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南作亂—曹變蛟平叛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長合
- 3240字
- 2025-03-25 18:05:13
崇禎二年六月中,日頭高懸。
但是在明朝的江南地區,卻是生員盡皆起義,個個心中發寒,局勢暗流涌動,終于爆發。
江南世家們終于無法忍耐了,都是憤怒到要集結人馬和朝廷對抗的模樣,一口氣勾結十幾個衛所,加上糾集民團、家丁混雜的幾千人馬,少說也有了三萬之眾,號稱叛軍十五萬人馬,聲勢傳到南京城,頓時震動京師。
南京城的那些個南朝官吏,南朝兵部的官吏連忙請出了魏國公徐弘基為首的勛貴們,這些與國同休的勛貴則是副比較愁悶的狀態。
徐弘基找來南京的兵部尚書,還沒開口,就聽呂維琪道:“這天下洶洶,公開叛亂者不下十萬,這南京一帶守備衛所兵攏共也就幾萬人,如何能敵?還是快點送請援御前吧?”
徐弘基倒是沒那么畏懼,他雖然也震驚眼下江南地區突然的四面楚歌,背后黨派勢力交錯極廣的叛亂規模這么大,他第一時間想的還是要鎮壓下去的,他雖然是勛貴中的老油條了,又善于規劃,便還是寬慰道:“南京城高墻厚,再不濟也能守御城池,以待朝廷大兵,何況我們手中還有幾萬兵馬,根本不必懼怕叛逆。”
實話說,呂維琪很想問這位過了半百的國公,他是有什么信心靠那些個拉胯的衛所兵,來守衛南京城的。
這數萬衛所兵,恐怕能被幾百個倭寇拎著日本刀沖陣砍崩潰掉,現在的大明朝除了九邊的兵馬外,關內哪還有真能打的兵馬?
“如此,公當如何?”
“簡單,自然是召集南都兵馬,分發弓箭甲胄兵器,鎮壓叛賊了!”
徐弘基倒沒什么畏懼之色,雖然年過半百,但好在這眼下的身子骨尚且可以騎馬,他說完就朝底下的家丁以及兵部官吏吩咐:“京師路遠,恐怕月末才有信到京師,本國公與諸位臣工當一同勉勵,保衛南京城!保衛江南!”
南京兵部的運作終于是動了起來,頓時調令一件件通過官驛傳遞出去,到了地方衛所以及親衛兵馬,頓時這些個衛所指揮使回應動員起來,零零碎碎的召集手底下的官兵開始發放兵器、盔甲,江南的官兵多不善刀槍,更不善騎射功夫,發下的更多還是火炮、火銃、以及萬人敵之類的火器。
只是速度慢得很,一直是拖到崇禎七月十七日,才終于在南京聚攏了五萬七千名的衛兵,這里頭既有六千余人的南直隸親、衛軍,其余都是衛所官兵,攏共只有不過區區一千六百名騎兵。
徐弘基親自帶著家丁巡視一番,發現這些騎兵比新兵還新兵,根本就沒幾個會騎射功夫,絕大部分都是只能用刀劍的輕騎,至于步兵的炮銃和刀劍槍矛,都已經是銹跡斑斑,少有比較新的,甚至有人的火銃銃管都已經開裂,被勒令更替了。
倒是甲胄,南京是年年都有收上來不少,囤在庫中,此時取出尚有一萬來件尚新。
東亞大陸輕騎都很厲害,但輕騎不會騎射的話,這可就沒什么值得在意了。
雖然兵馬稀疏,但是徐弘基還是沒太多畏懼,帶著自己手里能夠控制的三百家丁,帶著全軍朝叛軍的位置移動,叛軍流竄,此時早已在江南拉攏、逼迫,又有萬余民團、夫子加入,聲勢更加浩大。
一直拖到崇禎二年七月七日,終于二者在建德、東流兩地爆發戰事,徐師率步卒三萬,刀槍炮銃齊備,于平地截擊正在征糧的夫子兵,大破叛軍,記錄下:徐師率步騎一十五萬,伏擊賊寇,炮聲震天,箭矢如雨,銃兵如林向敵,大破之!陣斬叛逆八千級!
事實上是徐弘基得了東林地方生員的書信告知,特地在建德、東流地界等待突襲了運動中的不到三千叛逆,突襲過程中被叛逆反沖鋒,那些民團鄉勇險些將他的本陣沖潰了,好在此時被安置在側翼的千余鐵騎趕到,在沖鋒砍殺中壓潰了這些個民團,斬殺大概一千八百人,其他叛逆是一哄而散,根本留不下來。
好在徐弘基這一戰損失并不大,大概也死了一千來人,他倒沒太在意,收繳人頭、軍械,繼續阻擊叛軍。
到了七月中旬,一支從山陜地區開拔趕來的兩千騎兵,終于趕到了江南,出現在了徐弘基的視野。
這支騎兵由剛剛升任游擊將軍的曹變蛟統率,剛剛趕到,就硬生生殺崩了盤踞在安慶府的一萬五千名叛軍,衛所兵與鄉勇組成的叛軍腦袋是一口氣摘下八千枚,按眼下一枚流寇腦袋十二兩的賞額來說,這八千人頭已經接近十萬兩白銀了。
叛軍們頓時風聲鶴唳,曹變蛟之名威震江南!
“將軍,這些腦袋?”
曹變蛟皺著眉,瞥了副將一眼,畢竟是百姓和衛所兵,也算是大明自家人……但是身后的騎兵早就已經在地上收割起來,他也不想斷了人家的財路,士氣很重要,要是拿不到自己斬殺下來敗軍的頭顱,沒能換點錢花,這些個家丁也不會跟著他好好打仗。
“由他們去吧,吩咐下去,再收集些甲胄,兵部現在是見首級也要做其他憑證的,光首級沒有,除了甲胄還要拿兵器什么的,找些騾子來駝。”
“是!大人!”
叛軍的局勢岌岌可危,又有浙江巡撫張延登統率寧、紹官兵數千,與浙地叛逆廝殺獲得勝利,割下叛逆頭顱一千級。
叛軍一敗再敗,也不可能說等著吃刀子,頓時糾集民夫,于休寧一帶與官兵決戰。
崇禎二年八月中旬,江南有雨,空氣濕潤。
徐弘基帶著大軍直抵叛軍前鋒,連戰連克,卻于徽州路上被叛軍埋伏,一時間叛軍漫山遍野的殺出,殺聲震天撼地!
徐部奮力苦戰,數萬南京兵馬開始突圍,雙方都投入了數萬大軍,遍地殺戮,血撒江南。
由于是下了雨,徐弘基帶來的萬余火銃兵也都啞了,只能拎著刀劍和槍矛與賊軍廝殺。
關鍵時候,還是曹變蛟突然出現,他只有不到兩千騎,卻是兵分三支,三個方向沖擊了叛軍,叛軍在見到曹部兵馬的那一刻就已經是人心惶惶了,此刻被騎射沖擊三面,輕騎來回的沖殺環射,頓時是潰散出了三個缺口,內外合作,里頭徐弘基帶著眾家丁,大吼:“殺!殺賊寇!”
這一戰,是殺了足足一天,從晨午時分,殺到了日下西垂,明軍將士們苦戰休寧,斬殺叛軍兩萬三千多,潰賊不過三千,明軍則是戰死六千余,徐弘基悲憫的與前來接應的曹變蛟道:“吾之親軍,喪命者過半,人人帶傷!”
“國公勿要多悲傷,都是為了朝廷,為了圣上,安置好腐朽,安撫死者家中老幼,寬慰吧。”
曹變蛟也感嘆,江南的衛所大半已經糜爛了。
他的意思其實是,本來這衛所兵已經很爛了,現在沒了那么多人,那就更爛了……
這兩場戰事算一塊,其實曹變蛟部也就死了不過就一百來人,傷者數十而已。
江南的兵里頭,也就是那些夫子兵有點能耐,懂得拉弓刀槍,大部分的衛所兵和民夫都只會拿刀亂砍,戰力低下的很。
但戰力低也是大明的兵,撫恤是少不了的。
當然是少不了的!
“將軍,看那些個死鬼!搶咱們的首級!”
“奶奶的!誰讓他們搶的!給咱打回去!”
曹變蛟連忙攔下邊上的將官,面露嚴肅道:“魏國公在此,豈會縱容?”
眾將默然,但還是消停了一些,徐弘基倒沒那么跋扈,作為曾當職的官吏,并且被方才曹變蛟于戰陣上的英武不凡,弄得是極為歡喜的,但考慮到軍功,也有想要的意思,就問曹變蛟花錢買了千顆。
國公家的確不差這點銀子,缺的是這份功勞啊。
江南叛亂的案子是由上千個叛逆民夫被錦衣衛審訊,審出背后支持的鄉紳大戶一百三十戶,查出叛官七品往上六十一人,而糾集的叛逆共計六萬七千余眾,這下可就捅了明朝朝廷的馬蜂窩了。
這下不只是皇帝要求嚴懲了,連同中央朝廷一起要求江南戶部、吏部嚴辦此案。
和派到江南嘉獎魏國公徐弘基以及調來平叛的曹變蛟的人一起,還有大量中央官員。
中央黨尤其是戶部工部,對于地方派那是憋著敢怒不敢言好多年了,不是怕引起地方派上糾集百姓引發地方民變,就是怕地方上不老老實實給朝廷繳稅,那朝廷的官吏一個個只能憋屈的跟歷代明帝訴苦,國庫的稅米是一年比一年收的少了,正稅拿到手的額度年年都比預算的少太多。
難得今日碰上崇禎帝這樣不顧名聲的昏君吶!
不僅僅是逼著江南爆發戰亂,還一口氣殺了好幾萬的夫子民兵!
既然皇帝都不怕!
那中央派的御史言官們哪里還能憋著?紛紛上奏疏,不只是這些個文官,要將往年積欠的稅從這二十年間的所有銀子都要江南的鄉紳們補足了!
朝廷這一刀砍的江南士紳們是叫苦不迭,那明朝的藩王們原本還想集體上奏訴苦的心思也就斷了。
那他們能有什么辦法?這眼下的文官們都被皇帝逼的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抄家滅族的抄家滅族,自己這些個藩王們連衛兵都沒幾個,別說學江南士紳們造反了,連這本錢都沒有。
只能是憋著,老老實實的給前來征稅款的太監們塞一點錢,期望少捐一點稅,只是當瞞了太監發現太監背后還有文官,這下他們算是明白了,這是朝廷和皇帝一起討錢,只能說是暗罵一句上當,被逼著納糧納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