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必要的蒙古互市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長合
- 2995字
- 2025-03-26 13:04:59
江南大案涉者之眾,可謂是自太祖建國以來從所未有!
更是引兵變據地而抗朝廷法令,震動朝野上下。
皇帝震怒!
南方派系頓時是亂作一團,在皇帝下令由楊嗣昌就此大案,全權負責,領京兵一萬前往江南鎮壓民亂,又遣派監軍太監方正化,領一百錦衣衛緹騎配合南京南鎮撫司,清查叛軍以及牽連鄉紳的家資、田產、人丁,家資抄沒以充國庫,人丁男者充軍,女眷打入教坊司。
這次難得是說要將本次大案查得的錢糧田產輸入國庫,可以說楊嗣昌以及帶去稽查的戶部、兵部諸官都很興奮,一個個恨不得飛也似的趕到江南,狠狠折騰那些個江南地方派。
這下可就不單單是鹽引、賦稅的事了,更涉及百官謀反,百姓從賊的地步。
這下牽扯起來,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要抓人可就得抓上好些個大人物了。
在南方開始鬧騰的時候,八月初,吳三桂已經就任寧遠總兵,開始對寧遠的軍民巡察,他立刻上報,稟奏朱由檢這是說:寧遠兵精糧足,唯獨缺少戰馬,整個寧遠城,此時也就只有不到兩千六百騎兵,望陛下能多撥付匹戰馬四千匹,供他訓練騎兵。
朱由檢是連夜下旨的,他已經沒時間了,按照歷史上的記載,此刻的后金已經在湊糧準備大舉入侵了,他現在是一刻都不敢多睡,在日落時分,有奏疏擱到兵部,他派去兵部一直盯著的小太監,就連忙稟奏吳三桂有奏疏上了,他就令人取來翻閱。
歷史上,滿清編造的后來所謂明史,將吳三桂往漢奸上引,但事實上,吳三桂一直到崇禎死了,也沒背叛大明。
對現在的朱由檢來說,吳三桂是可以信任的,何況這狂傲不羈的吳三桂是真的能打,在明朝現在的眾多將領中,也只有曹文詔、曹變蛟這二人能夠比擬,比吳三桂弱的就是滿桂、趙率教、祖大壽等人了,當然,滿桂是帥才,祖大壽也有遼東鐵騎,二人能打也有戰略,和吳三桂能力上可能還差不多。
朱由檢是吳三桂很重視的,這么一個孤傲的人,在崇禎十六年還想搞定韃清,瘋狂勸降多爾袞,能不斷給朱明找機會存山東、皇嗣的,在明朝滅亡,崇禎帝已死的情況下,還想救下永歷的這么一位將軍,被后世滿人黨嚯嚯成了著名大漢奸,這么一個忠明大將,污名比狗皮膏藥還難纏。
他是連夜讓王承恩去找來戶部尚書畢自嚴、兵部尚書王洽,論這篇上來的奏疏。
“吳三桂送抵京師的奏疏,直言寧遠戰馬奇缺,騎兵不夠,你二人議一議吧,從鹽引捐馬的國策開始,幾個月的時間過去,有多少可用的戰馬了?”
畢自嚴和王洽彼此對視一眼,由畢自嚴先站出來說話,道:“稟陛下!鹽務是五月末才改制的,全國在冊的鹽務換取戰馬,總計只有一千零三十六匹,其中大宛馬二百一十三匹,河曲馬六百二十二匹,蒙古馬一百三十三匹,雜馬七十八匹……”
朱由檢皺眉,他是的確沒想到,大明朝缺馬已經缺到了這個地步,自己拿鹽引來搞馬政,兩三個月時間過去了,全國范圍內也才搞到一千來匹戰馬!
他搖搖頭道:“除了鹽引,朕可是還開放了蒙古族在宣大地區的互市,互市得來的蒙古戰馬呢?”
王洽摻和進來,并奏道:“陛下,在宣大的互市已蒙古馬三千二百多匹,臣的人都仔細清點了,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在草原,不少部族聽說了我大明開放鹽鐵茶餅的生意,都遠道而來,遣使和貿易隊伍想要換茶葉、鹽巴、口糧,只是聽聞朝廷只想要換黃羊和馬匹后,有不少的怨言。”
“尤其是插漢部的林丹汗遣使與宣大總督盧象升商量,詢問能否在與我朝互市中,加入些比如皮毛買賣、牛羊、藥材等,使者稱林丹汗在不久之前與建奴的交戰中損失了不少馬場,戰馬稀缺了許多。”
朱由檢剛剛還要高興,聽到此言,不由得感興趣,說實在的,他對于這個林丹汗還是很感興趣的,他詢問道:“林丹汗一共也就幾萬兵馬,與他那土地上的數十萬馬群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吧?”
“何況此間貿易,是中原商人與朝廷以及蒙古諸部共同獲益,朝廷得到戰馬,商人獲得朝廷給的錢,他蒙古人也得了商人運來售賣的茶葉、鹽巴和糧食、鐵鍋,又有何讓他不快的”
王洽心里苦笑,但還是面容嚴肅的回復:“陛下,這兩年林丹汗與后金、哈喇慎部屢次戰斗,損失了幾個小部落以及東部馬場,他想要恢復蒙古騎兵的數量,就想要保留下年輕些的戰馬,蒙古人都是一人雙馬,親衛甚至需要一人三馬來托運糧食草料,朝廷開放宣大互市,其他蒙古部落都到此想要購買鐵器、鹽巴、茶磚,賣于我朝大量馬匹,而林丹汗因為戰爭損耗,手中多余的戰馬并不寬裕。”
“也就是擔憂其他蒙古部落得了糧食、茶餅、鐵器,使得他的力量漸漸的弱于其他部落。”
朱由檢點頭明白了一些,但他不覺得有什么可以和林丹汗討價還價的地方,林丹汗的人馬多寡和他有什么關系?
此時還剩下的幾十萬人口,如果沒有變化的話,也估計很快會在和后金的戰爭中被消耗吃掉,最終等他逃離歸化城,只剩下了不到十萬人了。
朱由檢就是要趁這段時間,把這些林丹汗多余的馬匹收下,他甚至已經盤算好了,等這些馬匹到手,他就在陜西境內更大量的遷出百姓,大量圈地劃出馬場,命人照顧,然后一批一批的讓戰馬繁育,幾年之后就能對抗滿清。
但是對林丹汗。他也不會完全不給回應,朱由檢對王洽道:“這樣,原定馬政不改,但朕要從內帑給于互市每年增至銀錢五十萬兩,還有,遣使者去見林丹汗,朕要賣他鐵甲,一套鐵甲換他五匹戰馬,棉甲換他兩匹戰馬!幼馬也行,八匹幼馬換一套鐵甲,四匹幼馬換一身棉甲。”
“大伴,此事你找人隨兵部的人一同去辦,記住,就這價給他,問他愿不愿意答應,倘若不愿生意咱就不做了,若是愿意,咱們就替他制作良甲。”
王承恩連忙上前應聲。
這一下就是王洽都連忙勸道:“陛下,這鐵鎧豈能夠拿去資敵焉?一套甲胄打造出來,可值百八十兩白銀啊!何況耗時耗力,并且賣與蒙古人的話,恐怕邊關有危吶!”
朱由檢擺擺手道:“就這么辦吧,從南京各州府的武備,調撥存庫的鐵甲兩千副,皮甲、棉甲兩萬身,由戶部、兵部、工部共同商議,改造形制,準備互市。不必送去內閣推議了,直接票擬上來,挑選合適人選,再由廠衛人馬共同出使插漢部。”
他想起吳三桂的事,又對二人說道:“此外,將這四千戰馬送去寧遠三千匹,另送往錦州一千匹,即刻調令,不可耽擱。”
說完就要送客,打斷了王洽想要勸說的樣子,起身就走了。
朱由檢根本就不在意鐵甲這種東西,在關寧錦防線以及宣大防線上的明軍披甲率遠遠高于此時的后金軍隊,所以他根本就不在意甲胄,而林丹汗現在面對披甲率比自己高出三到五倍的皇太極時,是打的異常艱苦的,既然大明缺少戰馬,林丹汗缺少鐵甲,那朱由檢就不客氣了,正是要狠狠宰他林丹汗一刀的商業戰爭。
想要鎧甲嗎?
想要棉甲嗎?那就拿你們的戰馬來換。
至于說以后朱由檢怕不怕披甲率上來的蒙古騎兵。
不好意思……
在六月中,他就已經親手搞出了燧發銃,我這燧發火槍兵打不贏滿清野人,我還打不贏你蒙古騎兵嗎?
何況朱由檢現在是以守待攻,根本就不找你們打,孫傳庭已經早早到了寧錦防線,已經開始拿著朱由檢給的二百萬兩銀子編練了新兵三萬多人,再算上原本遼東集團的大約六萬人,整個遼東此刻已經擁有近十萬人,其中一萬還是騎兵,加上孫傳庭這位真名將在遼東坐鎮,他朱由檢是根本一點不虛。
這還不包括宣大總督盧象升手底下的五萬兵馬,除了原本的兵馬,他也在朱由檢的授意下,編練了一支一萬人左右的新軍“天雄軍”,當然這支軍隊依舊是朱由檢的內帑金在供養。
可以這么說,這段時間,朱由檢也一直在給九邊的兵馬發放積欠下來的餉銀,先前讓戶部更查最早的就是九邊軍隊人數,此刻查出來的九邊總共軍隊人數是三十六萬人,這可比在冊的六十余萬邊軍少了太多了,這下又是一大批后勤吃餉的官吏被處置砍頭。
明朝是不怕你貪了被砍頭后沒人愿意當官的,有的是人想替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