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將軍,成武縣侯,劉備劉玄德?”
與此同時,袁紹也接到了探馬的探報,坐在高頭大馬上,眉頭擰成了個疙瘩。
自己此番出征根本沒用多長時間,離開雒陽也不過只有兩個來月,雒陽什么時候多出了劉備這號人物?
關東縣侯,又是劉姓?
他在雒陽經營多年,活躍于此的漢室大小宗親基本都認識,也從來沒聽說過有個叫劉備的人。
“難不成在我離京之時,雒陽發生了什么變故?”
想到這里,袁紹將頭轉向一側,“仲簡,我叔父傳來的信件之中,可曾提及雒陽有什變故發生?”
仲簡是淳于瓊的表字,淳于瓊同屬西園八校之一,職位只比袁紹稍低一些,但是已然成為了袁紹心腹之人。
淳于瓊搖了搖頭,“未曾提及有何變故?!?
“那便好。”
袁紹放下心來,料想對方正要率軍離雒,應該不會對他的計劃有什么影響。
“本初可要與那劉備見上一面?”
“不必了?!?
袁紹搖搖頭,“大事為重,當務之急,還是要在城禁之前趕到雒陽。仲簡,遣人傳話,請彼軍暫避,容我等先行趕路。”
“記住,態度要客氣些,勿要徒生事端。”
“曉得!”
淳于瓊呵呵一笑,拍馬向前:
“此番我親去答話,本初押大隊急行。”
“嘖,可惜?!?
高淵站在車駕上,看著官道上揚起的塵土。
不得不說,與刻板印象中有所不同,這會的袁紹不但沒有世家子弟的驕矜傲慢,反而謙遜有禮,兩軍擦肩而過時,騎在馬上連連拱手欠身,以表謝意。
原本他還想親眼看一下,袁紹在得知自家后院被人鳩占鵲巢之后會有什么反應,滿滿的期待,結果卻落了個空。
“難不成斥候上報的時候,沒有把對方主帥的頭銜匯報清楚?”
“對了。”
高淵一拍腦袋,“這支騎兵本就是胡騎為主,其中一些人,對于中原話還不甚了解,只能聽得懂一些簡單軍令。”
“不行,等到了揚州,得給這支騎兵來一次大換血。孫子曾經說過:‘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南方本來就不產軍馬,只產一些矮腳馱馬。這支八百匹戰馬可是寶貝疙瘩,日后還有大用處,不能就這么糟蹋了。”
這支騎兵本來就是首選馬匹,騎手其次。只要有了馬匹,騎手完全可以慢慢培養。
晚間,大軍于洛水河畔扎營,埋鍋造飯。
劉備一整天都有些心不在焉,騎在馬上一會眉頭緊鎖,一會雙眼無神,偶爾還會長嘆個一兩聲。也虧得坐下戰馬跟的久了,頗有靈性,哪怕沒有主人的策引,也是亦步亦趨緊隨大隊,沒有把劉玄德帶進溝里。
不用想,肯定是在為揚州的局面犯頭疼呢。
現在這個天下,除了極度偏遠的交州以外,其他州郡的局面大同小異。
什么士族把控一城一縣,隱匿田產人口啊,盜賊蜂起啊,豪強爭斗啊,黃巾余孽啊,流民往來遷徙啊,無非就是這些。
相較于中原、河北諸州,揚州也不過是多了山匪、江賊、山越這三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罷了。
劉備在外奔波這些年,見識自然是不缺的。之前最多也只是設身處地一下,幻想著若自己是一郡太守該如何治理。這會做了州牧,真要面對這些問題,自然要為之犯愁。
“玄德公,眼下騎兵受到車駕拖累,不若將隊伍拆做三隊?!?
眾人圍坐篝火旁,高淵開始說起正事。
“先生,此意為何?”
劉備還未從沉思中完全走出來,下意識發問。
高淵抽出一根干柴,在地上隨手幾筆畫出一張簡略地圖。
“當下青徐黃巾復起,關東皆受到波及,可謂盜賊遍地,三隊人馬要均衡一些,以免被賊人所趁?!?
“許氏家小都在譙縣,不若先令仲康率領三百騎,明日一早便啟程奔赴譙縣,接應家小,而后徑直東往徐州,匯合糜氏。”
“糜氏車乘數千,仆僮過萬,一來行動緩慢,二來也需要有軍隊護送。屆時便由仲康統帥騎兵,連同許氏家小,糜氏眾人,一同南下歷陽?!?
歷陽就是揚州如今的治所之地,位于九江郡大江北岸,大江對岸的,就是丹陽郡石城。
“也好?!?
劉備點點頭,朝著許褚說道:
“仲康,就如先生所說,明日一早你便啟程。眼下中原紛亂,旁的無須顧慮,務必全護兩族家小?!?
許褚拍著胸脯大聲保證,“主公放心!我許家也有幾百條不怕死的好漢,定能護得糜家周全!但凡失了一個,褚愿提頭謝罪!”
這算是他出仕以來的第一道任務,許褚自然要好好表現。
高淵笑著叮囑道:
“倆家加起來青壯有數千之眾,一般宵小不敢輕易有犯。只有幾個關鍵的地方,仲康還需提前戒備?!?
“如今徐州不穩,仲康需要記得提防賊人。南下之時,務必多派侯騎,四下打探,若是有大股賊人聚集,不如暫且避過?!?
“若是有群賊襲擊,記得將車駕列于前,老幼藏于車后。群賊弓弩粗劣,軍紀不整,屆時只需縱馬沖陣,賊人自然鳥獸群散?!?
“許褚省得了,先生叮囑,定會記在心里。”
“這第二隊,則由徐公明點起三百騎。明早啟程,徑往東北前往泰山郡奉高縣。”
徐晃新入職,對于其中緣由不甚了解,當下抱拳接令,等待下文。
高淵將小皇帝發下來的那張詔令遞過去,“這是征辟泰山郡丞諸葛珪為豫章郡守的詔令,屆時若是奉高尚未失陷,你便將詔令交給他。”
“倘若...奉高失陷,諸葛珪已然身死,便轉道瑯琊郡陽都縣,將詔令交給諸葛玄。告知他,玄德公欲征辟其為豫章郡守,并且請他將諸葛氏遷往揚州。以避青徐戰亂?!?
高淵這會的心情很矛盾。
諸葛亮這等千古一相的人物,肯定不可能放給別人。對于諸葛珪這個人,作為諸葛亮的生父,高淵自然不希望他城陷身死。
但是如果諸葛珪不死,恐怕諸葛玄也不會答應把家族遷徙到揚州去。
也只有諸葛玄接任豫章太守,青徐局勢不穩,出于保護族人的考慮,才有可能同意南遷。
高淵不愿意為此多等幾年。
劉備成為揚州牧,原本既定的歷史線已經發生極大地偏移。他也不敢保證,諸葛氏會不會被曹操、袁紹這等諸侯捷足先登。
略微思考一會,還是決定補充一句:
“遷與不遷,全由諸葛氏作主,公明只需要出言建議即可。待轉交了詔令,其余自由諸葛決議。”
劉備點點頭,下了決斷,“既然是先生看重的人物,想來才學一定不差,公明便依令行事吧。”
“徐晃尊令!”
“至于玄德公,左右也是趕路,不如我等先往潁川一趟,去撞撞運氣,看看會否尋到幾個人才。”
“潁川?天下人才淵藪,德星匯聚,固多奇士也!”
劉備有感而發,一臉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