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以工代賑
- 三國:從徐州開始再造季漢
- 愛潛水的小明
- 2068字
- 2025-02-18 23:27:59
豎日,
徐州。
此刻城內斷壁殘垣,雖然仍有少數房屋幸免遇難,
但多數已經坍塌,瓦片堆積,煙塵彌漫。
地面上隱約可見鮮艷的血跡,
即使經過了雨天的沖洗,
也依舊難以抹去。
而百姓們更是衣衫襤褸,面容憔悴,
他們臉上沒有劫后余生的慶幸,
反而卻有著一絲絕望的神色。
因為他們如今沒有糧食,而且還要面臨交稅的困境。
街頭巷尾偶有幾只瘦骨嶙峋的野狗,
在廢墟中尋找著殘羹剩飯,
時不時發出低沉的嗚咽聲。
一派荒涼景象。
一家店鋪旁,
張恒站在門前,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一沉。
他生于和平年代,從未親身經歷戰亂,
眼前的景象確實讓他觸目驚心!
他嘆了口氣,心中有些低落,暗道:
“自古以來,戰爭便是百姓最大的苦難!”
不過,張恒很快便調整了自己的狀態。
他此時是奉命前來開放糧倉賑濟百姓的,
絕不能在此時失了方寸。
隨后,
張恒命人將店鋪中已經煮好的粥飯擺在門前。
此時的粥飯是剛剛煮好的,
因此熱氣騰騰,香飄四處。
百姓聞見米香的味道紛紛聚集。
有人拄著木棍艱難地走來。
有人抱著幼子,手臂肉眼可見的在顫抖。
還有人攙扶著年邁的父母,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他們的目光都盯在了粥飯上面,
他們當中的已經許久沒有溫飽過了,
更有甚者已經兩天沒有吃過飯,
只有飲水充饑。
張恒見百姓已然聚集,便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
“諸位父老鄉親,如今徐州遭此劫難,具是那曹賊所致!此賊為一己私利,奪我城池,屠我百姓,此舉人神共憤!”
“今我主劉備,不忍鄉親們受戰亂之苦,特命我等開倉濟民!自今日起,于此處設粥棚,每日施粥,以解諸位饑寒之苦!”
“凡有需要者,皆可來此!”
百姓聞言,心中大喜!
他們如今已是饑腸轆轆,
聽到有粥飯可領,
喜悅之色溢于言表!
此時,
一位老者拄著木棍,顫巍巍地走上前,眼中含淚,聲音顫抖地說道:
“多謝劉使君!使君仁義!老漢我活了這么大歲數,從未見過如此仁德之主!”
她一直以來便有聽聞劉備的仁義之名,
此前她也曾見到劉備為追悼陶公寫了一篇悼文,
字里行間盡顯哀思,心中便已對劉備生出幾分敬意。
如今親眼見到劉備的善舉,更是深感其仁德之心。
而旁邊的一位婦人,手中牽著幼子,同樣是激動得熱淚盈眶。
她蹲下緊緊摟著孩子,哽咽道:
“孩子,我們有救了!有救了!快,快謝謝劉使君!”
說話間,婦人便將幼子轉身,面向州府方向,領著幼子一起,深深一跪。
對婦人而言,劉備此舉確實是救了他們的命。
因為她的丈夫為保護他們母子,
已經在戰亂中死去。
她的公公婆婆在去年就已被曹操屠殺,
如今只剩下他們孤兒寡母。
他們從昨天到現在只是喝水充饑,
倘若再無粥飯可食,怕是快要餓死街頭。
而其他人見母子二人朝州府一跪,
便也紛紛跪下。
婦人的幼子起身后,看著站在自己的眼前的張恒,用微弱的聲音說道:
“謝謝……先生……”
張恒見狀,心中一陣酸楚。
從聲音便可聽出那幼子如今很是虛弱,
于是,張恒連忙上前,輕輕摸了摸孩子的頭,溫聲道:
“不必謝,這是我等分內之事。孩子,快喝粥吧,吃飽了才能有力氣。”
言罷,便吩咐下人向百姓施粥。
不多時,百姓拿到粥飯后便在一旁狼吞虎咽的喝了起來。
也有人因為粥飯過燙,手中的碗不小心掉落在地,
所領粥飯也撒了一地。
張恒本以為他會再來粥棚,沒想到他卻臥于地面之上,舔著打翻的粥。
張恒見狀,鼻子忽然一酸。
他連忙上前將那百姓扶起,溫言道:
“小心些,粥燙,慢慢喝。碗打翻了不打緊,我再給你盛一碗便是。”
那百姓抬起頭,眼中滿是感激與羞愧,聲音有些發抖地說:
“多謝先生!多謝先生!小人實在是餓極了,一時心急,才……才……”
張恒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不必自責,餓極了難免心急。來,這碗粥你拿著,慢慢喝,別燙著。”
他接過粥碗,雙手直哆嗦,眼中含淚,連連點頭。
張恒見此,心中一陣難受。
徐州本是富庶之地,百姓自當安居樂業,
卻因曹操的一己私欲,為稱霸天下兩次屠戮徐州,
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家園盡毀!
想至此處,張恒心中憤懣難平。
徐州雖遭劫難,但民心未散,若能善加安撫,必能重振旗鼓。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憤懣,轉身對身邊的隨從低聲吩咐道:“再去煮些粥來,今日務必讓所有百姓都能吃飽。
同時,派人張貼告示,昭告全城百姓,自今日起,免除徐州兩年賦稅,以解百姓之困。”
正當隨從準備領命而去時,張恒忽然想起了什么,便喊停了隨從,再次說道:
“另外,再加一條,自今日起,百姓若愿意協助將士修補城防,便可以此換取糧食和銀兩。”
隨從聽完后領命而去。
其實這一條是張恒突然想到的,
在他原有的計劃里,他是打算免除兩年賦稅即可,
但是考慮到百姓如今的困境,
僅僅免除賦稅遠遠不夠。
此法雖能解百姓一時之困,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如今徐州城防破損,百姓饑寒交迫,
若能以工代賑,既可修復城防,又能讓百姓有口飯吃,實乃一舉兩得。
畢竟,賦稅能免除,但百姓的糧食問題短時間無法解決,
長時間的開倉賑濟終究不現實,
徐州糧倉的存糧在經歷曹操的掠奪之后,已然所剩不多。
以工代賑,方是長久之計。
只是,我這樣先斬后奏,應該沒問題吧?
.
“昔年,徐州慘遭曹兵之禍,城墟民饑。帝令恒開倉濟民,免賦二載,且募民以修繕城墻,日給黍食。饑民捧粥泣曰:“活我者劉使君也!”越三歲,荒地復墾,市井重興,童叟相攜歌于街道,州景漸復舊觀。”——《新纂九州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