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習練內家拳而言,言力者皆在外,就好像莊稼漢很有力氣,而言勁者則專修于內!內勁是太極拳修煉的核心“(孫綠堂著《太極拳學》).太極拳要求“運勁如百煉鋼“和“運勁如抽絲“.對太極內勁的練習,需要嚴格按照整體柔順,均勻放松,去除拙力的要領去進行.不然,如《太極拳論》所言“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若是將力量分為清濁僵活而分,清虛活潑者為為勁,任何格斗技術都是在轉化這一過程,內勁的表現形式在《內功經》總結為通、透、穿、貼、松、悍、合、堅。曰通,勁之順也;曰透,勁之順也;通透言自此至彼往來無礙;曰穿,勁之連也;曰貼,勁之絡也。穿貼者,橫豎連絡之謂也,橫絡為貼,豎連為穿,屬陽伸筋拔力,以剛堅凝結之意謂也。曰松,勁漁者,柔之極也。曰悍,勁之萃也。悍者剛之甚,健之極,氣血結收之謂也。蓋柔能濟剛,剛能濟柔也。曰合,勁之一也;曰堅,勁之能也。合者,周身骨節合而為一也;堅者,橫豎斜纏直之謂也。
很多俗話里講的:一力降十會,其實是一種錯覺,但凡是經過功夫洗禮的力就是一種內勁了,任何拳種都是練習這個得過程,就好像拳擊手可以很有穿透力,練太極拳的亦然,如果你遇到一個練習太極拳高手只是善于發放,那只是一種運勁及應用方式,真正的練習者皆應該擅長穿透力,也有人把這個形容為驚炸力,只是不同的論述方式罷了,就好像很多人說的爆發力一樣,顯然普通沒有長期專業訓練的人會差很多,西方的訓練方式更側重于肌筋,東方的訓練方式更側重于筋骨,其實嚴格論起來就這點兒差別,用科學解釋爆發力是指在短時間做出最大的功。顧名思義。這種力就象火藥爆炸一樣,能在一瞬間崩發出巨大的能量。
這種內勁是需要嚴格訓練的,很多人都說內家拳的人不打沙袋,這更是外行人的一大認識誤區,不但會打沙袋,而且是循序漸進的,初習者練習用松木屑和沙子混合,感知上類似于打到人的皮肉一樣,進而則外面沙子裹上小石子,能透著沙子把小石子打碎或粉末,后習者則可直接透力打沙石混合物,這些都是年輕時候練習太極拳打沙袋的進階訓練模式,當然如今這習練者多半只重外形,不重內勁的修習,也是如今的太極拳格斗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也練習一些負重換勁等,其實練任何功夫都是一種吃苦的過程,而且習武之人多半會骨正勁柔敏巧過人的。
現在的很多武者把一些摔法及拿法當做是太極拳或者內家拳,其實已經與太極拳修習法門相差甚遠了,而且現在的家長也期盼能孩子高富帥,顯然這種追求是缺少英武之氣的,也就注定與武術家是無緣的,就算偶爾練習一點兒東西,其功能作用也就相當于普通鍛煉身體罷了,無法持之以恒的進行下去,古今的武者們都是集畢生之力錘煉一藝,因而才有了歷代宗師或者格斗大家!