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咸菜
- 紅樓小診所:開局遇晴雯
- 那怎么辦哎
- 2050字
- 2025-06-28 23:00:00
“蘇秀才”三個字,差點兒把蘇致遠氣的當場暴斃。
只是這貨自詡“士子風流”,就算被懟了一句,也端著架子不屑于與一個小丫鬟當街理論。
而歲志遠不知道的是,晴雯壓根兒沒想過“秀才”這個稱呼,只是別人給他取的外號——
她是真的以為,眼前的蘇三公子,身上真有秀才功名……
蘇致遠臉色一寒,嘴角慢慢擠出一絲冷笑:“真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古人誠不欺我!”
馮大頭淡淡地掃他一眼,心道若是孔圣人地下有知,就憑你剛才那句話,他老人家就算拼著被至陽之光曬成灰的代價,也要跳出來給你一個大嘴巴。
蘇致遠見兩人默不作聲,心中便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在這場“辯論”中取得了勝利,郁悶的心情終于好了一些。
只是等他轉眼瞧見晴雯娉娉裊裊地走到馮大頭身旁,嬌軀似挨不挨的靠著那人的身體,兩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與那人的手肘不過毫厘之隔,心里仿佛被貓抓了似的難受。
心道那天要不是那胖婦人“走錯了”醫館,這丫頭本該是自己的!
現在看來是小丫頭紅顏薄命,沒有陪侍自己左右的福氣。
不過等小郎中惹了牢獄之災,看在她青春嬌嫩的份兒上,自己倒是可以暗中使點兒銀兩,把她贖出來玩上幾天。
至于老蘇家的大門,她這輩子就別指望進了。
唉,卿本佳人,奈何從賊……
蘇致遠暗自替晴雯惋惜一句,語氣冷冷道:“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一番好心,偏你等不聽,日后那就不要怪蘇某言之不預也!”
說完袖子一甩,徑直朝對面走去。
晴雯不久前還在為家里的生計感到焦慮,生怕醫館入不敷出之下,自己再跟妞妞一樣要被賣出去。
此時蘇致遠的這句話,瞬間引爆了她心中的怒氣。
晴雯眉毛一挑就要開口,卻被馮大頭一把攔了下來。
他瞧著不遠處走起路來歪歪扭扭、沒個正型的蘇家三公子,淡淡道:“好了,跟這種眼高手低、剛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人,有什么好講的?”
晴雯氣呼呼的跺了跺腳,盯著蘇志遠的背影狠狠剜了一眼。
“哼,少爺就是脾氣太好,他們這些人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門找茬!”
馮大頭搖頭一笑:“還有蘇老爺子在呢,不看僧面看佛面,隨他去吧!”
他說話間不動聲色地轉動了下身子,視線從腳下一掃而過,瞬即嘴角扯出一個微不可察的弧度。
原來借著蘇致遠挑釁的這片刻功夫,馮大頭終于將暗記不動聲色地刻到了墻磚上。
說實話,要不是場合實在不合適,他真想追上去對蘇公子好生說句謝謝。
“蘇三公子是個好人吶!”
馮大頭真心實意的感慨了一句,聽的站在旁邊的晴雯滿臉狐疑。
他也不解釋,轉身走回藥鋪之內。
跨過門檻兒的剎那,馮大頭隱約有種穿過某種屏障,轉瞬間全身肌肉都松弛開來的感覺。
他扭頭朝外瞅了瞅,心道系統這狗日的說話真特么算話,說保護范圍僅限這座院落,那就絕對不肯多出一步。
也不知這次搬遷之后,小院能不能再大一些。如今后院只有一進,房屋著實有些少。但凡家里來個像老章這樣需要住下的,就顯得很不方便。
馮大頭心中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熟門熟路的穿過藥鋪,領著晴雯走到廚房前。
小丫頭經過這幾日的適應,已經不再對“廚房里的廚娘怎么一直不出來”這件事兒充滿好奇。
或者說她心里已經轉過彎兒來,明白有些事情既然少爺沒主動說,那以她自己的身份,就不能問也不該問。
然而……
當晴雯看到又是滿滿當當的一碗大米飯,頓時臉色一苦。
她倒不是嘴挑吃不得這個,畢竟之前跟著嬤嬤過活的時候也不富裕,甚至就連饅頭、白米飯也不能可著勁兒的吃。
只是任誰從先前的大魚大肉忽然換成頓頓大米飯,關鍵連菜葉都沒有幾根,短時間內都會有些不適應。
說白了,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馮大頭看著小丫頭的表情,輕嘆一口氣,“花費巨資”點了一份兒最普通的大頭菜。
他一邊將咸菜分成兩份兒,一邊理不直氣不壯的說道:“你還沒痊愈,吃清淡點兒對身體好!”
“哦!”
晴雯嘴里無意識的回了一句,雙眼緊緊盯著馮自家少爺的動作,眼里只有清脆酸甜的菜絲,味蕾中驀然傳來上次吞咽時的感覺。
她甚至覺得這些暗紅色的下飯菜,跟那些魚肉一樣好吃。
只是這話她不敢說,怕少爺罵她丫鬟的命享不了小姐的福……
馮大頭卻沒發現小丫頭的異樣,他心中還在為不久前的行為感到萬分懊悔——這貨之前根本沒想過,他每個月可以消費的額度,竟然特么是有上限的!
“艸,早知如此,老子之前就不搞那么多大米和面粉了!這個月才剛開始,現在已經窮到連大白菜燉豆腐都吃不起的程度了,這剩下的日子特么還怎么過啊!”
幸好老章是個好養活的,給啥吃啥,面對馮大頭連續幾頓大米飯配熱水的配給,臉上沒有半點兒不高興。
甚至看到破天荒的多了份大頭菜,竟然還有心情開個玩笑:“難道小兄弟今日開張了不成?伙食怎么忽然又好了起來?”
馮大頭臉一垮,郁悶道:“有的吃就不錯了,哪來的那么多廢話!”
章鴻哈哈笑道:“小兄弟這話在理,土地上能刨出來的糧食有限,還要供養四萬萬人,吃不飽才是常理。如今老夫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還能有頓頓大米飯吃著,是該滿足才對!”
馮大頭跟著扯淡道:“土地產出少,那是方法不對。只要找對路子,莫說現在四萬萬人,就算再翻上一番,吃飽喝足也不是問題。”
心想后世可是三倍人口于現在,在退耕還林、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照樣能實現自給自足。
對比來看,現在這點兒人才哪兒到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