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奎提筆急書。
他要寫招賢榜和給張三豐的信。
招賢榜考慮到自己主要的方向是朝堂之外的江湖,行文和語調不能太過艱澀難懂,最好以白話為主。
并且,他還用了比較親民的自稱開頭。
【大明建文皇帝嗣君朱文奎詔]
【朕,朱文奎,大明建文皇帝之嫡長子也。
先皇西去,吾接皇位,為保大明正統,傳千秋百代,特書此招賢榜。
憶昔太祖高皇帝,手提三尺劍,驅除胡虜,定鼎中原,肇基大明。
其立嗣之制,謹遵古訓,以嫡以長,故傳位于建文皇帝。
此乃天經地義之規,祖宗成法昭昭,天下咸服。
建文皇帝以仁御宇,愛民如子,輕徭薄賦,施政有方,四海之內,翕然向化,本當永享宗廟之祀,延續萬世之祚。
然朱棣逆賊,狼子野心,包藏禍心已久。
其假“靖難”之虛名,行篡弒之大惡。
全然不念先帝手足之親,罔顧太祖遺訓之重。
驅虎狼之眾,犯我京師,致使宮闕蒙塵,生靈涂炭。
父皇建文,攜忠臣義士逃至南洋,卻無一日不思回國奪回大統之念。
奈何此賊逆天悖理,殘殺忠良,滿朝忠義之士,或慘遭屠戮,或被迫害流亡。
其僭居大寶,實乃竊國之巨蠹,天下之公敵,神人共憤,天地不容!
朕身為正統嫡嗣,承繼大統,乃天命所歸,豈容此等奸佞篡奪神器?
朕雖遭奸人迫害,遠遁異域,漂泊于阿拉伯半島之蘇伊士地峽南端。
所幸天不絕我大明,朕今控扼兩港。
此二港也,地處要沖,襟帶多地,控引海陸,為東西商路之樞紐。
每日里,商賈輻輳,舟楫云集,財貨如山,實乃成就王霸之資。
朕于此秣馬厲兵,積草屯糧,日夜籌謀,未嘗一日忘恢復祖宗之業,洗雪家國之恥!
今廣發檄文,昭告天下:凡我大明赤子,忠義豪杰之士,若心懷匡扶社稷之宏志,身抱拯救黎民之熱忱,無論出身貴賤,不分士農工商,皆可前來投奔。
或通經史子集,熟知治國安邦之良策;或嫻于韜略兵機,深諳決勝千里之謀略;或精于奇巧技藝,能造克敵制勝之器械;或身懷江湖異能絕技,有超凡出眾之本領,朕皆以國士之禮相待,倒屣相迎。
若有能進獻奇謀妙策者,朕必虛心采納,委以中樞機要之職;若有能統領雄兵猛將者,朕必授以斧鉞,拜為大將,任其征戰四方;若有能操辦糧餉軍需者,朕必委以重任,掌管財賦大計。
待他日朕揮師回伐,克復中原,必論功行賞,裂土封侯,與諸君共享榮華富貴!】
這一篇招賢榜寫完,朱文奎停筆看向牛旺德。
“你看看朕寫的可行?”
牛旺德仔細看了遍:“陛下的招賢榜,金口玉言,雅俗共賞,如我看到,必定心中澎湃,恨不得馬上就來此地,即可留史后世,還能建功立業。”
朱文奎對這筆墨也很滿意,他用上了二十載皇子海外寒窗苦讀的學識,也有著未來人的視野,更放下了皇帝的架子,這對國內不得志的那批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試想下,華夏國內不得志者,有野心者,想發財立業者多不勝數,見此招賢榜后,會怎樣呢?
應該和牛旺德說的差不多吧。
等待墨跡干卻,他讓牛旺德取走封裱。
自己又開始寫下一封。
這封是私信,給傳說中的陸地神仙張三豐的。
先不管真假,就假設其真的從宋朝末年活到明初,其已經140歲了。
此人在元朝做過官,后來退隱成立了武當派。
應該是見過大世面,厭倦塵世潛心修道的。
想要打動他,并不容易。
只能用自己的未來見識,托做異人仙夢,看看能不能打動他。
他提筆寫道。
【久聞仙師道貫天人,德侔造化,隱于名山大川之間,扶危濟困,救民水火,私心向往,恨未得親炙真顏。
去歲孟冬,孤夜寐忽得異夢,見一玄衣道人踏云而至,謂孤曰:“汝乃太祖嫡脈,當承天命復社稷。吾賜汝先天之鏡,觀后世興衰,以明大道。“
言訖,鏡中現萬里江河、千艘寶船,有西洋諸國奉贐來朝,舟楫蔽日,舳艫相連,皆書“大明永樂“之旗——然孤知此乃逆賊僭號,非天命所歸也!
鏡中更現百年之后,有倭奴犯朝鮮,明軍跨鴨綠江,炮聲震天,紅夷大炮裂石穿云;
又有流寇肆虐,京師陷沒,煤山槐枝懸素練,此皆孤大明后世之劫。
仙師明鑒,鏡中異象,非獨治亂循環,實含天道玄機。
道人臨去長嘆:“玄武垂泣,真人當出;太極既判,正統必興。“
孤醒而驚覺,此必仙師點化之兆也!
夫后世雖有興衰,然正統所在,天命未改。
今孤據兩港之險,通西洋之利,屯糧秣馬,待時而動。
仙師若肯駕臨,孤當掃榻以迎,愿聞“無極而太極“之道,更欲與仙師共商復大統,安黎民萬姓之策。
昔子房遇黃石公,得授《太公兵法》;孔明逢水鏡先生,遂明天下大勢。
孤雖不才,愿效前賢,以鏡中所見后世得失為鑒,借仙師之道統為綱,興吊民伐罪之師。
今中原豪杰,皆望云霓;四海生民,咸思正統。
仙師若肯以片羽之輕,系泰山之重,則大明幸甚,蒼生幸甚!肅此奉書,恭迎道安。】
這封信,假借了仙人托夢,內容卻是真實的未來,再以張良孔明為例,希望能吸引張三豐的興趣。
至此,朱文奎的筆墨時間也就結束了。
可這番文字醞釀,卻讓他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自己的底牌有三:正統皇室傳承,未來科技知識的優勢,還有他心通異能。
而三個里面,他覺得最有價值的事未來科技知識,只有科技才能改變生產力,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
蒸汽機的研發,將會帶來動力大變革,讓運輸,戰略征伐,貿易的時間大幅縮短。
這將是自己的硬實力基礎。
但還有一個科技物品,也是可以現在實現的,那就是電報機。
電報機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是經歷了有線電報,無線電報的發展過程。
朱文奎可不想重新走一遍,耗費巨大建立有線電報線路,卻只能傳遞幾百公里的范圍。
他要的是可以與8000公里外的國內可以直接聯系的短波無線電報機。
有了這種技術,作為皇帝就可以居中指揮,及時了解外派各處的情報人員傳遞的信息。
而且這套技術,其實主要是難在理論發現上,短期內實現它并不是不可能的。
是以,他讓錢澤安先別走,等待他將短波無線電設備弄出來再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