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三國:從徐州開始再造季漢
- 愛潛水的小明
- 2087字
- 2025-02-18 23:29:09
“以工代賑?”
劉備在聽完張恒的講述之后,微微一驚。
畢竟這個詞語在他看來太過新奇,
他從未聽說過。
而且,自打他拜張恒為軍師以來,
張恒所說諸多詞語,他聞所未聞。
但是,因為張恒的料敵先知,以及給出的諸多計劃,
他只得將原因歸結于自己的學識淺薄。
每每想到此,劉備都會在心中感慨道,先生真乃神人!
張恒見劉備面露疑惑之色,微微一笑,拱手道:
“主公,‘以工代賑’乃是恒從先賢典籍中悟出的一種賑災之法。
昔年管仲治齊,遇災年則大興土木。這便是‘以工代賑’。
其核心在于,讓百姓通過勞作換取生計,而非單純依賴施舍。此法雖看似簡單,但實則有諸多好處。”
劉備微微點頭,示意張恒繼續說下去。
同時心中暗道,先生果真博學多才!
張恒接著道:
“其一,徐州百姓如今雖遭劫難,但民心未散。若單純開倉放糧,雖能解一時之困,卻難以長久。
而以工代賑,能讓百姓在勞作中重拾信心,讓他們明白,只要努力,生活便能逐漸好轉。
如此一來,百姓的士氣得以振奮,民心也會更加穩固。屆時,主公在徐州的根基必將穩如磐石?!?
劉備聽后,微微頷首,面露思索之色。
張恒又道:
“其二,徐州城防破損嚴重,若僅靠官府出資修補,一則財力有限,二則人力不足。
而讓百姓參與城防修復,既能節省官府開支,又能快速恢復城防。
百姓在勞作中獲得報酬,官府則解決了燃眉之急,可謂一舉兩得。”
劉備點了點頭,道:
“此言有理,但百姓如今饑寒交迫,若勞作強度過大,恐難承受?!?
張恒微微一笑,心想劉備果真處處心系百姓,
“主公放心,恒已安排妥當。每日勞作時間不會過長,辰時(7-9點)上工,申時(15-17點)歇息?!?
劉備聞言,仍有疑惑之色,問道:
“可若百姓之中若有人連鋤頭都掄不動,如何修城?先生可有應對之法?”
張恒聽罷,笑道:
“主公思慮周全,但主公勿要擔心,此事我已有計較。
我等可以建一營帳,名為‘繕衣營’,專門將老弱婦孺編入此營,每日縫制冬衣兩件換粟三升,如此一來,此事可解?!?
來向劉備匯報之前,張恒已在路上作了周密的思考。
無論是老弱婦孺,還是壯丁,皆可通過勞務來維持生計。
此種做法張恒前世已屢見不鮮,
并且有無數的例子證明此法成效顯著。
所以,張恒在想起“以工代賑”的時候,便迅速來向劉備匯報。
只要能在徐州推廣開來,必能進一步穩定民心!
劉備在聽完張恒的解析之后,大喜過望,起身來到張恒身前,深深一揖,道:
“先生之才,可比管仲樂毅,能得先生輔助,實乃劉備之幸事!”
劉備說這話其實是發自肺腑的,自打他拜張恒為軍師以來,
張恒不僅多次料敵先機,還提出了諸多切實可行的計劃,
尤其是這次“以工代賑”的提議,
更是讓他看到了重建徐州的希望!
他深知,若能推行此法,在不遠的將來,徐州百姓定能安居樂業,而他的仁義之名也將更加深入人心!
屆時,他便是民心所向!
如此一來,王圖霸業可期!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可得天下!
張恒見劉備如此,急忙躬身行禮,道:
“主公言重了,恒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皆是為主公分憂、為百姓謀福。
若能借此法讓徐州百姓安居樂業,便是恒最大的心愿?!?
劉備雙手將張恒扶起,面向張恒道:
“先生不必過謙。古有管仲相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今有先生為我謀劃,乃徐州百姓之幸,亦是我劉備之幸!
先生之才,非管仲樂毅所能及也!”
張恒聞言笑了。
劉備也笑了。
“不知先生打算何時施行此法?”劉備問道。
張恒聞言,面色忽然略顯尷尬。
劉備見張恒如此,擔心此法或許面臨些許阻力,難以實施,便問道:
“先生可是有難處?先生若是有難處,盡可直言,備定當全力相助!”
張恒微微搖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非是難處,只是先前我在開倉濟民之時,已在全城張貼告示。
告訴百姓可通過協助修補城墻換取錢糧。
但此事并未告知主公,恒擅自作此決定,還請主公責罰!”
張恒又是深深一躬。
劉備見此,頓時大笑。
他原以為張恒是因為有什么難以跨越的阻力才作此神態,沒想到竟是此等小事。
劉備擺了擺手,止住笑聲,說道:
“先生此言差矣!先生為我劉備分憂,為徐州百姓謀福,怎會是擅自作主?此事若能成,便是大功一件,何來責罰之說?”
張恒微微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心中暗道,不愧是劉皇叔!有容人之量!
“主公,恒雖有此心,但畢竟未得主公首肯,便已張貼告示,實屬不妥。若因此事惹得主公不悅,恒心中難安?!?
劉備聽后,哈哈大笑,拍了拍張恒的肩膀,說道:
“先生真是過于謹慎了!你我相識以來,先生所謀之事,哪一件不是為我著想?
若先生的每一件事都要等我首肯,那還要先生何用?”
劉備頓了頓,又道:
“先生此舉,正是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若能借此法安定民心,那便是大功一件!先生不必多慮,此事我全力支持!”
劉備向來如此,對信任之人,有能之人,都是大膽放手,全力支持。
他知道自己并非全才,因此格外珍惜身邊能為他出謀劃策、分憂解難的人才。
張恒的出現,無疑為他解決了很多難題,
尤其是在安撫民心、穩定局勢方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覺得為君之道最重要的便是信任與放手。
只有讓賢能之人充分發揮其才能,才能成就一番偉業。
若事事都要自己親自過問,那豈不是將能人的手腳束縛住了?
而且,他對自己識人的眼光還是有信心的。
張恒聽后,心中大定,拱手道:
“多謝主公理解!恒定當全力以赴,不辜負主公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