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山西省
- 中國地理讀這本就夠了
- 韓燾
- 9851字
- 2015-02-06 12:24:12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因而得名。山西的西側是黃河,因而又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春秋時期,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區屬于晉國,所以它簡稱“晉”。戰國初期,晉國被權臣韓、趙、魏三家瓜分,因而又稱“三晉”。山西省省會設在太原,省政府駐在太原市府東街。全省共管轄11個地級市,分別是: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此外還有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85個縣城。
山西省是一個夾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山西省的總面積為156579平方千米,境內有多種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其中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區和丘陵,而且它們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是最高點,海拔3058米,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為最低點,海拔僅180米。由于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因而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的年平均氣溫為3℃~14℃,晝夜溫差大,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南北溫差很大。
山西省現有的耕地面積為369.25平方千米,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高粱、玉米、豆類和薯類,主要的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山西省的主要農作區在大同、太原、忻州、臨汾和運城等盆地地區。近些年,山西省的生態養殖畜牧業也發展很快,如雁門關外的地區,那里以奶牛養殖為主。山西省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盛產煤、鋁土、鐵等資源。其中煤炭資源在全省90多個縣(市、區)內均有分布。由于資源豐富,所以該省的工業以能源、冶金為主,輕工業相對薄弱。
山西省人文薈萃,歷史悠久。迄今為止,該省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境內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險堡雄關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這些從北到南、珠串全省的遺址文物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因此,作為黃河文化主要代表之一的山西省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的美稱,它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山西省有何氣候特征
山西省的氣候特征獨特,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山西省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受周圍山脈的阻礙,無法受到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它地處中緯度的溫帶,因此,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山西省全年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山西無霜期南長北短,平川長山地短。大同盆地為110~140天,五臺山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東部山區135~155天,臨汾、運城盆地則長達200~220天。全省降水也受地形影響,山區降水較多,盆地降水較少。山西有三個多雨區,一是晉東南太行山區和中條山區,二是五臺山區,三是呂梁山區。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節分布不均勻,夏季6~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約占全年的60%以上。
綜上所述,山西省四季分明:春季晝夜溫差大,風沙多;夏季短而炎熱多雨,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于21℃~26℃之間;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冬季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長而寒冷干燥,全省氣溫均在0℃以下。
永定河的上游是什么河
永定河的上游是桑干河。相傳在每年桑葚成熟的時候,這條河就會干涸,故得名桑干河。桑干河是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它的上源為山西省的元子河與恢河,元子河發源于山西省左云縣的截口山,恢河發源于山西省北部寧武縣的管涔山分水嶺村,靠近長城。兩河在朔州朔城區馬邑村會合后始稱桑干河。桑干河長506千米,流域面積2.39萬平方千米,在山西境內的河流長度為252千米,流域面積為1.7萬平方千米。干流建有冊田水庫,主要支流有壺流河、御河、渾河。桑干河流經朔州市、大同市,至陽高縣尉家小堡村進入河北省境內,河流先沿槽谷同恒山走向平行流向東北,之后在河北省宣化附近折向東南,進入華北平原的北京地區,經北京南部流向天津,在那里注入海河,爾后流入黃海的一個大海灣——渤海。
作為塞北一條古老的河流,桑干河那綿延不斷的河水不僅滋潤了兩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兩岸悠久的文化。在桑干河流域內,埋藏著許多與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有關的史前信息。它留下了人類千百萬年進步的印跡,也記載了人類學家探尋的腳步。
“太原明珠”是哪個湖
“太原明珠”指的是山西省境內的“晉陽湖”。晉陽湖位于省城太原市南端金勝鎮內,東靠晉祠復線路,南接歷史悠久的古晉陽城和馳名中外的晉祠旅游勝地,西臨全省最大的太原第一熱電廠。
相傳在遠古時期,晉陽湖包含了整個太原地區。大禹治水指的就是這一地區。大禹為了把這里開發出來,讓人們在這塊沃土上生存,整日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將水退掉,達到了食不下咽的程度。一天晚上,大禹乘船在湖上巡視,忽然下起了大雨,湖上波濤洶涌,然而卻有一只小船乘風在波浪中起伏,乘著大船的大禹不禁靠近觀看,發現是一老婦人在打魚。大禹請婦人上大船躲避風浪,并且非常恭敬地遞上一杯酒。老婦人一語不發,接過酒杯后伸出手指將酒杯彈了個豁口,而后酒流了個凈光,老婦人也隨之不見了。大禹先是驚疑,隨即恍然大悟:老婦人是在用這種方法指點自己?。∮晖:螅涍^勘察,在今靈石縣一帶開山鑿口,讓水歸河槽,形成了今天的太原盆地。后人就以“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來概述這一典故。建國初期,人們在晉陽湖人工開挖了一個電廠蓄水池,水域面積5.1平方千米,蓄水量達2400萬立方米,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比杭州西湖略小,但比北京昆明湖、南京玄武湖大,素稱“中國北湖”。湖中盛產鰱魚、鯉魚、羅非魚等魚類,全年水產量可達236噸。
響應國家撤鄉建鎮發展小城鎮經濟的政策,晉陽湖地區規劃了九區一園,即水上娛樂區、泳區、垂釣區、中心服務區、綠色食品加工區、觀光農業區、觀光水產養殖區、別墅區、觀光園藝區、蓮花園,吸引著國內外客商來此投資開發。如今的晉陽湖西面群山疊嶂,清晰可見,東面沃野平疇,稻浪輕翻,蔬菜清鮮,瓜果飄香。晉陽湖已被開發為旅游景點,水上娛樂項目游艇、汽艇、垂釣、游泳等設施齊全,飲食住宿服務業眾多。遠處的風光與晉陽湖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田水相間的美麗畫卷,有著說不出來的美妙。
你知道山西最大的河流嗎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它全長716千米,流域面積39741平方千米,約占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養育了全省41%的人民。因此,汾河又被稱為三晉的母親河。
汾河發源于寧武縣東寨鎮管涔山脈樓山下的水母洞,該河主干及其周圍的龍眼泉、支鍋奇石等支流,流經東寨、三馬營、宮家莊、二馬營、頭馬營、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關、寧化、壩門口、南屯、子房廟、川湖屯等村莊,出寧武縣后,流經6個地市,34個縣市,最后在河津市匯入黃河。據史料記載,汾河水資源曾經十分豐富?!渡胶=洝份d:“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黃河)?!薄端涀ⅰ份d:“汾水出太原汾陽之北管涔山?!睉饑鴷r有奏穆公“泛舟之役”,漢朝有漢武帝乘坐樓船溯汾河而行,從隋到唐、宋、遼、金還有壯觀的“萬木下汾河”,即山西的糧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經汾河入黃河、渭河,通過漕運大量運到到長安等地。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一首名為《人說山西好風光》的歌里,依然生動地描繪了“汾河流水嘩啦啦”的喜人景象。
汾河四周九山匯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臺樓榭,風光旖旎,自古以來為三晉悠久燦爛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三晉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也是三晉人民飲水思源、尋根感恩之處?,F在,汾河被確定為省級旅游風景名勝區,其水之純凈甘醇、景之優美別致,當之無愧地享有三晉第一勝境之美譽。
“天下第二山”屬于哪一山脈
天峰嶺素有“天下第二山”之稱,它屬于恒山山脈,是北岳恒山的主峰。在五岳中有“泰山如坐、恒山如行、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臥”之說。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玄岳,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恒山風景名勝區由東北向西南綿延250米,總面積147.51平方千米,所轄功能各異、景色紛呈的旅游區15個,錦繡一百單八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恒山山勢巍峨,奇峰聳立,遂叩封恒山為北岳,意為北國萬山之宗主。漢朝時,漢武帝首封恒山為神,此后唐玄宗、宋真宗、明太祖均冊封過恒山。恒山山脈起于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南障三晉,西跨雁門,北瞰云代,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的咽喉要沖,自古以來就是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春秋時,代國靠恒山而存天下;戰國時,燕、趙憑恒山而立天下;兩漢時,匈奴利用恒山而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恒山而威天下;北魏時,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而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清兩朝憑借以恒山為主體的長城沿線天險建立王朝。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恒山打過仗,這是恒山最可引以為自豪的地方。
恒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氣候涼爽,民俗獨特,自然和人文景觀兼勝,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譽。登上恒山,蒼松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令人如身處世外桃源,流連忘返。
哪座山是我國十大避暑山脈之首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位列我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橫跨忻州市的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和五臺縣。五臺山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總面積達592.88平方千米。五臺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它的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堪稱典型。五臺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本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是全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即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50余處。其中寫字崖最為神奇,據說用水灑濕崖面,然后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就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后字隨之隱去。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而且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
五臺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游區。它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五臺山由哪五大高峰構成
五臺山是指五臺縣的五座山峰,它們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和中臺翠巖峰。這五座山峰相互連接環繞,分外挺拔秀麗。
這五座山峰的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臺頂朝拜文殊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大多數人通常只是到了以五臺縣臺懷鎮為中心的寺院群,由于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間,而且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因此,人們通常就把到過寺院群視為去過五臺山了。
五臺山原先并不叫五臺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至于五峰山為什么更名為五臺山,這里面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傳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地百姓苦不堪言。一次,文殊菩薩在那里講經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他決定拯救百姓脫離苦海。為此,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和尚,行程萬里到東海龍王那里尋求幫助。他在龍宮門口發現了一塊能散發涼風的巨大青石(東海龍王的歇龍寶石),覺得會有所用處,便把它帶了回來。他把那塊大青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剎那間,那里一下就變成了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此后,那條山谷就被人們稱為清涼谷。人們還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因此,五峰山又名清涼山。后來,隋文帝聽說此事后,便下詔在五座山峰的臺頂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薩。東臺頂供奉聰明文殊,這里能看日出;西臺頂供奉獅子吼文殊,這里能賞明月;南臺頂供奉智慧文殊,這里能觀山花;北臺頂供奉無垢文殊,這里能望瑞雪;最后是中臺頂,供奉的是孺童文殊。五臺山由此而得名。
從此,歷經各個朝代的修建、擴建,以臺懷鎮為中心的寺院最多時曾達到360多座,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目前僅保留有100多座,但就其規模而言,在全國仍屬上乘。因此,五臺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位于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中國煤都”是指哪里
“中國煤都”指的是山西省的大同市。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總面積為14176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9.1%,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它是京包鐵路、北同蒲鐵路、大秦鐵路的交點,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在華北地區較有影響力。
大同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涼爽,溫差較大,冬季漫長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暫且溫熱多雨;年均氣溫5.5℃,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無霜期100~156天。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東北部,其煤炭資源屬于地質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煤田地理位置為東經113"7′左右,北緯約40"4′,含煤地層為侏羅紀大同組,石炭系太原組、山西組,地跨大同、右玉、平魯、左云、朔州等市縣,大致為一長方形,東北至西南走向,長85千米、寬30千米,總面積為1827平方千米,煤炭總儲量718億噸。侏羅紀大同組含煤面積全市達540平方千米,保有儲量58.7億噸,累計探明儲量65.5億噸,現在大規模開采的主要是這一部分。對石炭系煤,大部分只做了普查工作,勘探程度不高,累計探明儲量為117億噸。該煤種灰分較高,但質量遠不如侏羅紀系煤,屬氣煤類。其中,大同市境內含煤面積632平方千米,累計探明儲量376億噸。
大同作為我國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建國初期,就有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宋慶齡、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薄一波、彭真、李先念等黨的各級領導人前來視察,近年來,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也先后來大同視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大同必將以它在中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以及它那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和旅游優勢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錦繡太原城”因何得名
太原曾是建制名,在宋元時代,北方民謠中有“花花真定府,錦繡太原城”之說,其中太原城這一名稱指當今太原市一帶。
《宋史·陳堯佐傳》記載:“宋真宗天禧間,堯佐知并州,時汾河輒暴漲,泛濫為患。堯佐為防范汾河洪水肆虐,在東岸構筑護城長堤,并引汾水于汾堤與府城間——當今西起勝利橋東至旱西關間柳溪街一帶,潴成周長2500多米的湖泊,堤旁湖畔,廣植楊柳以數萬計,名為‘柳溪’。”太原城能得稱錦繡,柳溪功不可沒,這段文字詳細描繪了柳溪這一美景形成的原因。據《寰宇通志》卷78、萬歷《太原府志》卷八、《續資治通鑒》卷36記載:“環繞柳溪,楊柳掩映間起華堂,堂后通芙蓉洲,堤上建彤霞閣、柳溪亭,湖中建四照亭、水心亭等等。樹綠墻紅,亭閣星布,煞是絢爛。”當初這一水利工程,既造福了廣大市民,還成為太原城一大景觀。在當時,太原城中有柳溪,城外又有東、西山上一派郁郁蔥蔥、爭妍競秀的翠柏蒼槐,山水遙相輝映,吸引著四方游人。宋仁宗時的詩人沈唐曾在《上太原知府王君祝尚書》一詞里贊美當時的太原,他寫道:“山川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笨梢娞堑淖匀缓腿宋木坝^都十分出色,后人將它譽為“錦繡太原城”,自是水到渠成的。
太原作為一座具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它擁有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河,以及豐富的文化遺產。今日的太原交通和通訊便利發達,正朝著以能源重化工業為基礎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開放的現代化城市邁進。
“華夏第一都”是指哪里
據傳說,臨汾曾經是我國遠古時第一個帝王堯的地盤,所以它被譽為“華夏第一都”。
約四千年以前,黃河流域有許多部落,部落之間結成部落聯盟,堯就是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他任聯盟首領后,將都城遷到臨汾(古名平陽)。臨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地處黃河中游,最東段在安澤縣良馬鄉西坡以東,最南段在翼城縣大河鄉關家窯以南的中條山主峰舜王坪腳下,與運城接壤;倚巍巍太岳與長治晉城為鄰;最西段在永和縣南莊鄉咀頭附近,隔滔滔黃河與陜西相望;最北段在永和縣坡頭鄉白家崖附近,起于韓信嶺與晉中、呂梁市毗鄰。東西最大橫距約20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70多千米。整個地區大致呈不規則的梯形,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
臨汾市地處北緯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但由于受地形影響,山區平川氣候差異較大,氣候特征迥異。該市擁有豐富的資源,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和麥棉生產基地之一,素稱“膏腴之地”和“麥棉之鄉”。臨汾市物華天寶,尤其是礦產資源得天獨厚,不僅礦種多、分布廣,且開采歷史悠久。目前已探明的礦種有41種,主要有煤、鐵、銅、鋅、鋁、金、鈷、稀有元素、石膏、油頁巖、石灰巖、白云巖、大理石、花崗石、重晶石、長石、石英、硅石、磷、硅線石、耐火粘土、硫鐵礦、膨潤土等。其中煤、鐵、石膏、石灰巖、白云巖、花崗巖、大理石、油頁巖、膨潤土、耐火粘土等在全國范圍內均占據重要地位。
近年來,在臨汾市及其周圍的城鄉相繼發現了許多與堯、舜相關的古跡:城東有堯陵,為三皇五帝中最巍峨的陵墓;臨汾城南的伊村,為帝堯故里;緊鄰臨汾的洪洞縣,有羊獬村,傳說帝堯在一次出巡途中,在這里得到了能辨忠奸的獨角獸——獬羊,他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寄養于此處;沿臨汾河西下,可以看到堯廟,這里是歷代國祭的場所。臨汾歷史之久遠,由此可見一斑,難怪會被稱為“華夏第一都”。
“小雜糧王國”是指哪座城市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境內山地較多,氣候適宜。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使這座城市自古就有種植小雜糧傳統,于是,人們便將忻州稱為“小雜糧王國”。
忻州市東以太行山與河北接壤、南毗太原,西隔黃河與陜西、內蒙相望,北鄰大同、朔州。該市下轄忻府區、原平市、定襄、五臺、代縣、繁峙、寧武、靜樂、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偏關一區十三個區、縣,185個鄉鎮,4971個行政村,總面積25472平方千米。
忻州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4.3℃~9.2℃之間,年降水量為345~588毫米,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忻州盛產雜糧,其精品小雜糧有:精品黃小米、黑小麥、黃爆玉米、大麥米、高粱面、黑米、珍珠高粱、江米、綠豆、紅小豆、白蕓豆、白奶花豆、黑青豆、黑蕓豆、碗豆、豇豆、蓮豆等數十個品種。這些產品原料全部來源于佛教圣地五臺山外圍山麓的廣大黃土丘陵區,是人們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精細加工而成的,這都是真正無公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山西小雜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較高的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具有高鈣、低糖、高纖維、低脂肪等特點,是一種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近年來,忻州市各縣(市、區)開發當地的糯玉米、豆面、蕎面、高粱面、莜面、黑米、豆類等土特產品,加工生產出了既保持原汁原味,又符合國家各項指標要求的新一代無污染、綠色保健食品。如速凍甜糯玉米,曾于1995年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銅獎。這些土特產品制作精細、包裝考究,不僅銷往北京、天津、河北、甘肅、內蒙古等地,還成了人們走親訪友的必選禮品,堪稱忻州最佳的代言人。
我國農區最大的奶?;貫槭裁磿ㄔ谒分菔?
朔州市位于桑干河上游,境內有大片優良牧場,是中國農區最大的奶?;?。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內外長城之間,東離首都北京502千米,南扼雁門關隘,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北距古城大同129千米,南至省府太原200千米。朔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風沙大,蒸發量大,經常出現干旱天氣;夏季雨量集中,間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涼爽,中午炎熱;冬季風多雪少,氣候寒冷。朔州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19.4℃~22.3℃,最高氣溫可達38.3℃(1961年6月10日)。秋季每個月氣溫平均下降7℃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14.9℃~-9.4℃,極端最低氣溫-40.4℃。從3月到5月,每個月氣溫平均升高8℃左右。該市境內氣溫水平分布的規律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一般為3.6℃~7.3℃左右。這樣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種植牧草,對奶牛的生長十分有利。
朔州市乳品行業發展迅速,又引進了伊利、蒙牛等國內知名企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乳品企業9戶,擁有44條液態奶生產線,生產能力近50萬噸,成為國內農區較大的乳品加工基地。
“蓋河漩渦,如一壺然”描寫的是哪個瀑布
壺口瀑布是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國務院于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就包括壺口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陜西省宜川縣境內,由縣城沿著309國道往東直達黃河即到,距縣城48千米。黃河西出昆侖,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其中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壺口瀑布正是以它這種氣吞山河之勢和聲絕九霄之壯著稱于世。
以壺口瀑布為主體,形成了壺口瀑布風景區,這里是一個峽谷景區。風景區規劃面積175平方千米,北至小河口,南至仕望河口,主景區面積27平方千米。冬季冰封雪凍,瀑布掛滿冰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春季冰雪解凍,冰棱崩落,猶如山崩地裂,聲似炮轟雷鳴。夏秋季節,黃土高原暴雨頻繁,黃河水勢猛漲,瀑布寬達100多米,方圓數里,水汽遮天,氣勢磅礴,是游覽觀賞瀑布的最好季節??床屎缡怯螇乜谝粯罚谟嘘柟獾娜兆永铮衔?1時左右,可在河西的陜西一側覓見;下午則可在河東的山西一側觀賞。如果走過黃河大橋數里,在孟門觀其壺口景色,可見瀑布上空展現出七彩巨虹,與瀑布交相輝映,是奇觀中之奇觀,令人神往。
黃河壺口瀑布擁有眾多的奇觀美景,并展現出新的面貌,在這里,架起了黃河大橋,新辟了亭閣棧道,還興修了壺口瀑布公園,公路可直達,并建有觀瀑亭。游人登上安樂山,大川風光,田園景色,可盡收眼底?,F如今,壺口瀑布景區已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風景名勝之一。
為什么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的說法
晉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所以素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之說。
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始建于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至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年),又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其母姜邑亦供奉于正殿之中。熙寧年間(1068~1077年)封姜邑為“顕靈昭濟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稱,后來唐叔虞祠堂遷于北側,形成今日格局。這里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
晉祠景觀可分中、南、北三部分。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
晉祠有三絕,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至今都還茂盛蔥郁。二是圣母殿內宋代的彩塑。圣母殿主像“邑姜”即圣母殿的“圣母”,由于儀軌、身份的限制,做得比較拘謹、刻板,精彩之作全在精美彩塑侍女像中,這些侍從都是各有專職,身份、性格也是無一雷同。舉手投足,顧盼生姿,世態人情,纖毫畢現,幾乎可以給她們每人立個小傳。三絕中最后一絕是難老泉。晉水源頭位于晉祠內,共有三泉。魚沼泉和善利泉時流時枯,難老泉則長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約5米的巖石中涌出,平均流量約每秒1.8立方米,常年水溫保持在17℃,清澈見底。泉名取自詩經名句“永錫難老”。
晉祠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