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桓彥范要上戰場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納頭而來
- 洗澡的兔子
- 2036字
- 2025-04-15 11:24:06
更直接的一個因素或許是,唐以前,世家體系還沒有崩潰,作為一項重要的選人用人機制,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站在朝堂上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別管你是文臣還是武將,絕大多數都設計從世家里走出來的。
而分布在境內的,體量不同的各個世家,他們的目的自然是讓后代們都盡量去做官,維持家業。
而在這種期待中,有的人,就走向了朝堂,當了文臣,而有的人呢,武藝更好,膽量更大,也就自然而然的登上了戰場,成為了武將。
這樣一來,實際上,文臣武將說不定都是出自一家,大家都屬于同一個世家體系。
互相之間,自然是沒有誰看不起誰的問題。
更何況,因為出身世家,學識方面也還是有一個基本的保障的,與純粹的起自步卒的大將軍是不同的。
這些能征善戰的將軍,既然仗打的好,那么,頭腦自然也是不會差,再輔以基本的學識修養,出將入相,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而宋以后,世家體系解體,走向朝廷的,大多都是經過了進士考試的新生寒門。
他們雖然出自寒門,可更加喜歡標榜自己的身份地位,當然了,比起前世家時代,只要是搬出自己的姓氏,就有一隊人等著跪舔不同,這些人想要彰顯自己,當然要從學識修養以及在科舉考試之中的名次來說事。
當然了,他們就是想標榜自己的出身,往往也沒有啊!
更不要說,一旦談及出身,就會發現,他們和那些被他們嘲笑,看不起的武將也沒有什么分別。
都是一樣的。
至于武將……
他們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一些,畢竟,他們既沒有可以拿出來吹噓的門楣,更沒有所謂的學識。
再加上種種復雜的原因,畢竟弱宋的武功確實是不成就,那么這種不成就的責任,自然要歸結于武將。
武將的地位就進一步走低。
而武將想要通過戰功轉型的這條路,基本也被堵死了。
你根本就沒有學識,更對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權力平衡,沒有一點概念。
如此一來,武將的成長路徑幾乎就只剩下一條。
那就是擁兵自重,做軍頭。
但在大唐,尤其是初唐時期,文臣和武將根本就沒有這樣割裂。
桓彥范的提議也不算離譜。
甚至,武媚娘可能還會非常歡迎。
啊啊啊!
我武周也是有孤忠的!
居然還有人主動站出來,趟這攤渾水!
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這就是一往無前的,為女皇陛下獻身的,大無畏的精神啊!
桓彥范有了這一請,狄仁杰瞬間便喜笑顏開:“好啊!”
“只要你能下定決心,老夫自然支持!”
“明日我就去向陛下引薦,爭取讓你和姚崇一道出發!”
這就……一道出發啦?
不得不說,狄閣老看似老邁,不中用了,實際行動力還是頂級的。
一個河北道。
一個是金雞道,與突厥相鄰的。
這也能一起出發?
那路程能一樣嗎?
額……
仔細想想,好像也確實差不多哈。
我們武周的都城在哪里?
北京?
NONO!
洛陽!
位于帝國中心區域的洛陽,一向都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線而聞名。
既然是帝國的中心,那么,不管是比鄰大海的河北道,還是鄰近高山的金雞道。
兩邊算起來,路程都是差不多的。
若是桓彥范真的可以和姚崇一道出發的話,說不準,兩個人還真的可以在同一時間到達目的地呢!
金雞道……
桓彥范若是不提起,狄仁杰自己都要忘了這么個地方了!
也不是故意遺忘,實在是那個地方現在麻煩的緊,復雜的緊,就連狄仁杰都不想去攪進那一灘渾水里。
再者,內政方面,麻煩也是多到數不清,內政還是外患,孰輕孰重,在狄閣老的心中,自然是有一桿秤的。
外戰失敗,固然丟臉,但至少還不至于傷及根本。
可若是繼承人出了問題,那大唐可就算是從內部徹底瓦解了!狄仁杰苦心經營多年,怎能眼睜睜的看著事業崩壞呢?
更何況,在他看來,這幾位他重用的人,當真是沒有幾個具備軍事素養,毫不夸張的說,或許還不如他狄閣老有用。
但現在,既然桓彥范主動站出來,卻也不必客氣,就讓他去,闖蕩一番!
若是成了,或許,這幾個人當中就真的可以涌現出一個能夠挑起大梁的人物!
日后,恢復大唐,也就有指望了!
“張柬之不行!”
“姚崇大好!”
狄仁杰的耳邊,李重潤的叮囑再次響起,姚崇,確實挺好的,張柬之也確實是差了點。
不得不說,在從軍這件事上,張老就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他都多大年紀了。
以往又沒有從軍的經驗,這要是去一趟金雞道,說不定,老命都要交代在那里。
可雖然損失了張柬之,我方也不是就沒有人才了嘛。
你看,只要時機成熟,只要給機會,人材機就會自己跳出來!
狄仁杰再次認可了自己的眼神。
嗯嗯!
看來,老夫的眼光,還是很犀利的!
同樣眼神犀利的人,在洛陽城里還多得很,比如,狄閣老的隔壁,就有那么一位。
明堂歸來,許多懸而未決的事情也都得到了解決,雖然是短暫的,但有那么一個框框,總比沒有好。
尚善坊中,坐擁巨大宅邸的太平公主,自然是不會缺少客人的。
然而今天,公主殿下卻罕見的,閉門謝客了。
為什么要閉門?
還不是因為要招待貴客嘛。
公主座下,內舍人上官婉兒端坐在那里,從容優雅,正在品茶。
身在這個紅粉時代,既然是女主當政,貴婦人們自然是擁有更多的特權。
若是沒有特權,那還要這個女皇帝做什么?
大唐都城內,東西兩市最為知名,東市成立時間更早,販賣的貨品,更加規范。
而西市呢,從來都以各方客商云集為賣點,專門販運各種外埠的奇珍異寶。
當然了,既然在西市扎根的,大多都是外商,這里居住的人員也就更加復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