,原本就對衛太子不滿。在衛太子遭巫蠱之禍時,對武帝向太子動兵就極為高興,對好友章贛在對衛太子一役中立功受賞很是羨慕,后來武帝得悉衛太子受冤真相后,殺了很多與衛太子為敵的官員,章贛也被武帝給殺了。好友被殺,范錕不敢把武帝怎樣,只能遷怒于他人。而邴吉為救衛太子后人競公然抗旨,自然成了范錕遷怒的對象。于是斥責道:

“邴吉身為朝廷命官,居然膽敢抗旨不遵、知法犯法,朝廷竟然讓其逍遙法外,其置律法于何地?我等要上奏彈劾,必須將邴吉嚴懲,以敬效尤。”

這句話一出,眾人頓時啞然,原先支持邴吉的人也不敢開口分辯了。一些原本對衛太子不滿的官員在見識了武帝的辛辣手段后,也不敢公然站在范錕一邊,怕引來無妄之災,雖心中贊同范錕的話,也盼著范錕能出頭彈劾邴吉,卻不敢公開揚言,而是選擇了無聲的支持。

畢竟,武帝為給太子報仇,殺那些與太子為敵的人可是眼都不眨一下:不是砍頭,就是滅族,這擱誰也怕啊!

場面一時冷清無比。

這時一道肅然之聲傳來:

“諸位同僚,此事已由陛下欽定,我等身為臣子,豈可妄自揣測!”

眾人一看,說話的是丞相田千秋。這個田千秋,自上書后,頗得皇上恩寵,先是封為大鴻臚,數月后又拜為丞相,還獲封為富民侯。這讓數年、甚至數十年才得晉升一級的眾官員無比羨慕和嫉妒。于是眾人紛紛給田千秋施禮,說:

“哦,原來是田相!我等只是議議,對皇上欽定之事,大家交流交流心得,以便更好地執行,又怎會去胡亂揣測呢?”

田千秋聽了,點點頭,說:“當今皇上乃千古圣君,其玄謀廟算自是高明遠識、別具慧眼,豈是我等凡夫俗子可瞽言蒭議的。我等身為臣子,對圣君圣裁,惟有信受奉行才可!”

說得眾人紛紛點頭,拱手贊道:“田相所言極是,我等受教了!”

眾人正說得熱鬧,這時,一個內侍跑來,傳武帝口諭,讓田千秋進宮面圣。

田千秋聽到口諭,面色一凌,急忙辭別眾同僚,跟著內侍匆匆入宮去了。

眾官員眼看向跟隨內侍進宮的田千秋背影,心中頗有些不平:這小子,不知走了什么狗屎運,原本是守衛高祖陵寢的一個小小郎官,僅靠上書言事,一夜之間就直升為大鴻臚,成了朝廷重臣。數月之后,又接替謀反被腰斬的劉屈氂作了丞相,這樣的升遷速度,著實讓眾人驚掉下巴,心中自然大為不服。不服歸不服,但事實擺在那里,還是大家的上官,官場那可是講官階的,“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不知高了多少級了呢,眾人心中那怕有天大的不服,面子上也得敬若神明。

長安城中涌動的這些雜事,已踏上千里送歸途中的邴吉自然是一無所知了。

邴吉帶著劉病已一行,從桐柏亭轉道城東宣平門的廣明苑北,祭拜劉病已的父母劉進、王翁須的葬身之地。

劉病已雖然只有五歲,有道是:“受過苦難的孩子懂事早,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時的劉病已已經開始懂事了,對自己一家滿門遭禍一事也粗略知道一些,知道自己父母家人都是被壞人害死的,這些壞人都被曾祖父殺了,為他們一家報了仇。因此,年幼的劉病已心中還算平靜,并未有多大的仇恨,只是有些傷感,在邴吉的引導下恭恭敬敬的為曾祖母、祖母和父母叩頭祭拜。邴吉和眾人隨在劉病已身后,為受冤而死的衛皇后、任良娣和史皇孫夫婦上香、祭拜。

劉病已的祖父葬在遇難地湖縣,出長安城南三百余里,與劉病已的行程南轅北轍。邴吉為盡快離開長安這是非之地,早日將劉病已送到他舅公家,也就無暇專程帶劉病已去祭拜衛太子墓了。

眾人祭拜后,收拾好行裝,一行人出了宣平門,沿著官道逶迤向東而行。

此時入春不久,到處都是積雪,一陣寒風吹來,引得雪花漫天飄舞。正是: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劉病已剛出監獄,昨天見識了長安的繁華,如今出了長安城,又見識到大自然的廣闊、多彩。看著茫茫原野,有高山,有河流;有大樹,有小草;有藍天白云,有風霜雨雪;有城墻門樓,有茅屋炊煙。這景色,讓初踏人世間的劉病已滿懷興奮,時常跳下馬車,一會兒到荒野中瘋跑,一會到路旁用力搖下滿樹的雪花、冰棱。

邴吉看著劉病已童趣十足的舉動,總是滿含笑意,讓眾人就地停在路邊,等劉病已玩夠了再走。

眾人出京兆尹,過弘農郡后,就算出了長安地界。待過了弘農縣,官道上來往的行人就日漸稀少了,很多時候都是他們一行人在道上踽踽獨行。

這天,邴吉一行為入潼關投宿,錯過了宿頭,傍晚時走到一個山邊小村時,距潼關還尚遠,倒回去也不可能了,于是準備在這小山村中借宿一晚。小山村名王溪渡村,有十余戶人家,全村住戶都姓王。邴吉為方便大家住宿,找到一家高門大戶,想要向主人求告一宿。

主人是一對老夫婦,還帶著一個小孫子。這小孫子與劉病已年齡相仿。

這兩老人很和善,見來借宿的邴吉一行身著官衣,劉病已雖是孩童,但穿著不俗,一看就是富貴人家,忙上前熱情相待,對借宿一事滿口答應將眾人安排在廂房住下。

劉病已長年隱居獄中,沒有與自己年齡相近的玩伴,見到同是孩童的主人家孫子,于是,將在長安城中買的桂花糕拿了兩塊與小孫子分享,兩人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邴吉吩咐婦人照看好劉病已,又安排侍衛王成作好保護。在安頓好住處后,隨后來到客廳,與主人閑聊。

邴吉拱手對主人說:“請問老丈今年高壽?”

“回官爺話,山野村夫今年六十有八,婆子也六十有余了。”

老翁夫婦見邴吉相問,急忙施禮答道。隨后又問道:

“不知官爺這是要去往何方?咋還帶了位小公子呢?”

邴吉說:“我們這是到魯地有一番公干。我家小公子也要到魯地他親戚家走走。”

邴吉又問:“老丈,你們王溪渡村咋多是老弱婦孺,青壯很少呢?”

“唉。不瞞官爺,我們王溪度村以前也有五六十戶人家,光是青壯就有百十來人。前些年官府連年征戰,大量征發青壯,以至村里勞力日漸減少,加上捐稅繁重,有些人家過不下去了,只得外出投親靠友。現在村里已不足二十戶。好在近年來不再征兵了,好多捐稅也取消了,聽說這是皇上下了詔罪己,從此不再打仗,捐稅也就少了,讓我們百姓緩了口氣,日子也不那么艱難了。我們大家說起來,都十分感謝皇上,說皇上太了不起了,居然下詔罪己,老漢我活了幾十年,這可從未聽說過,這可是千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

邴吉對天拱手道:“當今皇上乃千古圣君,怎么會讓百姓受苦呢?不知老丈家中還有何人?怎不見令郎呢?”

“唉。本來家中尚有兩個犬子,長子夫婦在京城行商,四年前在禍亂中殞身,留下一個幼子在家,就是和貴公子玩的那小子,今年剛滿六歲。次子也在那年被官府征召入役,現在尚未還家。小兒媳前天有事帶著倆孩子回了娘家。另有兩女嫁在隔村。現在在家的就是老漢、老婆子帶著小兒媳和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共六口人。”

邴吉聽老丈說起長子在京隕身,起身致歉道:“揭起老丈傷心事,實屬不該,還請老丈原諒。”

老丈擺了擺手道:“無妨。此事已過去了四五年,我們早已將之看淡了,我不是還有一子兩孫嗎!”

邴吉怕引起老人傷感,便轉移話題問道:“老丈,你們這王溪渡村的名字可有講究?”

老人聽了,立時來了興趣,說:“要說我們這村的名字,還真有點講究。首先,這全村的人家自然都姓王。還有,我們村緊鄰著一條山間溪流,平時過河都需船家擺渡,故取名為王溪渡村。不過這溪流每年寒冬都會結冰被封,此時行人可從河冰上徒步走過,就無需擺渡了。開春后,溪流會解凍,到時就需船家來擺渡過河了。不過今年比往年氣候偏冷,雖然已經開春,但溪流還未解凍。官爺這段時間過河,從冰河上徒步就可過河。”

邴吉聽了點頭,又向老丈打聽附近情況。老丈說:

“此去十余里有座帽兒山,山上數年前被一伙山匪所占,時常埡口處打劫過往客商,平時也打劫附近的富戶。你們明日一早就行,也許碰不上這伙山匪。”

邴吉聽后,“嗯”了一聲,正凝神思索時,門前忽地傳來小孩吵鬧之聲。一聽,是劉病已的聲音,還有主人家孫子和一個少年的聲音。邴吉正待起身前去一看究竟,只見侍衛王成護著劉病已和那小孩走了進來。劉病已見到邴吉就憤憤地說:

“伯伯,剛才我和小哥哥在門前玩,一個大哥哥上來就要搶我的玉佩。我不干,小哥哥也幫著我,不讓那個大哥哥搶我的東西。但我們搶不過那個大哥哥。后來王叔叔來了,才將那個大哥哥趕跑。”

原來,劉病已和老丈的孫子在門前玩耍時,一個少年見劉病已的玉佩十分精致,知道價值必然不菲,就想搶去換錢,不料被侍衛王成趕走。邴吉聽說有人要搶劉病已父母留給他的玉佩,忙問老丈是何人。老丈搖頭道:

“這是老漢的遠房族孫,小名狗剩,已是弱冠。平日里游手好閑慣了,也是其父母溺愛太過所致。這狗剩的父母早年曾生育多胎,但都夭折了。在年近半百之時,又生下一子,就是這狗剩。也許是老天開眼,這狗剩雖然出生后也曾三災六病的,但總算存活了下來。因此,這夫妻倆對此子特別溺愛,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飛了。真是慈母多敗兒。這狗剩在溺愛中長大,從小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性子,成年后也是游手好閑、好吃懶做。他的父母倒是一對老好人,與周邊人緣極好,人也勤快。見獨子長大后不大像話,想要糾正時為時已晚,無論夫妻倆怎么說教,狗剩就是不改,親友也勸化不了。這夫妻倆無法,只得終日勞作,將狗剩供養著。這夫妻倆如今也是過了花甲之年,還得終日勞作供養著游手好閑的青壯兒子,這不是造孽嗎?”

邴吉聽了,心中對這夫妻有點同情,便說:“既是如此,將他趕走就行了。時候不早了,大家早點安歇吧。”

眾人聽了,向王老漢夫婦道過晚安后,就各自回房安歇了。

第二天一早,眾人就匆匆起床,吃過早飯后,向主人一家三口告別,起程往潼關行去。

出了王溪渡村,就來到一條小河旁,見小河果如老丈所言,冰封未解,從冰上徒步就可渡河。

眾人小心翼翼地徒步從冰上過了河,沿著官道,向著潼關繼續行去。

過河行不多遠,來到一處埡口。只見埡口一邊是陡峭的山坡,一邊是茂密的樹林,官道從中蜿蜒穿過。這里的地勢十分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邴吉心中暗道:果如老丈所言,這里如此險峻,須得防著匪徒攔路打劫才好。于是,立即命侍衛加強戒備,讓大家小心通過。

眾人剛走到埡口前,忽然,前面一塊大石后面跳出一手持大刀的蒙面大漢,往路中一站,揮刀指著眾人吼道:

“呔!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想打此過,留下買路財!”

隨著著這聲大吼,樹林中又“呼啦啦”閃出一二十個手持刀叉棍棒的嘍啰,也是頭巾蒙面,站在大漢后面,兇神惡煞地盯著大家。

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了一跳,急忙舉刀圍在車前,護衛著車中的皇曾孫。

邴吉見狀,將劍橫在胸前,緩步向前兩步,李果彎弓、張猛仗劍隨侍在后,留下王成在后保護車馬中的劉病已。

邴吉對著匪徒喝道:“何方來的大膽狂徒,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攔路搶劫!難道爾等就不怕王法不成?”

匪徒高聲吼道:“前方客官聽著:本大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帽兒山的好漢鬼見愁!爾等快快將財物留下,休再多言,便饒了你們的性命,放你們離開。我們是求財不求命,你們可得想好了。”

邴吉也高聲喊道:“帽兒山的好漢聽著:我是朝廷命官邴吉。看你們就是附近的良民,不該上山為匪、落草為寇,若聽我相勸,放下刀槍,本官定然既往不咎,放你們回鄉為良民。不然,定當為民除害,決不輕饒!”

眾匪徒聽說對面是朝廷命官邴吉,面露驚疑之色,相互低聲議論起來:

“邴吉?就是傳說的那個不懼皇帝圣旨、力拒禁軍而活命千人的廷尉監邴吉邴大人嗎?”

“聽說那個邴吉大人可是個大好人、大清官,他可是保護了上千人的性命,我們可不能傷害他。”

“是啊,聽說京城中有千家萬戶都供了邴吉大人的長生牌位。傷害邴吉大人那可是逆天的行為,會遭天譴的!”

……

為首的匪徒大漢聽到邴吉之言,又聽了眾匪徒的議論,也是大為吃驚,不由得上前兩步,問:

“請問您就是那個長安城中活命千人的廷尉監邴吉邴大人嗎?”

邴吉見匪徒聽了自己的話后紛紛議論,眼前這個大漢雖未放下大刀,但說話的語氣大為緩和,于是鄭重答道:

“對!我就是長安郡邸獄的廷尉監邴吉。”

眾匪徒一聽真是那個活命千人的邴吉,為首的大漢頓時就放下自己的大刀,對著邴吉就跪拜下來,說:

“不知是邴大人駕到,多有冒犯,請邴大人恕罪!”

身后先是有數個匪徒拋下手中刀叉向邴吉跪拜,然后所有的匪徒也跟著將各自手中的兵器放了下來,紛紛向邴吉行跪拜大禮。

邴吉見眾匪徒一聽自己的名字就放下刀槍跪倒一大片,心中也是十分吃驚,將劍從胸前垂下,說:

“眾好漢不必行此大禮,請起來說話吧。”

為首的大漢從地上爬起來,拱手恭敬的說:

“謝大人!小人名任良,原籍長安左馮翊長安縣人。曾入太子府為門客。誰知剛入府,就遇巫蠱之禍,太子被屑小構陷,在長安城中起兵自衛,兵敗后遇害。我也在那場長安城的大亂中受傷,在朋友的幫助下逃出城來,為躲避追捕,輾轉逃到這里落草為寇。帶著一幫不堪稅負、難以活下去的附近鄉民在帽兒山安家立寨,主要以打劫附近為富不仁的財主和官路上的行商為生。數年來,我們只劫財,不輕易傷人性命,更不奸淫虜掠。若遇有貧困有難之人,還會將劫得的財物用來相濟,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前不久,在劫掠一行商時,聽該行商說起大人在京城中的大善之舉,令我等深感敬佩。后來,又陸續傳來消息,兄弟中有三親六戚在京城中曾受大人的活命之恩。近來,小人也收到朋友消息,說一些故友雖在那場巫蠱之禍中隨太子爺遇害,但有些故友家人得到大人的庇護活了下來。故此,小人也視大人為恩人。”

說到這里,任良再次跪下,對邴吉說:“請大人再受小人一拜,感謝大人的活命之恩。”

眾匪見任良替友拜謝邴吉的活命之恩,有親友曾受邴吉活命之恩的匪徒也隨之跪下,拜謝邴吉的活命之恩。有的說:

“我替姑父一家拜謝大人的活命之恩!”

有的說:“我替叔伯舅舅拜謝大人的活命之恩!”

還有的說:“我替遠房表叔拜謝大人的活命之恩!”

真個是:人的名,樹的影。邴吉的善名隨著行商的腳步,傳遍了大漢朝的一百多個郡國。

邴吉一行見任良等眾義匪態度極為誠懇,也就放下了戒心,將各自的刀劍收歸鞘中。隨后,又在任良等人的熱情相邀下,來到帽兒山忠義寨作客。

眾人翻過埡口,踏上一條隱秘的小路,向著匪徒聚據的帽兒山行去。小路七彎八拐,兩旁時而怪石嶙峋,時而懸崖峭壁,高低起伏異常艱險。一行人穿過樹林、跨過溪澗,走過峽谷,再翻過兩座高坡,就到了帽兒山峰頂前。

邴吉一行不慣爬山,這一路走來已是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劉病已年幼體弱,走不多遠就累得走不動了。王成、張猛、李果三人體力較好,但也走得大汗淋漓。好在有慣于山間行走的眾匪相幫,眾人在他們的幫助攙扶下,才得以攀上頂峰。為了照顧劉病已,任良還派一大個匪徒專門負責。一路之上,劉病已累了就讓大個背,休息一會兒后又下地走。就這樣,眾人經過兩個多時辰,才終于登上帽兒山主峰,進入忠義寨。

帽兒山峰頂較為平坦,遠看似一頂帽子,故名帽兒山。

忠義寨在峰頂的四周筑有寨墻,入口設有寨門,中間是聚義廳,寨墻邊有數間木屋供眾匪居住。

山上共有匪徒七八十人,除去沿途關隘險竣之處留人看守外,留守大寨的匪徒還有三十余人。眾匪徒見頭領任良帶著一群人返回,開始以為是劫的肥羊,后來得知是頭領請的客人邴吉時,也紛紛前來拜見,以一睹邴吉真容為幸事。

山中眾匪都知道邴吉活命千人的大善之舉。

邴吉一行被任良迎入聚義廳,剛剛坐定,任良對邴吉說:

“邴大人,你可知你們一行為何會遭我們的打劫嗎?”

邴吉搖頭道:“這個卻是不知。”

任良笑笑說:“是有人將你們的行蹤通報于我。”

隨即吩咐小嘍啰將報信之人押來。并對邴解釋說:

“那報信之人說,你們身著華服,身上所佩之物更是價值不菲,必然攜有極為貴重的財物。此時正在等候我等打劫回來,好多得獎賞呢!”

正說著,幾個嘍啰押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走了過來。這少年一邊走一邊叫:

“我給各位好漢報的信可是真的,你們不能這么對我!”

幾個嘍啰只是讓他快走,等候頭領發落。劉病已一看,驚呼道:

“這不是昨晚要搶我玉佩的那個狗剩嗎?”

狗乘一看邴吉一行人都坐在廳上,一時不知所以,茫然地望著山寨頭領,口中嘀咕道:

“這是怎么了?這些肥羊怎么沒被關起來呢?”

任良見狗剩被押過來了,喝令他跪下后,罵道:

“你這混帳東西,是被豬油蒙了心了,什么人都想害!”

說著,用手一指邴吉,繼續對狗剩罵道:“你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了,這位是恩公邴大人,那是曾救活千人性命的大善之人!豈是你等狼心狗肺之人可以害的。你想害人也就罷了,還想把我們拖下水,讓我們背上殘害忠良的罵名,實在可惡之至!”

說到氣頭上,上前一腳將狗剩踢翻在地,對邴吉說:

“邴大人,這個惡徒怎么處置由你說了算,是殺是剮全憑你一句話。”

狗剩聽了,嚇得魂飛魄散,趴在地上直叩頭,大聲呼叫:

“饒命啊,我錯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邴吉見是王溪渡村那個好吃懶做王狗剩,一個大男人在家無所事事,還要年老的雙親撫養,在外卻想謀財害命,氣得上前指著狗剩罵道:

“王狗剩。沒想到天下竟還有你這般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豬狗不如的畜生!你不敬父母、祖宗是為不忠;在家不事父母,反要年老的雙親撫養是為不孝;在外欺小凌弱是為不仁;讓他人背負罵名是為不義。今天,我就將你殺了,也是替天行道!”

狗剩聽說要將他殺了,嚇得癱在地上,大聲哭喊道:

“不要殺我!不要殺我!爺爺饒命啊!饒了我這條狗命吧!”

正是:平日不知收斂處,禍到臨頭悔恨遲!

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江津市| 修水县| 潮安县| 安化县| 杨浦区| 贵德县| 女性| 新河县| 汝阳县| 罗甸县| 新乐市| 柳林县| 芜湖县| 闻喜县| 常宁市| 呼和浩特市| 巨野县| 台湾省| 资阳市| 万载县| 云南省| 九台市| 永德县| 香格里拉县| 安多县| 房产| 松滋市| 桃源县| 巴青县| 双流县| 东源县| 古交市| 阿拉善左旗| 石泉县| 鄂尔多斯市| 安岳县| 施甸县| 黄大仙区| 余干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