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言太極拳要松,松這個字不好理解,在漢語中是個名詞或者形容詞,而在太極拳的講解中是個動詞,代表著一種有韌性的存在,與緊相對又不完全相反,松字在太極拳中又有“活”的意思,在翁同翮觀看楊露禪打太極拳狀態來看,松展現的是另外一種境界,不像人們印象中的一招一式,說楊露禪進退神速且身似猿猴,這是一種松且機動靈活的狀態,也有人稱孫祿堂賽活猴的美稱,其實死板的一招一式或者動作死板之形,總之來說這個松字放在武術家身上就是如流水一般活潑且自如,而不是松散松弛且勁力僵滯的狀態。
在后人對松的釋義上不斷的引申,也有很多拳家漸漸的脫離了整體,離開整體談局部之松的皆是誤人子弟,內外需要統一,若外在某個部位的松活離開整體則無用了,在教拳習拳中且不可單獨拿出去一部分去談腰松肩松,那樣就容易產生類似現代解剖學的概念,脫離了整體運動規律,那單一部分的松恰恰是累贅,即便是你能手劈磚頭也無用武之地,很多人在實際打斗中不可能出現那些不切實際的動作,拳還是要從心里長出來的,進退閃避都是圍繞腿腰脊的核心在行動,因而這個松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是所有動物行動根本上的修習,然后才能一氣以貫之,進而完成內外的統一配合。
以松打人其實里面隱藏了一個接勁問題,也就是類似于動物的捕獲動作一般,有意識上的判斷感覺,也有接觸上的瞬息萬變,真正能達到接定彼勁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兩個同樣的高手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東方不可能給你制人的機會,當然隨著打斗的深入也可能出現一些行動上的滯澀,也就出現了可以被擒制,或者類似于搏擊上的關節技一樣,很少人能一上來就能完成的很好的,接勁是需要特定訓練的,例如開始就是互相感覺,包括一些抱摔或者拉扯,這得放開了玩才行,可能讓你體會那種若有若無的力量,感受那種大小變化的差別,而后漸漸的剝離外圍的東西,開始能從接觸點直指核心,就好像貓捕鼠鷹擒兔一樣,你的動作及變化皆在吾心,松便有了真正的感受,而不是某些太極拳的仙氣飄飄就松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