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樓所在的位置,在科學探索展館正好是一東一西,于是她又往回折返,沿著長滿法國梧桐的大道向西走了一段,前面看到了兩座被天橋連起來的白色建筑。
建筑的藍色門頭上寫著兩個名稱——
“海洋學院”,“深海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這兩棟看著不大的樓,就是他們的學院,以及實驗室。
他們學院的前身,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東海大學的海洋地質和物理系。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恢復學位制的時候,他們這里曾經(jīng)是國內高校唯一的海洋地質學博士點。后來又先后獲準設立了應用地球物理碩士點和固體地球物理學博士點。
再后來,他們的海洋地質學科得到國家211和985計劃重點支持,2000年入選SH市“重中之重”學科,2001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直到2006年建成了“深海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的研究主題就是深??茖W。
其中以“氣候變化低緯驅動”和“西太平洋地質演變”為主攻目標。圍繞這兩大目標,形成了古海洋與環(huán)境學,海洋沉積學,海洋生物化學,油氣地質地球物理五個研究方向。發(fā)展方向則包括了“大洋鉆探”、“海底觀測”和載人深潛等等深海研究關鍵領域。
趙如嵐是五年前通過“青年優(yōu)才計劃”選拔進來的。
她的大學是在綠城讀的,學的是國內一所老牌院校的海洋地質專業(yè)。后來又去南方一所大學海洋地質專業(yè)讀研。
研二的時候,學校里有交流計劃,當時她的導師要出國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交流。
導師建議她也出國見見世面。因為畢竟地球系統(tǒng)科學這方面,歐美起步比我們早,有先發(fā)優(yōu)勢。于是她也有幸跟著導師去了歐洲一所學校交流,待了一年。在那里她選修了地球物理專業(yè),后面還拿到了一個學士學位?;貒笏诌x擇了碩博連讀,前前后后,一共念了七年。說起來,她的學路也蠻長的。
其實,在選擇讀研和讀博之前她也有過短暫的猶豫。究竟是找工作,還是搞研究。
因為她所學的專業(yè),算是“基礎科學”,也就是做學問的性質偏重,跟那些容易出“產(chǎn)品”,容易“變現(xiàn)”的學科不一樣。
當時她有不少同學本科畢業(yè)就考公進了體制內,還有一些同學也通過各種渠道進了一些不錯的國企。她深知,如果自己選擇了繼續(xù)深造,那她的最后就只剩下搞研究做學問這一條路可走。不僅要耐得住寂寞,更不用去想賺錢的事了。
但她終究還是選擇遵從了自己的內心,她喜歡學校的氛圍,喜歡做研究,喜歡實驗室,喜歡那種投入一切死磕到底的感覺。
今天是周末,實驗室里只有幾個人值班。
一腳踏進辦公室的門,就看見同事小嚴朝她招手,說知道她今天去當“講解員”,反正來都來了,別急著走,先看看電腦里面剛剛同步過來的數(shù)據(jù)。
見她沒吭聲,又問她今天的“講解”怎么樣,有沒有給周同學“長臉爭氣”。
“唉,別提了,一言難盡”
她拒絕了小嚴“展開說說”的要求,三兩下把長頭發(fā)挽起來,很快投入了進去。
按照課題和研究興趣不同,實驗室分了幾個團隊。
趙如嵐加入的團隊是“氣候演變熱帶驅動”。
這也是學院里的“明星團隊”。由中科院院士,學院里的“泰斗”級人物王老院士和丁教授任負責人。課題也都是圍繞著“低緯海洋氣候驅動”理論進行的。
也就是剛剛她給那個小女孩解釋的事情。
雖然,她當時解釋的非常簡單,但實際上,這個理論觀點從提出到證明,再到展開廣泛研究,是個長達一二十年的漫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同時也是我國科學家們對深海展開探索研究的過程。
眾所周知,海洋的洋流,是一個依靠溫度和含鹽密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我們經(jīng)常把它比喻成“傳送帶”。而這條“傳送帶”影響著大氣循環(huán),冷暖變化,是驅動和調節(jié)氣候的主要因素。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西方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驅動的“關鍵”,就是北半球高緯度的冰蓋。
這其中有一個著名的“米蘭科維奇理論”。是由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科學家米蘭科維奇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提出來的。
這個理論認為,北半球高緯度夏季太陽輻射變化,是驅動度冰期旋回的主要因素。
通俗點解釋,也就是通過地球的轉動周期的變化,導致太陽對北半球高緯度冰蓋的輻射量大小產(chǎn)生變化,進而驅動冰蓋的漲縮。而冰蓋的大小變化,又通過北大西洋深層水,驅動了“大洋傳送帶”,進一步控制著全球的氣候。
但是,這個理論,只考慮了北半球的高緯度冰蓋。于是此后的一個世紀,大部分科學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這上面。
然而就在上世紀末,一些海洋學家用標記測試的方法,發(fā)現(xiàn)本來應該向南流進入低緯區(qū)的北大西洋深層水,卻一路向東在北大西洋內部行成了渦流。
因此,就有海洋物理學家提出,深層水的溫鹽密度差可以造成擴散,但并不足以驅動全球大洋洋流。
同樣也是在上世紀末,學院的泰斗級科學家,王老院士主持設計的一次大洋鉆探科考。在南海的沉積層鉆下了六口鉆孔,通過對從中取得的樣品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氧同位素曲線數(shù)據(jù),跟過去全球的“標準”有偏差。
當時,對于這種“偏差”,科學界按照慣例的解釋是地層“缺失”,導致數(shù)據(jù)不全。但是,王老院士并不這么認為。
后來,國內的科學家們又多次在不同區(qū)域鉆井,采集到的樣品,證明了全球所有的低緯海洋季風區(qū)全部都存在這種“偏差”。不僅如此,甚至于在陸地上,最能反映氣候變化的石筍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偏差。
這些發(fā)現(xiàn),證明了高緯度的驅動,并沒有完全控制低緯度的氣候。
最終,由我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南海的不斷深入研究,提出了“低緯海洋驅動氣候演變”的觀點。
這個觀點認為,北半球高緯區(qū)冰蓋大小的變化,跟低緯區(qū)季風降雨的變化周期性有所不同。低緯區(qū)降水的周期變化,并不就由高緯度冰蓋來決定。
如果把北半球高緯區(qū)冰蓋,比作是控制全球氣候的“開關”,那么低緯度熱帶海區(qū),就是全球氣候的“引擎”。
熱帶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東部,因為受到太陽的輻射量大,常年海水表面平均溫度高而被稱之為“暖海區(qū)”。
這里是全球赤道大氣加熱最強的地區(qū),也是空氣對流最強烈的地區(qū)。從衛(wèi)星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來看,暖池區(qū)的中心,幾乎對應著世界上最大對流中心,最大降水中心。
同時也是導致氣候干濕,旱澇災害的源頭。
而南海,就是西太平洋暖池的一部分。
過去的一個世紀,全球的海洋氣候研究全都盯著北半球高緯區(qū),對南海在氣候演化中的作用以及科研價值,嚴重低估了。
隨著“低緯海洋驅動”觀點的誕生,從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開始,由我國科學家主導的重大研究項目“南海綜合探索計劃”,正式立項。
從11年到18年,整整八年,我國32家單位,700多人次的科學家,60個科研項目,通過對南海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發(fā)現(xiàn)。
在“海盆成因”和“氣候演化”兩個地球科學重大問題上,我國科學家通過對南海深部的不斷研究,提出了挑戰(zhàn)傳統(tǒng)認識的新觀點,取得了南海深部研究的科學主導權。
此外,在南海的深層海水研究上,我國科學家也首次對深水邊緣海盆地的水、碳循環(huán)中大洋和大陸因素的相互作用,取得了基于實測的系統(tǒng)認識。
依托國內外的條件,“南海綜合探索計劃”實現(xiàn)了3個深潛航次和“3+1個”大洋鉆探航次,實現(xiàn)了數(shù)以百計的深海觀測錨系和大量的地球物理測量。
另外,我國自行研制的萬米級和4500米級的兩艘載人深潛器——“奮斗”號和“深海勇士”號也相繼下水。其中“奮斗”號甚至下潛到了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完成了一次海下壯舉。
至此,過去由歐美日“三分天下”的大洋科考時代,終于因我國的加入而改變了格局。
就像趙如嵐給小女孩解釋的那樣,對于海洋深部和海底的探索研究,不但可以幫助國家更加合理利用海洋資源,而且還有助于預測未來的氣候走向,幫助人類防范氣候災害。
說起來,趙如嵐也算是趕上了“好時代”。
就在幾個月之前,她剛剛有幸參加了“大洋發(fā)現(xiàn)計劃”最近一個航次的深海鉆探科考。
此刻她正在做的,就是把從這一航次帶回來的樣品,進行檢測研究和數(shù)據(jù)分析。
人一忙起來,時間就過的特別快。
等完成了工作日志,竟然已經(jīng)是晚上了。外面的天都黑透了。小嚴忙完了自己的手頭工作,跟她打了個招呼,收拾東西先走了。
這家伙,把她叫過來干活,自己倒走得早!
趙如嵐揉著僵硬的脖子,都沒力氣“吐槽”他。這時她想起什么,趕緊摸起手機看了一眼。
果然,“豬隊友”給她發(fā)了兩條信息。
第一條是兩個小時前發(fā)的,問她回不回來吃飯,說燒了她愛吃的小黃魚。
第二條是說姆媽明天的生日,他已經(jīng)訂好了中午吃飯的飯店,定的是衡川路上的“寶和大酒店”,問她有沒有問題。
該說不說,論起這些生活的瑣碎細節(jié),“豬隊友”比她靠譜太多了。
她想了想,沒回短信,直接收拾東西,換衣服走人。
一路上,她都在想今天張老師說的那些事。
雖然她并不覺得兒子真有什么“毛病”。
小宇的確很好動,但是,好動不代表一定是“多動癥”。她記得小宇小時候,特別喜歡樂高積木,一個人能坐在那里拼樂高拼上好幾個小時。甚至五六歲的時候,就能看懂很厚一本說明書,照著拼模型。
這說明什么?說明他不是坐不住,他只是對目前的學習“不感興趣”。如果是遇到了他感興趣的事情,他是坐得住的。
但她也得承認,小宇應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而且人家老師說的也沒錯,這事確實得賴她。
當年生小宇那會兒,她還在讀博呢。讀了一半,因為懷孕生孩子,休學了一年。小宇剛滿半歲,她就急著回去繼續(xù)上學?!柏i隊友”那時候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整天忙得黑白顛倒,自然帶不了奶娃娃。
所以,所以,小宇就只能被丟給了老爸老媽。
可憐他們二老剛退休,一天好日子也沒過上,無縫銜接再度上崗,當上了“老保姆”,一把屎一把尿把小宇拉扯大。
直到她通過答辯拿到博士學位,又進入東海大學海洋學院工作,之后夫妻倆貸款在學校附近買了房子安定下來。這才把小宇接到身邊。
當然了,說是接在身邊,但實際上帶孩子的還是她老爸老媽。
爸媽原本住在浦東,為了方便照顧他們,硬是把原先住的好好的房子租了出去。然后在她小區(qū)隔壁租了個“老破小”。
每天早上,她老爸六點就出門,在路邊買好早餐,到家里來接小宇上學。下午放學之后,也是先把小宇接到他們那里,盯著寫完作業(yè),吃了晚飯,再給送過來。有時候,趙如嵐下班時間早,也會去爸媽家里蹭頓飯,再把小宇接回家。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
她也知道爸媽不容易,可是又能怎么樣呢?她要上課,要帶研究生,做科研課題,她實在沒有時間接送孩子。最多也只能隔三差五給老爸老媽買點吃的穿的用的送去,表示一下感謝,僅此而已了。
可是今天被兒子班主任一通“教育”,她忽然意識到,不能再這么下去了。
拋開兒子的學習好壞先不說。過了年,他就十一歲了,眼看要到青春期了,將來肯定是越來越難管。老爸老媽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身體各方面都不比從前了。
尤其是老媽,年初的時候體檢,心臟各項指標都不太好,醫(yī)生說她有心衰的趨勢。囑咐不能過于勞累,要按時吃藥,控制好血壓血脂。
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再讓他倆再受這份累了。
她得跟豬隊友商量商量,改變一下。
一進門,客廳里沒人,廚房餐桌上放著一只砂鍋和兩盤沒動過的青菜。
她換了鞋,走進臥室,只見周云海正在電腦前忙著。
他工作的時候習慣戴著耳機,說是聽著音樂干活兒“有激情”。他一面忙活一面隨著音樂搖頭晃腦的,以至于連她進門都沒聽見。
小宇不在家。估計八成是在爸媽那里。
好嘛,上午讓他去接孩子打不通電話,都到這會兒了,他還不去接?
趙如嵐眉頭一挑,心底的小火苗蹭蹭地就竄了上來。但她沒急著出聲,而是站在“豬隊友”身后,默默地盯著他。
幾秒鐘后,大約是感覺到了身后的空氣有些“異樣”,周云海冷不丁回了一下頭,頓時“哎呀”一聲,差點從椅子上滾下來。
不過,他反應十分迅速。飛快地起身,把趙如嵐“請”到椅子上坐下。
“你你你這就回來了啊,我還以為你要到很晚呢……”
純粹沒話找話。
趙如嵐沒吭聲,只給了他一個眼神“自己體會”。
周云海忙不迭地解釋說自己不是忘了去接小宇,而是傍晚的時候,公司那邊臨時讓他加個班,這才拜托了爸媽幫忙帶小宇一晚。
聞言,趙如嵐瞥了一眼電腦,臉色稍緩了一些。
其實,她也知道,豬隊友不容易。
周云海之前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做工程師。
從二十幾歲干到三十大幾,也算是公司的元老級員工了。當年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欣欣向榮一片大好的時候,他的確吃到了紅利,拿著不菲的薪資。
要不然,指望她賺錢,他們家到現(xiàn)在也買不了房子。
可是打從兩三年前開始,互聯(lián)網(wǎng)大環(huán)境就逐漸走下坡了。各大廠都互相比著裁員,降本增效。他們公司也不外如是。
只不過周云海因為在部門里效率很高,得領導賞識,所以暫時沒有被裁員。但是也降了薪。收入遠不如從前。
用周云海的話說就是:干他們這一行,年齡才是優(yōu)勢。一旦年紀大了,思維和精力都跟不上,加班加不動,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他們部門之前辭退的全都是往四十奔的那批人。而他已經(jīng)三十大幾,眼看著離那道“門檻”越來越近了。
所以去年,他私下里就到處求相熟的朋友,幫忙給介紹下家。
可是,下家不是那么好找的。
同行業(yè)的狀況都大差不差。別的大廠也不會要他這種資歷和年紀的人。除非是去那些小公司。可是小公司開不出多少薪水且不說,就算他肯去,說不準人家哪天就干黃了,倒閉了。他上有老下有小,身兼養(yǎng)家重任,怎么敢隨便賭?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
就在去年下半年,一家叫做“光源計劃”的科技公司主動給他遞過來了邀約。
周云海一開始有點意外。因為這家公司是做人工智能的,跟他之前的工作不太一樣。但是人家誠意滿滿,說就看好他這個人。
因為周云海之前給大廠平臺向用戶推送內容的算法做過優(yōu)化,精準率有了很大提高。于是就被這家公司注意到了。
人家不但開出的薪資條件比他當時要高一大截,而且還說只要他同意去,各種條件都可以提,都好商量。
唯獨有個問題,這家公司不在上海。而在杭州。
當時周云海猶豫了,跟趙如嵐商量了一下。趙如嵐鼓勵他,想去就去。大不了大家一起克服困難。
就這樣,周云海聽了她的勸,快年底的時候,從大廠辭職去了科技公司。經(jīng)過了前期的磨合,工作也算是漸漸進入正軌了。
只是苦了他,得在公司和家里兩頭奔波。
現(xiàn)在他每個禮拜在公司里待四天,在家里待兩天半,剩下的大半天都在路上“通勤”。而且即便是在家里,也經(jīng)常被叫著加班。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
趙如嵐一時間心里也猶豫起來,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說兒子的事了。
下一刻,周云海忽地想起什么,打開電腦,登錄一個地址,然后示意趙如嵐
“老婆,來,給你看個好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